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06篇
  免费   44篇
  国内免费   290篇
化学   504篇
晶体学   2篇
力学   39篇
综合类   20篇
物理学   75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0篇
  2022年   9篇
  2021年   20篇
  2020年   11篇
  2019年   16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21篇
  2016年   22篇
  2015年   11篇
  2014年   17篇
  2013年   14篇
  2012年   33篇
  2011年   20篇
  2010年   18篇
  2009年   29篇
  2008年   34篇
  2007年   27篇
  2006年   28篇
  2005年   22篇
  2004年   26篇
  2003年   18篇
  2002年   32篇
  2001年   22篇
  2000年   27篇
  1999年   25篇
  1998年   21篇
  1997年   17篇
  1996年   14篇
  1995年   9篇
  1994年   9篇
  1993年   10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11篇
  1990年   8篇
  1989年   10篇
  1988年   7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2篇
  198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4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581.
以水作为分散介质,制备了含MoS2、石墨和Sb2O3等组分的水性环氧树脂粘结固体润滑涂层;其具有价格低廉、无毒、不燃等优点,并且不含挥发性有机化合物(VOC),是一类具有很好发展前景的环保型固体润滑涂层。采用MFT-R 4000型往复摩擦磨损试验机考察了所制备的水性环氧树脂粘结固体润滑涂层的摩擦磨损性能;利用扫描电镜和X射线光电子能谱仪分析了涂层磨损表面和转移膜的形貌,以及涂层磨损表面典型元素的化学状态,进而探讨了其润滑失效机理。结果表明:所制备的水性环氧树脂粘结固体润滑涂层具有良好的减摩抗磨性能;Sb2O3与MoS2之间,以及石墨与MoS2之间具有一定的协同减摩抗磨作用。相应的协同减摩抗磨作用分别源于机械相互作用以及水蒸气吸附导致的石墨层间吸引力减弱;而涂层发生润滑失效的主要原因为疲劳磨损和微断裂。  相似文献   
582.
几种聚醚胺改性蒙脱土对环氧树脂固化过程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段轶锋  王小群  刘羽中  杜善义 《化学学报》2012,70(10):1179-1186
首先制备了五种聚醚胺改性蒙脱土(MMT), 并将这五种聚醚胺改性蒙脱土加入到双酚A 型环氧树脂E51 和聚醚胺D400体系中, 采用差示扫描量热法(DSC)考察了五种聚醚胺改性MMT对环氧树脂升温固化进程的影响. 随后, 优选一种EP/MMT 混合体系即EP/D400-T500-MMT 混合体系, 系统地研究了该体系与纯环氧树脂体系在130, 140, 150 及160 ℃等几个温度下的等温固化过程, 考察了等温固化时间对固化度和固化度变化速率的影响以及固化度与固化度变化速率之间的关系, 并利用Kamal 模型进行拟合计算了固化动力学参数. 研究结果表明, 与纯环氧树脂相比, 几种聚醚胺改性MMT 的固化放热峰均向高温迁移, 同时聚醚胺D400 协同插层MMT 降低了高分子量聚醚胺插层MMT 所导致的环氧树脂DSC 曲线的畸变情况; EP/D400-T500-MMT 混合体系和纯环氧体系的等温固化反应过程符合Kamal 模型;在相同的固化温度下, EP/D400-T5000-MMT 混合体系的反应速率常数k1k2 值以及反应级数m 均比纯EP 体系小, 而反应级数n 以及总反应级数m+n 值比纯EP 体系大, 表明两种聚醚胺协同插层的改性蒙脱土D400-T5000-MMT 的加入降低了环氧体系固化反应速率. 另外, EP/D400-T5000-MMT 混合体系的活化能Ea1Ea2 与纯EP 体系的相比也略有升高.  相似文献   
583.
刁智俊  赵跃民  陈博  段晨龙 《化学学报》2012,70(19):2037-2044
采用ReaxFF动力学方法模拟了非交联固化环氧树脂在不同温度和升温速率下的热解特性. 结果表明, 含N和含O桥键的断裂是热解的引发反应. 观察到H2O的4种主要的生成途径, 而这些反应途径都涉及到含羟基的前驱体. 当反应温度较低时, H2O为热解的主要产物. 而在高温条件下, 热解的主要产物为H2, 它主要为分子内/分子间脱氢反应和氢自由基的夺氢反应的产物; 高温同时促进了含石墨烯结构且分子量较大的碳团簇的形成. 除此之外, 还观察到了CH4, HCN, NH3和CO等小分子产物. 本文用ReaxFF动力学方法模拟所得的气体产物以及含类似石墨烯结构的碳团簇与实际实验结果一致, 说明ReaxFF动力学方法能为从分子水平上研究有机物高温热解反应提供了一种有效的途径.  相似文献   
584.
以氯化钡提纯k-卡拉胶, 经过氧化氢降解, 通过反相乳液聚合的方式制备了一系列卡拉胶包覆聚磷酸铵(APP)阻燃微球(k-CM/APP); 将其加入到水性环氧树脂(EP)中, 制备了3种钢结构防火涂层EP2, EP3和EP4. 利用红外光谱(IR)、 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及元素分析(EDS)对k-CM/APP的结构及形貌进行了表征. 利用极限氧指数(LOI)、 垂直燃烧(UL-94)、 背温测试法、 热重分析(TG)、 锥形量热(CONE)、 附着力测试、 IR和SEM等方法分析了涂层的阻燃、 隔热及力学性能. 结果表明, k-CM/APP(3/1)球形结构完整, 800 ℃时的残炭量高达59.5%. 与其它阻燃涂层体系相比, 添加了k-CM/APP(3/1)的EP3防火涂层的极限氧指数达到28.5%, UL-94达到了V-0级, 60 min防火涂层耐火温度为253 ℃. 相比于纯EP涂层, EP3涂层的热释放速率峰值降低了58.26%, 总热释放量降低了20.84%, 附着力达到8.74 MPa.  相似文献   
585.
制备了氨酯键扩链改性的669稀释剂UE6M,考察了加入不同用量的UE6M对环氧树脂进行稀释后环氧树脂混合体系的粘度变化。使用氰乙基化三乙烯四胺作为固化剂对环氧树脂混合体系进行固化,研究了UE6M的用量对环氧树脂混合体系固化物性能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UE6M对E51环氧树脂具有较好的稀释效果,且混合体系固化产物的韧性较纯环氧树脂固化物明显增强:UE6M用量为30%和40%的混合体系粘度仅为纯E51环氧树脂粘度的6.35%和1.43%,但其固化物的拉伸强度均在60MPa以上,分别为纯E51环氧树脂固化物的87.9%和80.9%。断裂伸长率均为纯环氧树脂固化物的8倍以上,弯曲应变为纯环氧树脂固化物2倍以上,弯曲强度及弯曲模量等未出现大幅下降,UE6M稀释剂加入环氧树脂后固化产物的韧性得到明显增强。  相似文献   
586.
新型无卤阻燃环氧树脂的合成及性能研究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合成了一种含氮固化剂2,4,6-三(羟基苯基亚甲基胺)-均三嗪(MFP)和两种结构不同的含磷环氧树脂(FD、ED),经红外光谱、核磁共振和元素分析等表征,证实了其化学结构.用MFP固化FD和ED制得了新型无卤阻燃的环氧树脂.用DSC测定了固化物玻璃化转变温度(L),用TGA表征了其热性能,UL-94垂直燃烧试验表征了其阻燃性能.结果表明,所得含磷氮的无卤阻燃环氧树脂具有较高的玻璃化转变温度,优良的热稳定性,初始分解温度高达300℃以上,在850℃下的残炭率达到了27%以上,阻燃性能均达到了UL-94 V-0级.  相似文献   
587.
利用MTS和SHPB装置开展了Kevlar / 环氧树脂层合材料动静态力学性能实验研究,详细讨论了应变率和纤维铺设方式的不同所引起的材料力学行为的差异。根据实验结果提出了一种经验型本构模型,该模型不仅考虑了材料的应变率硬化、损伤软化效应,还通过增强系数的引入描述了纤维铺设方式对材料力学性能的影响。  相似文献   
588.
测定了乙醇在环氧树脂/氨酯丙烯酸酯树脂同步互穿网络内的吸收曲线,它们能被所建立的传递模型-络合模型很好地产联。实验结果表明,络合模型所给出的模拟曲线能普遍地关联实验测定的吸收曲线,络合因子ωτ的物理意义在于乙醇和SIN中的亲醇基团发生氢键化。  相似文献   
589.
环氧树脂改性感光不饱和聚酯树脂的制备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环氧树脂与不饱和聚酯反应 ,形成UP -PEP -UP嵌段共聚物 ,加入活性单体 ,制成改性感光树脂 .进行紫外光固化 ,结果表明 ,改性后的感光不饱和聚酯树脂的耐碱性、热稳定性和表面硬度大大提高 ,固化收缩率明显降低  相似文献   
590.
研究了环氧树脂/聚氧乙烯分别在邻苯二甲酸酐和4,4’-二氨基二苯甲烷为固化剂条件下的固化剂用量,类型和固化共混物的动态力学性能。结果表明所有共混物在熔副态和非晶态都是相容的,即在高温区都存在一个α松驰,玻璃化转变温度随共混组成有规律地变化,不同固化剂的固化物交网的化学结构不同,因而低温松弛-β松弛机制也不同,同时其对体系的交联密度,共混组成的依赖性也不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