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80篇
  免费   21篇
  国内免费   219篇
化学   461篇
晶体学   16篇
力学   8篇
综合类   6篇
物理学   29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11篇
  2022年   8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11篇
  2019年   13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13篇
  2016年   15篇
  2015年   21篇
  2014年   20篇
  2013年   21篇
  2012年   19篇
  2011年   20篇
  2010年   18篇
  2009年   14篇
  2008年   19篇
  2007年   9篇
  2006年   11篇
  2005年   16篇
  2004年   17篇
  2003年   18篇
  2002年   25篇
  2001年   59篇
  2000年   13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16篇
  1997年   18篇
  1996年   17篇
  1995年   12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13篇
  1992年   12篇
  1991年   9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4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2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491.
原位漫反射FTIR研究Fe改性的Cu-Mn/ZrO2催化剂上CO的吸附行为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利用原位漫反射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技术,研究了Fe改性的Cu—Mn/ZrO2催化剂的CO吸附行为。通过测定单组元及其不同组合催化剂的CO吸附以及催化剂的CO-TPD-IR特征、不同温度CO吸附的红外光谱,研究了Fe助剂对催化剂上CO吸附行为的影响,发现Fe通过提高铜的分散度,改变铜的化学环境,影响催化剂上CO线式吸附的特征,而且形成CO桥式吸附中心,从而提供了低碳醇合成的催化剂表面,并探讨了催化剂上CO吸附形式变化的规律。  相似文献   
492.
493.
气-固相催化反应活性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反应组分在催化剂表面上的吸附与脱附行为,因此,研究反应组分在催化剂表面的吸附与脱附性质对了解催化剂表面活性部位分布、催化活性、反应机理等具有重要意义。本文用程序升温脱附(TPD)及稳态化学吸附研究了具有良好催化活性的F-T合成铁基催化剂对CO和H_2的吸附、脱附特性,并讨论了Cu、K助剂的影响。  相似文献   
494.
新型光固化助剂缩丙二醇二丙烯酸双酯的合成朱卫国林原斌朱美香吴添智(湘潭大学化学化工学院411105)缩丙二醇二丙烯酸双酯是近年开发出来的一种优良光固化材料和多官能团交联剂,其优点主要表现在:(1)其醚链结构有许多甲基支链,这样流平性较缩乙二醇二丙烯酸...  相似文献   
495.
496.
Co基超细粒子催化剂用于合成重质烃:Cr助剂的作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张永青  钟炳  王琴 《催化学报》1997,18(6):513-516
  相似文献   
497.
大气中CO2浓度增加导致的温室效应以及化石燃料的匮乏正日益受到世界范围的关注. 由于CO2较强的惰性以及较高 C-C 偶联能垒, 迄今为止大部分研究都集中在CO2催化加氢制备各种 C1 化学品 (如 CH4, CH3OH, CO 等), 鲜有研究关注合成液态燃料 (C5+碳氢化合物). 目前,CO2加氢直接合成烃类主要通过CO2基费托合成反应 (CO2-FTS) 实现, 即先通过逆水煤气变换反应 (RWGS) 将CO2还原成 CO, 随后 CO 通过传统费托反应 (FTS) 加氢生成烃类化合物. 在两种工业化FTS 催化剂 (Fe 和 Co 基催化剂) 中, 钴基催化剂具有更高的反应活性和链增长能力, 以及较高的机械强度和稳定性. 然而,由于CO2的惰性, 造成催化剂表面物种的加氢程度更高, 使得甲烷更容易生成. 因而, 高反应活性、高选择性催化剂的开发是实现该过程的关键.本文采用沉积沉淀法制备了一系列双金属 CoCu/TiO2催化剂, 再通过初湿浸渍法对其进行碱金属助剂 (Li, Na, K, Rb和 Cs) 改性, 并用多种表征手段系统研究了碱金属助剂对催化剂物化性质及其催化CO2加氢制备长链烃反应的影响. 结果表明, 碱金属的加入对催化剂织构性质影响不大, 它们在催化剂表面发生富集, 且富集程度随碱金属原子序数的增加而降低. 另外, 碱金属的加入增强了CO2的吸附, 其中, Na 改性的 CoCu/TiO2催化剂的碱性最强; 同时还降低了 H2的脱附量,尤以 K, Rb 和 Cs 改性的催化剂为甚.在 250 oC, 5 MPa, 空速 3000 mL·gcat-1·h-1和 H2/CO2= 3 的反应条件下, 对不同碱金属助剂改性的催化剂进行评价. 结果表明, 不加助剂的 CoCu/TiO2催化剂上CO2转化率高达 23.1%, 但产物主要是 CH4, 此时CO2在 Co 活性中心上直接发生甲烷化反应; 碱金属助剂的引入显著抑制了 CH4的生成, 提高了长链烃的选择性, 但同时也降低了CO2转化率, 并且随着碱金属原子序数增大呈现先下降后上升的趋势, 表明合适的碱性强度可以更好地改性催化剂性能. 其中, Na 助剂改性的CoCu/TiO2催化剂的碱性最强, 且 H2的脱附量降低幅度较小, 因此, 该催化剂具有最高的 C5+烃类收率, 达到 5.4%; 同时CO2转化率为 18.4%, 烃类产物中 C5+烃类选择性为 42.1%. Na 助剂改性的 CoCu/TiO2催化剂还展现了良好的催化稳定性,反应 200 h 后,CO2转化率和 C5+选择性分别保持 18% 和 40%. 基于碱金属助剂对催化剂物化性质与反应性能的调变规律,可进一步指导CO2加氢直接合成长链碳催化剂的设计与合成.  相似文献   
498.
稀土在中国储量丰富,尤其在徐光宪等老一辈科学家不懈努力下开发了高效提纯稀土元素的有效方法,为当今的稀土性能应用研究打下了坚实的基础.稀土包括钪、钇以及镧系金属在内的17种元素,由于镧系元素最外层电子和次外层电子的结构相似([Xe]4fn-15d0~16s2n=1~15)),尤其是其独特的4f电子层结构,使稀土元素具有化学性质稳定、化学价态可变、配位形式多样、总体具有Lewis酸性等特点,使其在催化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但稀土元素电子层结构与催化反应效果之间的关系尚未有明确的总结,因此本文从稀土材料的电子结构特点出发,综述了其在多相(热)催化领域中作为载体、Lewis酸(碱)中心以及催化助剂等方面的应用.  相似文献   
499.
采用溶胶凝胶法制备了SiO_2和La_2O_3-SiO_2载体,再通过浸渍法分别引入Rh-La和Rh组分,研究考察了La引入方式对Rh/SiO_2催化CO加氢反应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La的添加有利于提高Rh的分散度,促进Rh+中心数的增加,有效地抑制产物中CO2的生成,提高含氧化合物选择性。此外,La的引入方式会影响La与Rh间的相互作用强弱,Rh和La共浸渍制得的2Rh-5La_2O_3/SiO_2催化剂中Rh-La相互作用较强,削弱的Rh-CO键有利于反应过程中CO的插入反应,使得产物以C_(2+)含氧化合物为主。而La以助剂形式掺入SiO_2制得的2Rh/5La_2O_3-SiO_2催化剂具有较弱的La-Rh相互作用,其产物则以甲醇、乙醇等低碳醇为主。  相似文献   
500.
采用等体积浸渍法制备了一系列负载型Ni基催化剂,利用XRD、H2-TPR、NH3-TPD 等技术表征了催化剂的理化特性,考察了载体(CMK-3、SiO2ZrO2、MgO、Al2O3)、助剂(Cu、Ce、Fe)对Ni基催化剂理化特性的影响,测试了230 oC、0.1 MPa冷压下催化剂对邻甲酚原位加氢反应的性能.结果表明,在负载型镍基催化剂作用下,甲醇水相重整制氢反应可以与邻甲酚的原位加氢反应相耦合;以CMK-3为载体的催化剂活性明显优于其他三种载体,邻甲酚的转化率为45.35%;助剂的添加对催化剂性能影响显著,Fe 的引入使原位加氢体系的转化率降至40.49%,助剂Ce、Cu的加入提高了Ni/CMK-3催化剂的原位加氢反应性能,转化率分别提高至64.6%、66.8%,Cu的添加改变了产物的分布,在产物中出现了新产物甲苯;同时探讨原位加氢反应路径及反应机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