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3篇
  免费   7篇
  国内免费   53篇
化学   61篇
晶体学   2篇
力学   4篇
综合类   1篇
数学   2篇
物理学   13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3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2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4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5篇
  1996年   1篇
  1992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1年   1篇
  195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环氧化物是一种重要的有机化工原料,广泛应用于合成化学、聚合物合成、食品化学、药物化学等领域中.烯烃催化环氧化反应是制备环氧化物的主要方法.一些均相钼配合物催化剂对烯烃环氧化反应表现出较好的催化性能.然而均相催化剂在实际生产中存在与产物分离困难、不易循环利用等问题.为解决上述问题,研究人员采用不同策略将各种钼配合物负载在固体载体上,制备出活性相对较高的多相钼配合物催化剂.然而,这类负载型钼配合物催化剂在以双氧水为氧化剂的反应体系中普遍存在活性组分易于流失的问题,导致催化剂的稳定性相对较差.因此,设计制备具有高活性和高稳定性的多相钼基烯烃环氧化催化剂具有重要的科学意义和实用价值.将过渡金属引入到具有MFI型拓扑结构的微孔分子筛的骨架上能够制备出具有高活性和高稳定性的杂原子分子筛催化剂.例如,采用直接水热法合成的钛硅分子筛(如TS-1)对以双氧水为氧化剂的小分子烯烃(如丙烯)环氧化反应表现出非常高的活性和稳定性.受这一研究结果启发,研究人员还开展了水热法合成Mo原子取代的MFI型分子筛(Mo-MFI).然而,由于Mo的离子半径较大(与Si相比),且合成体系中的Mo物种在碱性条件下易于发生沉淀,导致引入到分子筛骨架或孔道中的Mo含量极低.本文以Mo-EDTA配合物为钼源,四丙基氢氧化铵为模板剂,正硅酸乙酯为硅源,采用一步水热法合成了系列具有不同钼含量的Mo-MFI-n分子筛(n代表初始Si/Mo摩尔比).结合X-射线粉未衍射、红外光谱、紫外-可见吸收光谱、拉曼光谱、透射电子显微镜等表征技术对分子筛的结构、组成和Mo物种的状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使用Mo-EDTA作为钼源有利于在分子筛骨架和孔道中引入更多的Mo物种;EDTA2?独特的配位能力使其在分子筛生长过程中能够有效调节Mo物种的释放率,并与硅物种缩合的速率匹配,从而使更多的Mo物种被引入到分子筛骨架中;同时也会有少量的Mo物种以骨架外Mo团簇的形式分布在分子筛的孔道内或孔口附近.通过以双氧水为氧化剂的环己烯环氧化反应考察了所制备的Mo-MFI-n催化剂的性能.经组分优化的Mo-MFI-50(初始Si/Mo摩尔比为50)催化剂能够在较温和的条件下有效地将环己烯转化为相应的环氧化物.在75℃下反应9 h后,环己烯转化率和环氧化物选择性分别高达93%和82%,性能明显优于传统水热法合成的Mo-MFI分子筛.此外,反应后的Mo-MFI-50分子筛催化剂通过简单的过滤而不需要焙烧处理就可多次重复利用,表现出较高的结构稳定性和循环性.  相似文献   
42.
本文将直接模拟蒙特卡洛(DSMC)方法中的时间计数器(Time Counter,TC)法按照喷雾领域对液滴碰撞模型的要求,对粒子碰撞频率、碰撞域的划分以及碰撞对的选取等方面进行改进。通过模拟结果与实验值的对比,表明相对O'Rourke模型与Nordin模型,TC模型对喷雾宏观形态的预测以及对场内液体体积分数(液滴的空间分布)的计算更加准确;对下游索特平均直径的预测与实验值亦更加贴近。  相似文献   
43.
共沉淀法制备的镁铝氧化物催化剂上丙酮气相缩合反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共沉淀法, 以氨水为沉淀剂制备了一系列具有不同Mg/Al摩尔比的镁铝氧化物催化剂, 考察了它们在丙酮气相缩合反应中的催化性能, 并通过XRD, XPS, ICP, TG-DTA和TPD等手段对催化剂的结构和性质进行了表征. 实验结果表明, 以反滴沉淀方式制备的Mg1.0AlO催化剂具有较高的反应活性和稳定性, 在反应温度为573 K条件下, 反应85 h后丙酮的转化率仍可以达到65%. 镁铝氧化物表面存在一定量强度和密度相互匹配的弱碱和强碱中心对提高催化剂的活性和稳定性有利.  相似文献   
44.
介绍了一种基于小型制冷机的高温超导转变温度测量装置,并且探究了在这套装置基础上进行实验所需要的测试条件。实验包括三项内容:(1)比较了电流换向法、三点Delta法以及偏置欧姆法三种消除热电势的方法,并最终决定采用适合本装置的电流换向法进行测量;(2)对通入样品的测试电流大小对测试的影响进行了研究,进而确定了进行高温超导材料转变温度测试时所通入电流的范围;(3)对钇系和铊系两种高温铜氧化物超导体进行反复测量,确定最大重复性误差小于0.4K。  相似文献   
45.
在氟化物电解质体系下,把Cu与冶金级多晶硅熔配成合金作为阳极,利用杂质与硅析出电位的差别,通过控制电解工艺条件和参数,对冶金硅进行了电解精炼提纯研究.结果表明,阳极铜硅合金对硅中的杂质有滞留作用,且在大电流密度下Cu不会随着合金中硅的减少而溶解到电解质中;预电解对电解质净化效果明显,XRF分析表明P含量从10降为1ppmw;阴极电沉积的硅呈颗粒状,并与电解质混杂,随着电解时间的延长,分散的硅的颗粒聚集成1—2cm直径的大尺寸硅球.ICP-AES分析表明,最后得到的产物硅与冶金级硅相比,硼含量由12·7降低到2·2ppmw,磷含量由98·6减少到4·1ppmw,说明电解精炼除杂进行多晶硅的提纯是有效和可行的.  相似文献   
46.
茶多酚的三维荧光光谱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应用三维荧光光谱技术,研究了茶多酚溶液的三维荧光光谱特征,以及不同浓度、pH值、缓冲液、有机溶剂等因素对可见光区荧光的影响。研究表明:茶多酚溶液的三维光谱可分为三区(以激发波长/发射波长λex/λem表示):Ⅰ区:210 nm/315 nm、270 nm/315 nm;Ⅱ区:335 nm/395 nm;Ⅲ区:490 nm/515 nm。随浓度增大,茶多酚荧光的激发、发射波长逐渐红移。茶多酚浓度3 mg/mL,溶液pH 7.55条件下可灵敏检测Ⅲ区可见光区荧光;常用缓冲溶液对Ⅲ区荧光均有不同程度的增敏效果;质子化溶剂有利于Ⅲ区的荧光发射。据此可为茶多酚的快速、无损分析检测及应用开发提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47.
银离子交换分子筛上一氧化氮的吸附性能张文祥贾明君于剑锋吴通好(吉林大学化学系,长春130023)八寻秀典岩本正和(北海道大学触媒研究中心,日本札幌060)关键词银,离子交换,分子筛,一氧化氮,吸附态分类号O647/X5氮氧化合物(NOx)是酸雨和空...  相似文献   
48.
以柳树落叶为生物质碳源, 氨水为氮源, 采用溶胶-凝胶法制备了一系列氮掺杂多孔炭材料(WNC), 并对其结构和物理化学性质进行了表征. 结果表明, WNC材料具有较高的比表面积(528~618 m2/g)和多级孔结构; 材料表面含有丰富的含氧和含氮官能团(氮摩尔分数为8.9~9.9%); WNC材料对水体系中的亚甲基蓝(MB)表现出良好的吸附性能, 吸附为自发吸热过程, 符合Langmuir等温吸附和准二级动力学模型, 在pH值为5、 室温下最大吸附量为263.2 mg/g, 且材料可以多次循环使用. 对WNC-2及吸附染料MB后的WNC-2样品进行高温再焙烧处理, 所得样品(WNC-2-R和WNC-2-MB)的ζ电位明显升高, 表面碱性增强, 吸附容量分别提高到之前的1.3倍和1.6倍. 结合各种表征结果, 可以认为WNC材料的高比表面积和多级孔结构有利于吸附质(亚甲基蓝离子)的传输, 并能与材料表面的羰基、 醌基和吡啶氮等基团发生较强的相互作用, 从而使其表现出较高的吸附速率和吸附量.  相似文献   
49.
高保真的简化或骨架反应机理对多维计算流体力学(CFD)燃烧模拟极其重要。首先,针对不同简化目标,使用包含误差传播和敏感性分析的直接关系图方法(DRGEPSA)通过简化主要参比燃料(PRF)详细机理,获得了一系列简化机理,发现简化机理的结构随简化目标的改变而显著不同;其次,基于不确定性定量化方法评估简化机理的性能,结果表明为避免简化机理的预测结果失真,需要在简化方法中使用较小的相对误差;最后,提出了解耦法的理论依据,并使用该方法构建PRF燃料的骨架机理。结果发现通过耦合详细H2/CO/C1子机理和骨架C4-Cn子机理,最终的骨架机理能够满意地预测滞燃期和火焰传播速度。  相似文献   
50.
铁锆氧化物催化剂上苯酚和甲醇气相邻位烷基化反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共沉淀法制备了不同锆含量的铁锆氧化物催化剂, 考察了它们在苯酚和甲醇气相邻位烷基化反应中的催化性能. 结果表明, 铁锆两组分氧化物催化剂具有良好的催化活性和邻位选择性, Zr、Fe摩尔比为0.5/100的催化剂上苯酚的转化率达到99.2%, 主要产物邻甲酚和2,6-二甲酚的选择性分别为22.6%和77.0%, 随着反应温度的提高, 2,6-二甲酚的选择性增加. 铁锆氧化物表面存在的相对较强的酸碱中心可能是获得较高苯酚转化率和2,6-二甲酚选择性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