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29篇
化学   48篇
物理学   2篇
  2023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1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5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曾祥华 《分子催化》2013,27(3):199-204
研究了用CuCl/I2催化一系列端基烯烃和磺酰氯反应合成烯基砜类化合物,反应体系中添加催化剂量的分子碘,可以大幅度提高该反应的产率,最高可获得97%的产率.同时,考察了各种铜盐的催化活性以及反应介质对反应的影响.  相似文献   
42.
43.
激光烧蚀CuCl~2或CuCl靶的产物与O~1或N~2共同沉积在11K的Ar基质中,在1175.0cm^-^1(O~2/Ar)和2296.3cm^-^1(N~2/Al)处观察到了新的红外吸收。通过同位素取代实验以及量子化学计算,可将1175.0cm^-^1归属为ClCu(η^2-O~2)的O-O伸缩振动,而将2296.3cm^-^1归属为ClCuNn的N-N伸缩振动。ClCu(η^2-O~2)和ClCuNN这两种新型配合物的确证,为进一步研究含O~2,N~2的过渡金属配合物提供了一种模型分子。  相似文献   
44.
李翠华  朱起明 《分子催化》1999,13(2):115-120
采用固态离子交换法在沸石中直接引进Cu(Ⅰ)活性中心,CuCl分子在Hβ沸石中与H^+交换和在沸石内表面单层分散两个过程同时发生,负载阈值为21.2%(CuCl%),调节CuCl和Hβ的配比,可得到从桥羟基被部分交换到所有羟基被完全交换的CuCl/Hβ从化剂。  相似文献   
45.
樊钦平  许云 《化学教育》1999,(10):15-15,16
本文结合氯化亚铜化学式的讨论,简要阐述了运用自然科学方法论的方法培养大学生综合素质的有关做法。  相似文献   
46.
用醇羰基化催化剂的合成,表征及溶解性研究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用CuCl,甲醇和空气为原料,合成了甲醇氧化羰基化反应催化剂甲氧基氯化铜,最佳的合成条件是:55度,8h,CuCl与璃的比为1:40(重量比),甲氧基氯化铜的产率为94.5%,对甲氧基氧化铜的溶解进行了讨论;18度时,甲氧基氯化铜在5.3%的氯化氢甲醇溶液中的溶解度为12.3%,用IR,TGA和XRD对所合成的甲氧基氯化铜进行了表征,在IR图谱中发现了官能团-OCH3,CH3的特征吸收峰,证明所合成的产物为甲厮氯化铜,XRD谱显示三个强峰,分别 位于2θ=11.9度,28.6度,47.5度处,根据TGA知该化合物高于180度时会分解,其失重率为17.5%,与理论值17.7%相当。  相似文献   
47.
研究了由分散法制备的两种CuCl/MCM-41催化剂上丙烯在过量氧存在下选择催化还原NO反应,发现所制备的CuCl/MCM-41催化剂的反应活性明显高于CuCl/SiMCM-41,XRD,IR,TPR及ESR的研究结果表明,CuCl/MCM-41催化剂上的主要活性中心是骨架铝配位的铜离子(Cu^2 /Cu^ )。  相似文献   
48.
彭俊 《化学教育》2009,30(11):75-76
对电解浓氯化铜溶液时,阴极出现"黑色"现象的原因做了初步的探究,得出其"黑色"并非是由微小铜粒产生的,而是生成的亚铜离子与溶液中的铜离子和氯离子形成的络离子所致.  相似文献   
49.
刘薇  潘晓民  王佳  赵璧英  谢有畅 《化学学报》2001,59(7):1021-1025
利用自发单层分散原理,讨论了在NaY,NH4Y,CuY分子筛上CuCl分散改性情况,并对所得到的改性分子筛进行了CO吸附性能研究。实验结果表明,在低CuCl担载量时,CuCl可在这三种载体表面达到原子水平分散,其分散容量分别为0.58g/gNaY,0.68g/gNH4Y和0.41g/gCuY。由于CO与Cu^+可生配位化合物,经CuCl改性的Y型分子筛对CO显示出较高吸附性能。其中,0.6gCuCl/gNH4Y分子筛表现出最高的CO吸附容量,在室温、常压下可达123mL/gNH4Y.  相似文献   
50.
海藻酸酮膜表面的配位结构及催化MMA聚合的性能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将海藻酸钠(SA)与CuCl2.2H2反应得到一种配位聚合物海藻酸酮(Cu-An)。以ESR、电导率、IR和SPS方法对此配位聚合物进行表征,确定了组成与结构:同时研究了甲基丙烯酸甲酯(MMA)在该配位聚合物膜、HSO3^-和水体系催化引发作用下的聚合反应历程。结果表明,配位聚合物的中心离子Cu^2^+与两个海藻酸(An)链节单元上的两个羧羟基氧原子和两个离解氢原子的羧羟基氧原子以共价型配位,配位数为4.MMA在上述的催化引发体系中是按照自由基加聚反应历程进行聚合的,PMMA呈无规结构。Cu-An在催化引发体系中起着催化剂的配位催化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