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4篇
  免费   13篇
  国内免费   25篇
化学   55篇
晶体学   12篇
力学   1篇
综合类   2篇
物理学   2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4篇
  2017年   3篇
  2014年   11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在水热条件下,用硫酸镁、硫酸铝、氢氧化钠和纯碱按照一定的比例制备层状氢氧化镁铝,并利用XRD、热重分析仪、红外光谱、扫描电镜等手段分析表征样品,研究了层状氢氧化镁铝在不同温度下的焙烧产物对生物柴油中游离脂肪酸的吸附性能.结果表明:制得的层状氢氧化镁铝对游离脂肪酸的吸附性能良好,在焙烧500℃的条件下吸附量可达到663 mg/g,并且可以焙烧再生.  相似文献   
42.
以常温工业合成氢氧化镁为原料,采用水热法制备六角片状氢氧化镁阻燃剂.研究了水热条件对氢氧化镁(001)晶面生长的影响并从生长基元的角度对其进行了解释.采用SEM、XRD、激光粒度仪和接触角测试仪对水热处理后的氢氧化镁进行表征.结果表明,原料初始粒度越小越有利于(001)晶面生长,当水热介质中碱浓度为6~8mol/L、水热温度为140~180℃时,氢氧化镁(001)晶面的生长速度最快,当氢氧化镁的含量大于15wt;时会明显抑制(001)晶面的生长.  相似文献   
43.
采用不同镁盐溶液在120℃下,水热法一步合成六方片状氢氧化镁.利用扫描电镜(SEM)、X射线衍射(XRD)和激光粒度分布仪对产品进行表征.并采用Materials Studio软件对氢氧化镁晶胞结构进行了模拟,同时计算出晶体结构参数和各面族的表面能.根据负离子配位多面体理论解释了氢氧化镁晶体的形成机理,通过生长基元的形成和生长基元在各面族的叠合过程来解释了六方片形貌的形成过程.  相似文献   
44.
水热反应条件对氢氧化镁晶体微观内应变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用氯化镁和氢氧化钠反应合成氢氧化镁前驱体,通过水热反应制备出氢氧化镁阻燃剂粉体,采用X射线衍射进行表征,分析水热条件对氢氧化镁晶体(101)面微观内应变和晶体生长方向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实验温度范围内,碱浓度和水热时间对氢氧化镁晶体在(101)面微观内应变的影响规律比较明显.碱浓度和水热温度是影响晶体生长方向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45.
采用显微红外成像技术对镁合金阳极氧化膜表面的腐蚀特性进行了研究。镁合金在7.3 Wt% Na2SO4溶液中浸泡后,表面氧化层中的部分MgO逐渐转化为Mg(OH)2,进而发生溶解和脱落,使得镁合金失去保护作用。当浸泡时间达到2 h时,显微红外成像结果表明阳极氧化膜中Mg(OH)2的红外吸收信号最强,Mg(OH)2的含量最多。而4 h后Mg(OH)2的红外吸收信号开始减弱,Mg(OH)2开始减少,镁合金不断被腐蚀。氧化膜中另一成分Al2O3随浸泡时间的显微红外成像信息与Mg(OH)2的变化规律相同。采用电化学阻抗谱技术对阳极氧化膜的阻抗进行测试,其阻抗随时间的变化特点基本符合氧化膜腐蚀规律。本研究对于镁合金阳极氧化膜的表征具有很好的指导作用和推广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46.
司伟  丁超  于景媛 《人工晶体学报》2013,42(11):2384-2389
以MgCl2·6H2O、NH3·H2O原料,分别使用液相沉淀法合成氢氧化镁粉体及以乙醇/水为溶剂,使用溶剂热法合成十二烷基苯磺酸钠(SDBS)修饰的氢氧化镁粉体,利用不同升温速率的热重及差热分析研究两种方法制备氢氧化镁的热分解动力学.研究表明,两种氢氧化镁在560 ~ 700 K均有一个明显的吸热峰,利用Doyle-Ozawa法和Kissinger法分别计算了两种氢氧化镁的表观活化能,用Kissinger法确定反应级数和频率因子,并给出了氢氧化镁热分解的动力学方程.使用液相沉淀法合成的氢氧化镁的平均表观活化能为157.18kJ· mol-1,而溶剂热合成SDBS修饰氢氧化镁的平均表观活化能高达175.66kJ· mol-1.  相似文献   
47.
滴定过程控制Mg(OH)2晶体粒径和形貌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以氯化镁为镁源,氨水为沉淀剂,分别采用正向、反向和双向三种滴定过程制备Mg(OH)2,通过监测溶液动态pH值变化,并引入晶体生长驱动力指标S(镁与氢氧根离子积与容度积的比值取对数)来定量表示溶液滴定过程中动态过饱和度变化,SEM和XRD表征Mg(OH):的结构和形貌.结果表明,正向滴定过程合成的Mg(OH):晶粒大小混杂(100-600 am),反向滴定合成的晶粒偏小(200 nm左右),双向滴定合成的晶粒粒径分布集中(400 nm左右).引入的S较能准确地描述Mg(OH)2成核和晶体生长的规律,不同的滴定过程有不同的S值变化规律.联系S值的变化和晶体粒径的分布,认为S>0时晶体成核占主导,S<0时晶体生长占主导.通过动态控制溶液S值的动态变化,可以目的性地控制Mg(OH)2晶体的结构和形貌.  相似文献   
48.
本文以轻烧白云石粉料为原料,用碳化法制备出碱式碳酸镁,酸化后以氨水作为沉淀剂,用化学沉淀法制得Mg(OH)2,用乙二胺对制得的Mg(OH)2进行后处理,制得纤维状纳米Mg(OH)2。用SEM、XRD和TG-DTA对制得的Mg(OH)2进行表征。XRD结果表明再结晶温度180℃以上可以得到具有完整晶体结构的Mg(OH)2。SEM结果显示Mg(OH)2颗粒的尺寸随着乙二胺加入量的增大而增大。当Mg(OH)2的再结晶时间超过21h后,可以得到直径20~30nm,长度400~700nm的纤维状Mg(OH)2。TG-DTA表明Mg(OH)2在318~416℃分解为MgO。  相似文献   
49.
纤维级Mg(OH)2超细粉的应用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天然水镁石经特殊加工制成纤维级Mg(OH)2超细粉,采用X射线衍射和扫描电子显微分析技术对其结构进行认定和分析,了它与LDPE,PVC及橡胶等复合后的阻燃作用和相容性,同时对共混材料的其他性能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50.
利用气液接触法成功合成出了形状规则的球形氢氧化镁,并用X射线衍射仪(XRD)、热重(TG-DTG)、扫描电镜(SEM)和激光粒度仪表征了所得产品的结构、形貌、及粒度分布等性质。结果显示:所得球形氢氧化镁颗粒分散性较好,样品的表观粒径D50=7.41μm,热分解温度始于363.6℃。最后根据气液接触反应的原理及氨气易挥发和被吸收的性质,对球形氢氧化镁的形成机理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