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5篇
  免费   16篇
  国内免费   27篇
化学   36篇
综合类   31篇
物理学   1篇
  2023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2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2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6年   8篇
  1995年   6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1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La-Mn-Ni-O催化剂组成、结构、还原性能及氧化活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硝酸盐分解法合成了LaMn_(1-x)Ni_xO_3(0≤2≤1.0), 研究了组成、晶体结构及其与还原性能、CO和CH_3OH催化氧化活性的关系。XRD证实在0.0≤x≤1.0范围内, 本体系都生成单一钙钛矿结构: 0.0≤x≤0.4, 0.8相似文献   
42.
COT-H在金属Ru表面上沉积的光电子能谱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紫外光电子能谱(UPS),分析了不对称四苯基四苯乙炔基环辛四烯(COT H)有机发光材料与金属之间的界面电子结构,研究了在金属/COT H界面上的逸出功变化.UPS谱中位于费米能级以下5.6、7.9和10.2 eV处的三个谱峰分别来自于COT H材料中苯环的πCC、σCC和σCH轨道.位于3.8 eV处的谱峰反映了八个苯环聚合后具有π轨道特性的C-C键.从UPS谱图中可以看到, COT H材料的最高占有态(HOS:highest occupied state)位于费米能级以下1.8 eV处.COT H材料的逸出功只有3.2 eV,比清洁Ru表面的逸出功小1.0 eV.角分辨紫外光电子能谱(ARUPS)的结果表明,组成COT H分子应该近似平行于衬底表面.  相似文献   
43.
用溶胶-凝胶法合成了发蓝绿光的4SrO?7Al2O3:Eu2+高显色荧光粉.从XRD、DTA以及红外谱图得出当干凝胶经1 200℃灼烧可以完全形成4 SrO?7A12O3晶相,这比用高温固相合成法低了200℃.通过激发光谱和发射光谱分析其发光特性,随着灼烧温度的升高,其发光强度增大.  相似文献   
44.
本文用FT-IR研究了不同组成的KBBF与B_2O_3的红外谱图,得出了B_2O_3含量对有关谱线强度比的定量曲线.这对KBBF晶体的制备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45.
从SmMnO,的清洁表面上吸附Oz后的热脱附谱图中发现,气相氧不仅在SmMnO,表面吸附,而且也大量进入由于高温(820K)抽空而造成的晶格氧缺陷中.实验结果表明,O:在SmMnO,的表面吸附存在着两种化学吸附态,且均为二级吸附,即O}以离解方式吸附在SmMnOa的表面,同时对氧的热脱附谱采用脱附速率等温线法处理,结果得到这两种化学吸附态的平均脱附活化能分别为67. 0和93. 9k1 /mol,其中脱附活化能较大的那一种吸附态仅在较高温度下吸附时才出现,因而该吸附态应具有较大的吸附活化能.  相似文献   
46.
本文报导了Sm_(2-x)Sr_xNiO_4系列稀土复合氧化物的形成范围及其结晶化学特征。XRD分析表明,在0.4≤x≤1.2范围内,能形成K_2NiF_4型结构的稀土复合氧化物,随Sr掺入量x的增加,其结构由空间群为D_(2A)~(23)-Fmmm的正交晶系逐渐向空间群为D_(4h)~(17)I_4/mmm的四方晶系过渡。本文从容纳因子t值、Ni离子的变价(Ni~(2+)/Ni~(3+))和NiO_6八面体的畸变角度探讨了Sr~(2+)的掺入量对结构的影响。  相似文献   
47.
X射线衍射Rietveld分析和微反分析表明, A位含Dy的A2BO4型过渡金属稀土复合氧化物Dy0.5Sr1.5Mn1-xNixO4(0<=x<=1), 是空间群为I4/mmm的四方相K2NiFe型结构, A位和B位约有3%至7%的占位无序缺位。键价计算表明, B位Mn的平均价态在3.73至3.77之间, Ni在2.84至2.96之间。对CO氧化催化活性顺序为x=0.2>0.4>0.6>0.8>1.0。x=0.2的样品, 在空速5000h^-^1, 463K时, CO转化率达80%。  相似文献   
48.
采用共沉淀法制备了CuO掺杂的Mn-Ce-O复合氧化物固溶体催化剂,采用X射线衍射、拉曼光谱、程序升温还原等表征技术考察了上述催化剂的结构和还原性能,并将其应用于甲醛的催化燃烧反应.结果表明,铜的添加量质量分数为5.0%CuO时,催化活性最好,这主要与催化剂中CuO以高分散、非晶相存在形态,以及萤石型结构的复合氧化物Cu-Mn-Ce-O固溶体的形成密切相关.固溶体生成所形成的表面晶格氧缺陷提高了对氧的吸附和活化能力,增加了Cu-Mn-Ce间的协同相互作用,改善了催化剂中铜和锰的分散,促进了复合氧化物表面晶格氧的还原.  相似文献   
49.
研究了适当的预处理对缩短或消除Mo/HZSM-5催化剂上甲烷芳构化诱导期的作用.甲烷TPSR、甲烷脉冲反应、TPO、TPH等实验结果表明,芳构化反应后的催化剂至少存在着舍氢和不含氢两类积碳物种,其中含氢的活性积碳的是芳构化反应的关键中间步骤.本文认为由于丙烷比甲烷更容易生成这种活性积碳,这就是丙烷能促进甲烷芳构化的原因.  相似文献   
50.
一套多功能联用色谱装置的建立及性能考察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楼辉  马福泰  阵永华 《色谱》1988,6(3):168-170
气相色谱由于其高灵敏度和高效率,已在多相催化研究中发挥了很大作用。将常规的气相色谱仪稍加改装,就可以进行催化剂宏观性质、表面性质和催化动力学研究。随着工作的深入,单一的研究方法往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