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4篇
  免费   146篇
  国内免费   94篇
化学   105篇
晶体学   73篇
力学   24篇
综合类   4篇
物理学   208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8篇
  2022年   17篇
  2021年   12篇
  2020年   7篇
  2019年   9篇
  2018年   10篇
  2017年   11篇
  2016年   10篇
  2015年   21篇
  2014年   26篇
  2013年   25篇
  2012年   16篇
  2011年   15篇
  2010年   23篇
  2009年   23篇
  2008年   29篇
  2007年   14篇
  2006年   10篇
  2005年   10篇
  2004年   17篇
  2003年   23篇
  2002年   10篇
  2001年   12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14篇
  1997年   10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7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2篇
  199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41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321.
碳化硅(SiC)作为第三代半导体材料,不仅禁带宽度较大,还兼具热导率高、饱和电子漂移速率高、抗辐射性能强、热稳定性和化学稳定性好等优良特性,在高温、高频、高功率电力电子器件和射频器件中有很好的应用潜力。高质量、大尺寸、低成本SiC单晶衬底的制备是实现SiC器件大规模应用的前提。受技术与工艺水平限制,目前SiC单晶衬底供应仍面临缺陷密度高、成品率低和成本高等问题。高温溶液生长(high temperature solution growth, HTSG)法生长SiC单晶具有晶体结晶质量高、易扩径、易实现p型掺杂等独特的优势,有望成为大规模量产SiC单晶的主要方法之一,目前该方法的主流技术模式是顶部籽晶溶液生长(top seeded solution growth, TSSG)法。本文首先回顾总结了TSSG法生长SiC单晶的发展历程,接着介绍和分析了该方法的基本原理和生长过程,然后从晶体生长热力学和动力学两方面总结了该方法的研究进展,并归纳了该方法的优势,最后分析了TSSG法生长SiC单晶技术在未来的研究重点和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322.
汽车尾气和柴油不完全燃烧所释放的NOx严重污染了大气环境.为了降低对大气的污染,可将其催化还原成氮气.氨气选择性催化还原(NH3-SCR)是使用较广泛的机动车高效脱硝技术.用于催化脱硝反应的催化剂有多种类型,分子筛具有特殊的孔道结构和骨架结构及高比表面积,因而已广泛用作脱硝反应催化剂.与传统三效催化剂相比,分子筛催化剂总体表现出更好的脱硝催化活性,但在高温下不稳定,容易失活,不耐热冲击,水热稳定性差.SiC具有耐酸碱、耐腐蚀、抗氧化、耐磨及良好的热稳定性和导电性,因此作为催化剂载体近年来引起广泛关注.但是其本身也存在许多缺点,如比表面积低、表面性质不活泼、不利于金属物种分散等.因此,本文通过原位水热法将SSZ-13生长在SiC表面,制备出新型催化复合材料SSZ-13@SiC.采用X射线衍射(XRD)、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和N2吸附-脱附等手段研究了不同碱量和晶化时间对SSZ-13在SiC表面生长的影响,负载Cu后获得Cu/SSZ-13@SiC作为催化剂,研究了SiC对Cu/SSZ-13中高温下脱硝活性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碱含量会影响SSZ-13在SiC表面的结晶程度.当SiO2/NaOH ≥ 0.1时,SSZ-13有杂相出现,并且结晶度都不高; 当SiO2/NaOH < 0.1时,SiC表面会生长成纯相的SSZ-13晶粒且具有较高的结晶度.晶化时间也会影响SSZ-13在SiC表面的覆盖程度: 反应1 d时,SiC表面会生长零星的SSZ-13晶粒; 2 d时,SSZ-13达到全面覆盖; 3 d后,SSZ-13在SiC上的生长达到饱和,其比表面积达到最大值,约为201.3 m2/g.通过离子交换将不同含量Cu离子交换到分子筛表面,其中Cu(1.71)/SSZ-13@SiC样品具有最佳的脱硝活性,接近200 °C时,NO转化率就达到90%以上,到高温500 °C时,NO转化率仍能保持在70%以上.相比于未负载的Cu/SSZ-13,Cu/SSZ-13@SiC催化剂在NH3-SCR测试中具有更高的高温催化活性,同时催化活性窗口明显拓宽.上述结果说明SiC对Cu/SSZ-13的高温催化活性具有一定的提高和稳定作用.  相似文献   
323.
Infrared reflectance spectra have been widely used to measure layer thickness based either on calculation or on curve fitting, and two traditional methods for thickness determination have been studied. Considering the disadvantages of those two methods, we propose a new fitting model based on the fitting of the fringe order difference. In comparison with the measured results, the new fitting model shows its superiority not only for its stable and accurate results which have great agreement with the results from SEM, but also for its simple and quick fitting process.  相似文献   
324.
11kV大功率SiC光电导开关导通特性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采用高质量半绝缘碳化硅(SiC)单晶材料制作了超快高耐压大功率SiC光电导开关。应用氟化氪准分子脉冲激光器作为激发光源,得到了脉宽为40 ns,上升沿为9.6 ns的超快响应的电脉冲,开关的上升沿存在两个不同阶段。测试开关两端电压从1 kV到10 kV时开关导通的电压波形表明,开关的导通电阻随电压的增加不发生明显变化,开关在导通态时导通电阻在12Ω左右。采用92Ω精密电阻作为负载,计算得到开关两端外加11 kV电压时通过其电流峰值高达159 A,此时峰值功率达到1.4 MW,在此范围内未出现载流子饱和现象。  相似文献   
325.
 以聚碳硅烷为原料,通过1 200 ℃高温裂解工艺制备了碳化硅纳米线,并采用碳化硅纳米线作为高功率微波源用阴极材料,进行了电子发射实验。结果表明:与天鹅绒阴极材料相比,碳化硅纳米线具有更高的电子发射电流密度,在115 kV外加激励脉冲高压下,电子发射密度为23.7 kA/cm2,而天鹅绒材料为14.0 kA/cm2,并具有更好的电子发射品质及更长的使用寿命。因此碳化硅纳米线作为高功率微波源用阴极,具有很好的应用潜力。  相似文献   
326.
采用基于密度泛函理论的第一性原理计算,对本征碳化硅纳米管和掺氮碳化硅纳米管的电子结构进行了计算.计算表明本征(8,0)碳化硅为直接带隙半导体,能带间隙为0.94 eV;掺氮浓度为1.56%和3.12%的碳化硅纳米管的能带间隙减小为0.83 eV和0.74 eV.从差分电荷密度可以看出,能带间隙的减小是氮硅键与碳硅键相比共价成键能力降低的结果. 关键词碳化硅纳米管 掺氮 第一性原理 电子结构  相似文献   
327.
一种新型硅基3C-SiC的生长方法及光谱学表征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采用LPCVD技术, 以CH4和H2混合气体为反应源气, 在n-Si(111)衬底上生长3C-SiC晶体薄膜。H2在反应过程中作为稀释气体和运输气体, CH4作为碳源, 硅源有衬底硅来提供。利用X射线衍射分析仪、场发射扫描电子显微镜、激光拉曼光谱和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分别研究3C-SiC薄膜的晶相结构、表面形貌及其光谱性质。结果表明此生长方法可以成功的成长出3C-SiC薄膜。  相似文献   
328.
A simple method using an 800-nm femtosecond laser and chemical selective etching is developed for fabrication of high-aspect-ratio grooves in silicon carbide. Micro grooves with an aspect ratio of approximately 40 are obtained. The morphology and chemical compositions of the grooves are analyzed using a scanning electronic microscope equipped with an energy dispersive x-ray spectroscopy. The formation mechanism of SiC grooves is attributed to the chemical reactions of the laser induced structural changes with a mixed solution of hydrofluoric acid and nitric acid. In addition, the effects of laser irradiation parameters on the aspect ratio of the grooves are investigated.  相似文献   
329.
Thanks to its noteworthy mechanical properties, excellent damage tolerance and good thermal stability, the Ti3SiC2 ternary compound has attracted great concern and has been considered as a potential structural component material for the 4th generation of reactors (e.g., gas fast nuclear reactors) and future fusion reactors. The outstanding properties are due to the nanolameIlar structure which imparts characteristics of both metals and ceramics to this material In our work, Ti3SiC2 samples have been irradiated by C^+ ions with a high fluence of 1.78 × 10^17 ions/cm^2 at a range of temperatures from 120℃~850℃. Subsequently, series of characterization techniques including synchrotron irradiation x-ray diffraction, 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y and nano-indentation are carried out to understand the changes of microstructure and mechanical properties. The composition exhibits high damage tolerant properties and a high recovery rate through the analysis, especially at high temperature. The minimum damage to an irradiated sample appears around 350℃ in the temperature range 120℃-550℃. At a high irradiation temperature, a significant reduction in the damage can be achieved and an almost complete lack of damage compared with an un-irradiated sample is revealed at the temperature of 850℃.  相似文献   
330.
宽禁带半导体材料碳化硅(SiC)凭借着其高击穿场强、高热导率、耐高温、高化学稳定性和抗辐射等优异性能,在电力电子器件领域尤其是高温、高频、高功率等应用场景下有着巨大潜力。大尺寸、高质量、低成本的单晶SiC的制备是SiC相关半导体产品规模化应用的前提。顶部籽晶溶液生长(TSSG)法生长的单晶SiC有着晶体质量高、易扩径、易p型掺杂等优势,有望成为制备单晶SiC的主流方法。但目前由于该方法涉及的生长机理复杂,研究者对其内部机理的理解还不够充分,难以对TSSG生长设备和方法进行有效的改进与优化。利用计算机对TSSG法生长单晶SiC生长过程进行数值模拟被认为是对其内部机理探究的有效途径之一。本文首先回顾了TSSG法生长单晶SiC和相关数值模拟分析的发展历程,介绍了TSSG法生长单晶SiC和数值模拟的基本原理,然后介绍了数值模拟方法计算分析TSSG法生长单晶SiC模型涉及的主要模块、影响单晶生长的主要因素(如马兰戈尼力、浮力、电磁力等),以及对数值模型的优化方法。最后,指出了数值模拟方法计算分析TSSG法生长单晶SiC在未来的重点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