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821篇
  免费   1739篇
  国内免费   3631篇
化学   6629篇
晶体学   211篇
力学   808篇
综合类   255篇
数学   1168篇
物理学   4120篇
  2024年   47篇
  2023年   230篇
  2022年   278篇
  2021年   318篇
  2020年   236篇
  2019年   308篇
  2018年   211篇
  2017年   322篇
  2016年   320篇
  2015年   378篇
  2014年   658篇
  2013年   547篇
  2012年   572篇
  2011年   610篇
  2010年   636篇
  2009年   646篇
  2008年   735篇
  2007年   662篇
  2006年   591篇
  2005年   564篇
  2004年   565篇
  2003年   464篇
  2002年   436篇
  2001年   373篇
  2000年   292篇
  1999年   291篇
  1998年   276篇
  1997年   258篇
  1996年   219篇
  1995年   199篇
  1994年   181篇
  1993年   138篇
  1992年   149篇
  1991年   141篇
  1990年   105篇
  1989年   90篇
  1988年   49篇
  1987年   27篇
  1986年   26篇
  1985年   15篇
  1984年   6篇
  1983年   17篇
  1982年   3篇
  1980年   1篇
  197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随着互联网技术和智能终端的广泛普及,出现了许多协助教师完成教学过程,尤其是改善课堂教学模式的一些信息化应用平台.微助教就是2016年来发展迅速的平台之一.在微积分的大班课堂上应用微助教教学平台的许多新的功能:签到,测验,问卷,讨论等,促进了微积分大班教学模式的改革,逐步实现了翻转课堂和SPOC混合教学模式的教学.微助教的使用,以及新的教学模式改进了微积分传统课堂的一些弊端,极大提高了教师微积分教学的质量,激励和促进了学生向自主和个性化学习的转变.  相似文献   
32.
产品的双渠道销售不仅给企业带来更多的利润收益,同时给企业在应对市场复杂需求方面带来冲突和挑战.以拥有双渠道销售的制造商为研究对象,基于消费者对制造商线下渠道和线上渠道存在的策略型行为,研究了渠道之间考虑存在消费者转移的双渠道产品定价及协调策略.首先,构建了"线下主导"和"线上主导"的Stackelberg分散决策博弈模型,得到分散决策模式下的双渠道最优定价均衡解,并分析了策略型消费者所占比例、线上消费者购买到产品概率、消费者转移概率对最优定价和总利润的影响.然后,构建了双渠道集中决策定价模式,通过分析得出存在唯一的双渠道最优定价策略,并给出其解析解表达式.最后,通过数值算例仿真分析进行验证.  相似文献   
33.
《数理统计与管理》2019,(1):154-171
跨国公司作为世界各国或地区开展国际贸易和海外投资的重要载体在国际舞台上的作用逐渐凸显,成为连接世界主要经济体的重要纽带。随着海外投资活动兴起和跨国公司全球营销网络的拓展,国际转移定价策略逐渐成为跨国公司全球经营战略的组成部分之一,在优化生产资源国际调配、降低内部交易成本和提高公司整体利润等方面的作用不容忽视。为此,本文从跨国公司转移定价策略出发,运用古诺博弈模型推理并探讨了跨国公司采取转移定价的策略选择可能性,提出了引导我国企业合理制定转移定价的策略启示,以期规避海外经营风险,提高我国企业海外投资效率,增加经营利润。  相似文献   
34.
设计加工一种带有入口节流结构的铜基微通道换热器,理论分析其传热模型、实验测量微通道换热器内相变换热的传热特性和压力特性。结果表明:换热器内部的热传递过程为其主要换热模式;换热器表面温度随加热热流密度的增大而增大;微通道入口流速对表面温度影响较小;入口工质过冷度线性影响换热器的表面温度。热流密度在不同阶段对换热系数有不同影响,热流密度为360 W/cm~2时,换热器换热系数出现最大值;换热器压降随热流密度和系统流速的增加而增大。  相似文献   
35.
36.
采用简便的尿素辅助沉淀法将Gd2O3∶Tb3+成功包覆在二氧化硅微球表面合成了尺寸均匀的球形SiO2@Gd2O3∶Tb3核壳发光材料,解决了稀土发光材料普遍存在的形貌可控性差和颗粒尺寸不均一等问题.利用XRD、SEM、红外光谱和荧光光谱等表征测试了样品的形貌、结构和发光性能.SEM照片和尺寸分布图显示,SiO2@Gd2O3∶Tb3+粒子呈现均匀球形形貌,分散性良好,粒径约(608 +18) nm.XRD图谱分析表明,600℃煅烧后,壳层Gd(OH)3CO3完全转变为立方相Gd2O3,结晶性良好,无杂相生成.同时,结合红外光谱推测了SiO2@Gd2O3∶Tb3核壳微球的形成机理,并得出Gd2O3∶Tb3+壳层主要以Si-O-Gd键形式连接在二氧化硅微球表面.在240 nm紫外光激发下,SiO2@Gd2O3∶Tb3核壳微球呈现绿光发射,其中,位于540 nm处的主峰归属于Tb3+的5D4→7F5能级跃迁.不同Tb3掺杂浓度下的发射光谱表明,当Tb3+掺杂浓度为4mol;时,SiO2@Gd2O3∶Tb3+核壳微球的发射强度达到最大值,寿命为1.55 ms,色坐标位于绿色区域,展现了良好的绿光发光性能.  相似文献   
37.
为了解决微通道板噪声因子的测量问题,提出了一种测量像增强器光电阴极灵敏度和信噪比,从而测量出微通道板噪声因子的方法 .根据该方法,分别在不同阴极电压、微通道板电压以及阳极电压条件下测量了微通道板的噪声因子.测量结果表明,当阴极电压、微通道板电压以及阳极电压分别变化时,微通道板的噪声因子会随之变化.微通道板电压对噪声因子的影响最大,阳极电压的影响最小.微通道板电压每增加100 V,噪声因子大约增加0.11,而阳极电压每增加100 V,噪声因子大约增加3.3×10-4.微通道板工作电压提高,意味着电子碰撞能量提高,同时也意味着二次电子发射系数提高,而根据现有微通道板噪声理论,微通道板的噪声因子会减小,但实测结果却相反.造成这一矛盾的原因是在现有微通道板噪声理论中,仅仅考虑了二次电子发射系数、探测率、电子碰撞几率的因数,而未考虑到电子碰撞能量的因数,因此噪声理论需要进行修正.  相似文献   
38.
初步研究了男性个体辐射敏感性的鉴定方法及标准。采集50名男性志愿者的外周血,分别给予不同剂量X射线照射,采用细胞松弛素B阻断双核法测定微核率(MNF),通过二阶多项拟合法,绘制微核剂量效应选项中心标准曲线,将个人微核剂量效应曲线与标准曲线比对后判断个体辐射敏感性。 $0.0\sim2.5 $ Gy剂量范围内,剂量效应二阶多项拟合的中心方程为(MNF=0.014 7+0.036 2D+0.023 1D 2, r=0.726)。50名志愿者中,辐射敏感的有13人,辐射抗性的有14人,基本符合正态分布。Spearman秩和相关分析结果显示,MNF在各个辐射剂量点与辐射敏感性均存在正相关,与辐射抗性呈负相关,MNF随剂量增加而增加。本研究初步建立了“以线代点”男性个体辐射敏感性鉴定方法,并发现男性外周血淋巴细胞的本底微核率与个体辐射敏感性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39.
王兵  唐敏  王颖  刘志光 《应用化学》2022,39(8):1312-1318
采用了微氧化烧结制备了不同Y2O3质量分数(0%、2%、4%、6%)的多孔SiC陶瓷,通过对陶瓷的晶体结构、微观形貌、物理性能和Cd2+的去除率测试发现:添加了Y2O3的SiC陶瓷出现了较多的第二相Y2SiO7、Y5Si3C0.5,随着Y2O3的质量分数增加逐渐升高,主相的衍射峰的强度有降低。扫描电子显微镜测试发现,SiC陶瓷的尺寸在2.5 μm,Y2O3引入后,SiC陶瓷的晶粒尺寸降低,高温烧结时液相的含量增加,熔体粘度降低,晶粒结合更加紧密,Y2O3的引入提高了多孔陶瓷的体积密度,Y2O3质量分数为6%SiC的体积密度最大为2.21 g/cm3。热导率随着Y2O3质量分数的增加呈现出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金属Cd2+的过滤测试表明:随着Y2O3质量分数增加,Cd2+的残留质量浓度、膜通量和去除率先降低后升高,当掺杂质量分数为4%时,Cd2+残留质量浓度最低为0.042 mg/L,膜通量达到了最大值572 L/(m2·h),去除率最大为99.95%,相比未掺质量分数杂体系的去除率提高了0.14%。随着溶液pH值的逐渐增大,金属Cd2+的残留质量浓度逐渐降低、去除率逐渐升高,pH≥9时最终均趋于稳定。综合来看,多孔SiC陶瓷的助烧剂Y2O3最佳掺量为4%。  相似文献   
40.
微区X射线荧光(Micro-XRF)分析技术是通过微小的X射线光束照射样品,对样品进行原位成分观测的无损分析手段之一,具有灵敏度高、速度快和准确性高的特点。采用微区X射线荧光光谱仪(M6 JETSTREAM)对安徽铜陵冬瓜山铜矿床四段岩心样品进行面扫描,分析不同矿层共17种元素区域分布特征、空间分布规律及组合关系等,结果表明:(1)Cu和Fe两种成矿元素高值空间分布区域基本不重叠,S与Fe分布范围高度重叠,关系密切,微量元素Ni,Bi,Pb,Zn,Si,Na与Cu密切相关,而Ti,Al,K与Fe具有弱相关性;(2)垂向上,Fe元素含量随深度增加逐步增大,而Cu元素含量呈降低趋势,其他元素也随深度呈下降趋势;(3)元素分布受石炭纪中期海底喷流沉积成矿作用和岩浆热液成矿作用叠加改造作用明显;(4)该钻孔矿石矿物以磁黄铁矿、黄铜矿和黄铁矿为主,垂向上组合规律明显,脉石矿物以石英、石榴子石和透辉石为主。该技术通过分析元素空间分布规律、相关性以及矿物组合和分配关系等可对元素富集和运移以及对矿床的成矿机制、成因模式等地质环境和地质过程提供新认识和新证据。结合矿床地球化学特征的分布模式,微量元素可作为寻找主矿种的指示元素,为深部找矿提供依据。此外,该技术能作为预分析技术快速筛选出感兴趣的信息和位置,为后期各种更高精度的微区分析提供不同尺度、不同层次的元素分布信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