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5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7篇
力学   3篇
数学   3篇
物理学   96篇
  2018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1年   1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9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7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8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5篇
  1990年   8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4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在不同冲角下,采用五孔探针对三种大弯角压气机叶栅流场进行了详细测量,并利用数值模拟研究了流动分离和旋涡结构对弯叶栅气动性能影响.结果表明,叶栅流道内旋涡由多涡结构向单一涡结构转变的趋势明显,叶片正弯曲加强了近吸力面涡系径向掺混作用;高负荷压气机叶栅中采用正弯叶片,必须抑制中部流动恶化.  相似文献   
32.
轴向间隙对压气机时序效应影响之二:截面特性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本文实验研究不同轴向间隙、不同静叶时序角度对某低速轴流压气机出口流场的影响.结果表明,当一级静叶尾迹位于二级静叶流道中央位置时对应压气机最低效率状态;一级静叶尾迹重合或接近于二级静叶尾迹时对应压气机最高效率状态.随着轴向间隙的减小,压气机的扩压能力逐渐增强,通流能力下降.此外,设计工况下压气机输入功率也随轴向间隙的减小而增大.综合考虑轴向间隙对压气机扩压能力、通流能力及输入功率的影响,推测存在一个最佳轴向间隙,使得各项因素达到最优匹配,实现压气机的最佳性能.  相似文献   
33.
前缘逆主流喷射冷气时涡轮叶栅流场性能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前缘逆主流喷射冷气对壁面静压有明显影响;冷气与主流掺混及卵型涡的形成导致近叶片表面处能量损失增加;吸力面或压力面根部出现与通道涡旋向相同或相反的涡系;卵型涡能够以一定形式保持到叶栅出口并与尾迹作用,使出口处气动参数剧烈变化.  相似文献   
34.
300MW汽轮机末级采用弯叶片对反力度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通过求解多级透平S2流面的欧拉方程组和计算三维无粘环形叶栅排的三阶精度TVD格式的数值方法、以及模化吹风实验,对300MW汽轮机末级在不同侧型面以及弯角的情况下反力度的变化进行了全面的分析.讨论了在D/l较小的透平级中不同侧型面、不同倾角、以及子午面对反力度影响的新的物理现象.给出了在D/l较小的透平级中采用不同的侧型面对反力度的影响规律.  相似文献   
35.
早在六十年代初期,Smith提出了弦向倾斜叶片 ̄[1]。叶片的这种倾斜集叶片的后掠(叶片展向与气流不垂直)和上反(叶片表面与端壁斜交)于一身。根据理论分析可知,弦向倾斜叶片与周向倾斜叶片比较,在相同倾斜角下,它更能有效地抑制通道涡的形成和发展 ̄[2]。但是,到现在为止还没有实验数据证实这一计算结果。本文继文献 ̄[3]详细测量了弦向倾斜叶片叶栅由栅前至栅后诸截面上的气动参数。实验结果表明,弦向倾斜对损失的发展起到了与周向倾斜相类似的作用,但是前者比后者减小了叶栅进口段的流向逆压梯度,从而降低了二次旋涡损失。本文还测量了大转角常规直叶栅与反弯叶片叶栅端壁与叶片表面上的静压分布,探讨了反弯叶片降低损失的原因,认为:减小叶栅进口段流向逆压梯度,在叶片吸力面前部形成垂直于端壁的平行静压等值线、在中部形成反“C”型静压等值线,以及在流道内建立沿叶高的反“C”型静压分布,是反弯叶片降低损失的三要素。  相似文献   
36.
跨声速轴流压气机动叶弯和掠效应的应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对一单级跨声速轴流压气机的动叶分别进行了前掠和正弯研究,然后针对前掠和正弯叶片各自所存在的问题分别作了改进.对掠动叶中部的叶型做了二维改型以降低中部的激波强度和分离损失;对弯动叶不同截面叶型的安装角进行调整以消除正弯对动叶出口气流角的影响.最终应用前掠和正弯动叶的压气机的效率得到明显的提高.在对正弯和前掠动叶研究的基础之上,对动叶进行了前掠和正弯相联合的设计以综合利用弯和掠的有利作用.同时对弯掠动叶中部截面的叶型进行了二维改型以降低中部分离损失,并且对不同叶高截面的安装角进行调整以消除对出口气流角的影响.最终应用弯掠动叶的压气机效率和失速裕度都得到显著提高.  相似文献   
37.
层析γ扫描(TGS)技术是非破坏性分析(NDA)中的一项重要技术.在TGS透射测量中,线性衰减系数值的图像重建问题是TGS的难点和核心问题.在文[1]的基础上,提出了将神经网络方法应用于TGS重建线性衰减系数图像的算法.计算机上的仿真模拟结果表明,在一定范围内,径向基函数(RBF)神经网络方法重建的线性衰减系数值与实际值的相对误差小于4%,且具有快速、高精度等优点,表明了此方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38.
来流附面层对大转角扩压叶栅气动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实验对比了低速条件下抽吸来流附面层前后某大转角扩压叶栅性能的变化。在叶栅壁面进行了墨迹流动显示,并对叶栅出口截面参数进行了测量。结果表明,入口附面层主要影响的区域是损失比较严重的吸力面/端壁角区。减薄大转角扩压叶栅的入口附面层可有效抑制栅内端壁附近的横向二次流、抑制角区分离、降低损失。当吸气量为入口流量的2.5%时,总...  相似文献   
39.
平面扩压叶栅静叶相对位置改变对流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选取某重复级压气机平均半径处的型线,进行平面扩压叶栅非定常数值模拟。对8组不同的静叶相对位置进行了非定常计算,讨论了不同位置时流场的流动特点,优化出第一级、第二级静叶在给定的气动条件下最佳相对位置。  相似文献   
40.
端壁收敛与倾斜叶片的综合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一、引言 大量的理论分析与实验研究证明:具有最佳倾斜角的叶片能较大地改善叶栅锐角侧的气动性能,具有良好收敛型线的端壁可降低叶型损失和叶栅该端的二次流损失。若将两者合理匹配,能否使两者的优点集中于同一叶栅,这是一个很有研究价值的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