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8篇
  免费   12篇
  国内免费   1篇
化学   7篇
晶体学   4篇
综合类   5篇
物理学   45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11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2篇
  1999年   1篇
  199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制备了Tm3 (8.0mol%)掺杂(77-x)GeO2-xGa2O3-8Li2O-10BaO-5La2O3(x=4,8,12,16)系列玻璃.系统地研究了Ga2O3从4mol%变化到16mol%时,玻璃的光谱性质与热学性质的变化规律.差热分析表明,随着Ga2O3含量的增加,锗酸盐玻璃的热稳定性增加.运用Judd-Ofelt(J-O)理论计算得到了Tm3 在不同Ga203含量的GeO2-Ga2O3-Li2O-BaO-La2O3玻璃中的J-O强度参数(Ω2,Ω4,Ω6)及Tm3 各激发能级的自发跃迁概率、荧光分支比以及辐射寿命等光谱参量.在808nm激光二极管的激发下,测试并分析了Ga2O3对Tm3 荧光光谱特性的影响.随着Ga2O3从4t001%增加到16mol%,Tm3 在1.8μm处的荧光强度呈现先减弱后增强的特性.当Ga2O3含量大约在12mol%时,Tm3 在1.8μm处的荧光强度最弱,受激发射截面达到最小.还初步讨论了Ga2O3对玻璃结构与光谱参数的影响规律.  相似文献   
32.
以同成分化学组分比(Li2O:48.6mol%,Nb2O5:51.4mol%)为原料,Nd2O3为掺杂剂,应用坩埚下降法技术,生长了Nd3+初始掺杂为0.2mol%的LiNbO3晶体。测定了晶体的差热曲线、红外吸收光谱、紫外-可见吸收光谱,并与用提拉法技术生长的晶体性质进行了比较。观测到了Nd3+的特征吸收峰。在800nm的半导体激光激发下研究了晶体在1.06μm附近的荧光曲线和荧光寿命,观测到了1067,1080,1085,1093,1106nm五个分裂的4F3/2→4I11/2能级跃迁发射峰。测定了最强荧光峰(1085nm)的荧光寿命为351μs。与用提拉法技术生长的晶体相比,其荧光寿命得到了大幅度的变长,约为3.5倍。在密封条件下用坩埚下降法技术生长的晶体,由于在生长过程中隔绝了空气和水汽,所以在获得的晶体中具有低的OH-离子浓度,获得了长的荧光寿命。  相似文献   
33.
Ni2+掺杂近化学计量比铌酸锂晶体的生长及光谱特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K2O为助熔剂,在较大的固液界面温度梯度条件下,应用坩埚下降法技术生长了初始Ni2 掺杂摩尔分数为0.5%的近化学计量比铌酸锂晶体。测定了晶体的吸收光谱,观测到由Ni2 离子在八面体中3A2g(F)→3T1g(P)、3A2g(F)→3T1g(F)、3A2g(F)→3T2g(F)能级的正常自旋允许跃迁所产生的381 nm,733 nm,1280 nm吸收峰和3A2g(F)→1T2g(D)和3A2g(F)→1E(D)能级的自旋禁戒跃迁产生的430 nm与840 nm吸收峰。从晶体紫外吸收边的位置初步估算其摩尔分数比x(Li )/x(Nb5 )为0.981。根据晶体分裂场理论和吸收光谱,计算了Ni2 在该铌酸锂晶体中的晶格场分裂参量Dq=781 cm-1、Racah参量B=1096 cm-1与C=4353 cm-1。研究了在不同激发波长下晶体在可见光波段的荧光特征,观察到500~630 nm的绿色与800~850 nm的红色荧光发射带,它们归结为1T2g(D)→3A2g(F)与1T2g(D)→3T2g(F)的能级跃迁所致。  相似文献   
34.
应用提拉法,采用合适的化学组分配比和化料过程、以及选用适宜的固液界面温度梯度与生长速度等优化工艺条件,成功地生长出了初始Co2+离子掺杂浓度为0.15mol;、尺寸φ48×85mm2的优质Co2+:BeAl2O4晶体.测定了晶体的吸收光谱,观测到496与 640nm二个主要吸收带,它们分别归属于八面体配位中Co2+的T1(4F)→4T1(4P)跃迁与四面体配位中Co2+的A2(4F)→4T1(4P)跃迁.从晶体的吸收光谱与呈现的粉红色颜色特征可推断大多数的Co2+离子取代BeAl2O4晶体中的Al3+,形成Co2+离子的八面体格位.研究了不同光波长激发下,晶体在可见光波段的荧光特征,观测到678nm波段的荧光发射,这归属于四面体格位中Co2+的电子从4T1(4P)到4A2(4F) 能级的跃迁.  相似文献   
35.
The xNb2O5-(15-x)La2O3-40B2O3-45BaO (x = 5, 7,5, 12.5 mol%) glasses doped with Eu3 mol% are fabricated by the melting method. The Fourier transform infrared (FTIR) spectra, phonon sideband spectra, emission and excitation spectra of the glasses are measured. The crystal field parameter and coordination number of Eu3 ions in the glasses are obtained according to the splitting of their 5D0 - 7F1 levels. The intensity parametersΩ2 andΩ4 of Eu3 ions for optical transition are calculated from their emission spectra in terms of reduced matrix U(t) (λ= 2, 4, 6) character for optical transitions. The results indicate that the intensity parametersΩ2 andΩ4 increase with the increase of Nb2O5 content, suggesting that the symmetry becomes lower, the band of Eu and O atoms becomes stronger and the covalence increases with the increase of Nb2O5 content.  相似文献   
36.
在488nFn波长光的激发下,研究了用坩埚下降法生长的掺杂Eu^3 离子的下部与上部LiNbO3晶体从77到600K的变温发射光谱特征。实验结果表明,对于生长后期的上部晶体,随着温度的升高,其发光强度总体增强;然而对于生长初期的下部晶体,随着温度的升高,其发光强度首先增强,到540K时达最大值,然后随着温度的升高,其发光强度反而下降。用热激活效应、声子辅助吸收效应与热猝灭效应解释了晶体上部与下部的发光特征。  相似文献   
37.
蓝光磁光盘的优化设计与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TbFeCo作为蓝光磁光盘的记录介质,需要对传统磁光盘热、光学结构进行改进以提高载噪比。利用光学特征导纳矩阵法对改进结构的磁光盘膜层进行了优化设计,得到了较好的匹配结果;并通过热学计算得到了记录膜体温度分布,从理论上证明了新结构的优越性。  相似文献   
38.
ZnO对EU:LiNbO3晶体的性能及光谱性质影响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应用坩埚下降法技术,以同成份化学摩尔分数[x(Li2O)=48.6%,x(Nb2O3)=51.4%]为原料,生长出了以不同Zn,Eu双掺杂的LiNbO3晶体。测定了晶体下部与上部的X射线衍射图(XRD)、激发光谱、荧光光谱以及声子边带谱。Zn的掺杂量对Eu^3+离子在晶体中的分布产生很大的影响。Zn掺杂摩尔分数为3%时.Eu^3+离子在进入品格时受到有效的压制。随着Zn掺杂摩尔分数提高,达到6%时,压制作用减弱。从Zn^2+离子在LiNbO3中随浓度变化的分凝情况以及对Eu^3+离子的排斥作用解释了Eu^3+离子分布的原因。同时测定了Zn掺杂样品的声子边带谱。  相似文献   
39.
用磁控溅射法制备了GdFeCo/DyFeCo交换耦合两层薄膜,对交换耦合两层薄膜变温磁化方向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读出层GdFeCo随温度上升从平面磁化转变成垂直磁化,转变过程中主要受饱和磁矩(Ms)的影响.在GdFeCo的补偿温度附近,读出层的磁化强度近于零,退磁场能减小,并在交换耦合的作用下,使读出层的磁化方向发生转变,制备的交换耦合两层薄膜具有中心孔磁超分辨效应. 关键词: 磁光记录 交换耦合两层薄膜 磁化  相似文献   
40.
近场光存储及其研究进展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本文从近场光学的超分辨原理出发详细介绍和分析了孔径探针型近场光存储技术,SIL透镜近场光存储技术和近场超分辨结构光盘存储技术等的基本原理、研究现状以及它们的优缺点及存在的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