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43篇
  免费   153篇
  国内免费   174篇
化学   355篇
晶体学   7篇
力学   42篇
综合类   22篇
数学   80篇
物理学   364篇
  2024年   8篇
  2023年   12篇
  2022年   21篇
  2021年   13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18篇
  2018年   19篇
  2017年   23篇
  2016年   20篇
  2015年   29篇
  2014年   53篇
  2013年   39篇
  2012年   29篇
  2011年   46篇
  2010年   48篇
  2009年   62篇
  2008年   52篇
  2007年   41篇
  2006年   71篇
  2005年   58篇
  2004年   56篇
  2003年   29篇
  2002年   19篇
  2001年   15篇
  2000年   10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10篇
  1997年   14篇
  1996年   9篇
  1995年   11篇
  1994年   7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2篇
  1988年   3篇
  1986年   3篇
  198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7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8 毫秒
21.
茂基稀土胺化物(MeCp)2YbNPh2(THF)与异氰酸正己酯(n-HexylNCO)按11摩尔比反应, 分离出产物{(MeC5H4)2Yb[OC(NPh2)N(n-hexyl)]}2. 产物经元素分析和核磁共振表征, 并测定了其晶体结构. 配合物属三斜晶系, R-3空间群, 晶胞参数为a=2.9533(11) nm, b=2.9533(11) nm, c=1.5873(6) nm, V=11.9896(80) nm3, Z=9, Dc=1.562 mg·m-3, μ=3.536 mm-1 (Mo Kα), F(000)=5670, R=0.034, Rw=0.064. 该化合物具有二个对称氧桥的双分子结构, 并存在着由氮原子向中心金属镱分子内配位而形成的三环骨架, 中心金属镱的配位数是九, 整个分子呈中心对称.  相似文献   
22.
用化学和机械合金化两种方法将Y2O3复合到铁素体不锈钢粉中,经热等静压后制成氧化物弥散增强(ODS)铁紊体不锈钢,研究了其中的氧化物相的结构和成分与这两种复合方法的关系。结果表明,采用化学法的钢中复合相主要存在Y2Ti2O7相,而机械法钢中复合相主要存在Y2O3相;两种复合工艺制备的ODS钢中氧化物的钛含量有明显差异,而钇含量则与复合工艺关系不大。  相似文献   
23.
本文应用简单的合成方法,利用1-溴-3,5-二碘苯作为新颖的重复单元合成了一类高世代的聚苯类树枝型β-二酮并对其进行了详细的表征。研究了这类树枝型β-二酮在不同溶剂中的吸收和发射光谱,表明存在着不太明显的溶剂效应。同时,也对这类树枝型β-二酮的热性质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24.
以天然可生物降解的壳聚糖为原料, 通过在壳聚糖6位羟基上引入羧甲基, 在2位氨基上引入疏水烷基链, 制得N-辛基-O,N-羧甲基壳聚糖(OCC)两亲性衍生物, 分别用FTIR、1H NMR和元素分析等技术对其结构进行表征, 用广角X射线衍射(WAXD)和差示扫描量热法(DSC)对其物理性质进行分析, 并考察其在各种溶剂中的溶解性能及其对难溶性药物的增溶能力. 所制备的OCC羧甲基取代度为115.9%, 取代主要发生在6位羟基上; 辛基取代度58.0%, 取代主要发生在2位氨基上; 与壳聚糖相比, OCC分子间/内氢键作用减弱; OCC在常用的有机溶剂中不溶, 但在水中溶解度增加, 能够形成具有淡蓝色乳光的纳米胶体溶液, 对难溶性抗肿瘤药物紫杉醇具有优越的增溶能力, 使紫杉醇在水中的溶解度提高近500倍, 载药量为34.6%(质量分数), 包封率为89.9%. OCC是潜在的优良的难溶性药物增溶载体材料.  相似文献   
25.
黄芪中微量元素的形态分析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按照传统煎煮法对中药黄芪中铜、锌、铁、镁、钙和铬6种元素进行提取;用微孔滤膜分离提取液中的可溶态与悬浮态;利用大孔吸附树脂柱对可溶态中的有机态与无机态进行分离;采用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法对各种形态中的6种元素进行测定。结果显示:黄芪中6种元素的总提取率在44.0%~74.4%,浸留比在79·4%~293.8%,悬浮态颗粒吸附率在10%左右,可溶态中铬的有机态与无机态的比例为114.6%,铜、锌、铁、镁、钙的有机态与无机态的比例在3.7%~43.5%。该法对各元素的加标回收率在96.8%~103.1%;相对标准偏差小于1.5%。  相似文献   
26.
Fullerenes分子是科学家在研究碳原子簇过程中发现的一类崭新的有机分子,简单情形是C_(60)。Fullerenes及其衍生物为碳化学打开了—个广阔天地,同时也为固体物理学提供了一个新的研究领域。它还将为材料科学带来新的机会。尽管化学家和物理学家为这类新奇的原子簇勾画了许多理论图象,但关于其键构的—般性规则的研究仍然太少。本文将在  相似文献   
27.
N-取代的3,4-二氢-1,3-苯并噁嗪具有生物活性,是潜在的安定剂和镇静剂,还是制备酚醛树脂的潜在中间体。一般以酚、伯胺和甲醛为原料,通过Mannish缩合反应来制备。本文通过2,4-二叔丁基苯酚、乙二胺和甲醛反应,合成了亚乙基桥联的双噁嗪,X-射线单晶衍射测定了它的晶体结构。  相似文献   
28.
Reaction of COC12.6H20 with equimolar bis(3,5-dimethylpyrazolyl)methane (dmpzm) produced a mononuclear adduct [Co(dmpzm)Cl2] (1). Treatment of 1 with sodium dicyanamide (dca) afforded a polymeric complex [Co(dmpzm)(μ-dca)2]∞ (2). 1 and 2 were characterized by elemental analysis, IR spectra, thermogravimetric analysis and single-crystal X-ray diffraction. The cobalt atom in 1 adopts a distorted tetrahedral coordination geometry, bound to two N atoms of one dmpzm and two Cl atoms. Complex 2 has a 2D brick-wall network (extended along the bc plane) in which the { [Co(dmpzm)(μ-dca)]2} n^2n+ chains are interconnected by pairs of μ-dca anions along the c axis. The magnetic properties of 1 and 2 were also investigated.  相似文献   
29.
8—氮鸟嘌呤的极谱伏安行为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张勇 《分析化学》1998,26(6):729-732
用循环伏安法(CV)、电流采样极诸法(SCP,即TAST)、常规脉冲极谱法(NPP)、微分脉冲极谱法(DPP)、线性扫描伏安法(LSV)、Osteryoung方波伏安法(OSWV)和计时库仑法(CC)等电化学技术研究了抗癌药物8-氮鸟嘌呤(8-azaguanine,guanazolo,简称8-AG)的极谱伏安行为.在 0. 1mol/L H2SO4底液中,8-AG有一良好的还原峰,峰电位(Ep)在-0. 95V(vs.Ag/AgCl,下同)附近,8-AG浓度在4×10-6~8×10-4mol/L范围内.峰高与浓度有良好的线性关系,线性相关系数r=0.9999~0.9910,检出限为1× 10-6mol/L.实验证明了该峰具有吸附性.本文提出了电极反应机理,它包括:酸性介质中8-AG的质子化、质子化的8-AG在汞电极上吸附以及完全不可逆的两电子还原过程.同时用量子化学计算方法(全略微分重叠法即CNDO/2)对8-AG和鸟嘌呤的各原子的净电荷以及Wiberg键级进行了计算,从理论上解释了8-AG的电化学还原机理。  相似文献   
30.
Addition of one equivalent of LiN(i-Pr)2 or LiN(CH2)5 to carbodiimides, RN=C=NR [R=cyclohexyl (Cy), isopropyl (i-Pr)], generated the corresponding lithium of tetrasubstituted guanidinates {Li[RNC(N R^′2)NR](THF)}2 [R=i-Pr, N R^′2=N(i-Pr)2 (1), N(CH2)5 (2); R=Cy, N R^′2=N(i-Pr)2 (3), N(CH2)5 (4)]. Treatment of ZrCl4 with freshly prepared solutions of their lithium guanidinates provided a series of bis(guanidinate) complexes of Zr with the general formula Zr[RNC(N R^′2)NR]2Cl2 [R=i-Pr, N R^′2=N(i-Pr)2 (5), N(CH2)5 (6); R=Cy, N R^′2=N(i-Pr)2 (7), N(CH2)5 (8)]. Complexes 1, 2, 5-8 were characterized by elemental analysis, IR and ^1H NMR spectra. The molecular structures of complexes 1, 7 and 8 were further determined by X-ray diffraction studie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