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9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8篇
化学   29篇
物理学   128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9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14篇
  2009年   16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9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19篇
  2002年   13篇
  2001年   9篇
  2000年   13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4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51.
杨木和桉木的二维相关红外光谱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红外光谱结合二维相关分析技术,对两种速生阔叶树杨木和桉木进行了快速鉴别研究。结果表明,二者在一维红外光谱图上差别不明显,而二维相关红外谱图具有较大的差别。在800~1 500 cm-1波段范围内,二者的同步二维相关光谱图还比较类似,都在1 221,954,879 cm-1处出现较强的自动峰,在1 470, 1 150,1 1 05, 1 008 cm-1处出现微弱的自动峰。在1 500~1 800 cm-1波段范围内,杨木在1 655 cm-1处有一个非常强的自动峰,在1 600 cm-1附近有一个很弱的自动峰,二者形成了一对正的交叉峰;桉木在1 725,1 650和1 600 cm-1处均出现较强的自动峰,并形成一个较强的3×3峰组。除此之外,桉木还在1 580和1 510 cm-1出现2个弱的自动峰,其中1 580 cm-1和其余4个自动峰形成了较弱的负交叉峰,1 510 cm-1和其他3个自动峰形成正的交叉峰。这说明,桉木在1 500~1 800 cm-1波段对应的官能团比杨木相应的官能团对热微扰更为敏感,杨木和桉木的二维相关红外光谱差别,快速鉴别这两种木材的。  相似文献   
152.
红外光谱应用新进展及其与色谱指纹图谱对比分析   总被引:14,自引:5,他引:9  
综述了红外光谱技术在常用中药材鉴定、地方民族药识别、中药炮制、中药注射剂四方面应用最新进展,这些包括加强计算机解析深度,增加药材前处理,利用二维相关红外光谱进行炮制监控等;另外,简述了色谱指纹图谱多组分含量分析框架体系的构建;分析比较红外光谱与色谱指纹图谱技术在中药质量控制领域应用的共性与差异点。  相似文献   
153.
FTIR对不同产地陈皮的鉴别研究   总被引:6,自引:3,他引:3  
采用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法(FTIR)分析鉴别了7个不同产地的陈皮挥发油。结果表明,在红外图谱中,产自广东、广西的陈皮挥发油具有2-甲氨基-苯甲酸甲酯成分的一组相关峰;而两广区域外的陈皮挥发油在红外光谱图上观察不到该成分的特征吸收峰。其中,两广区域内新会陈皮与非新会陈皮在1 690与1 644 cm-1处的峰高比值有明显差异。该指纹特征可作为陈皮道地药材的一种简单、快速的鉴别依据。  相似文献   
154.
生态技术栽培黄连的红外指纹图谱分析与表征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分析研究不同的遮荫条件(人工棚架、杉树林下、玉米林下等)和不同的生长年限(1~5年)栽培黄连的红外光谱的“指纹特征”,凭借直观而相对量化的红外特征峰的相对强度来阐明对黄连生长影响的整体变化规律,确定生态技术栽培黄连药材的可行性。采用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技术(FTIR),从分子水平上快速准确无损地检测由于生长环境的不同而影响黄连生长的原因。遮荫条件不同对黄连根茎的整体质量无明显影响。生长年限对黄连药材中盐酸小檗碱的含量略有影响, 与HPLC的测定结果基本吻合。生态技术栽培黄连与传统人工搭棚方式栽培黄连其质量基本上是一致的。这一方法和技术对道地药材的规范化种植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55.
近红外漫反射光谱法和模式识别技术鉴别中药材产地   总被引:27,自引:8,他引:19  
采用近红外漫反射光谱法获得了来自不同产地的中药材的红外光谱,结合近邻法和多类支持向量机等模式识别技术,对来自四个不同产地的269个白芷样本和六个不同产地的350个野生和栽培丹参样本进行了产域鉴别,得到的交叉验证准确率分别达到99%和95%,为中药材产地的快速无损鉴别探索了一条有效的途径。  相似文献   
156.
甘草真伪品的FTIR光谱法鉴别研究   总被引:13,自引:8,他引:5  
采用傅里叶变换红外(FTIR)光谱法并结合二维相关(Two-dimensional correlation spectroscopy)分析技术分别对药用植物甘草(药材对照品)及其伪品刺果甘草进行了无损快速鉴别研究。 结果表明:虽然甘草和伪品刺果甘草都是来源于同一科属,但两者所含化学组分的含量不同,其红外光谱图既有一定的差异,又有一定的相似。 而在红外二阶导数谱图上差异较明显,在二维红外谱图的差别不但较明显而且很直观。 凭借这些差异,可方便地进行真伪鉴别,同时还进一步表明了这两种甘草药材中化学组分之间的差异。 该法无损,快速,准确,样品量少,为客观评价中药材的来源,真伪,优劣等提供了一种新的方法和手段。  相似文献   
157.
白芥子炒制过程的红外及二维相关光谱研究   总被引:15,自引:9,他引:6  
采用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技术动态跟踪药用植物白芥子的炒制过程,获得了不同炒制时间样本的红外谱,二阶导数谱和热扰动下的二维相关红外谱。白芥子的红外谱表明,白芥子在炒制过程中1 747 cm-1油脂特征蜂的相对强度变化不明显,说明白芥子羧酸酯相对较稳定;而1 657 cm-1附近酰胺Ⅰ带峰和1 546 cm-1附近的酰胺Ⅱ带的吸收峰相对强度显著减小,是因为白芥子在高温炒制过程中,蛋白质(酶)发生了热变性;1 055 cm-1附近的纤维多糖的特征吸收峰在炒制10 min后明显减弱,这与药材表皮纤维多糖加热分解相关联。二阶导数谱和二维相关红外谱的变化规律与红外谱的结果相一致,进一步验证了白芥子药材在炒制过程中发生的主要变化是蛋白质变性及多糖的分解。该方法揭示了药材在炮制过程中所发生的物理化学变化过程,从分子光谱水平上奠定了白芥子药材炮制的目的“杀酶保甙”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