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篇
  免费   0篇
化学   2篇
物理学   5篇
  2023年   1篇
  2011年   1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丹参配方颗粒红外无损快速分析研究   总被引:6,自引:5,他引:6  
采用红外光谱法研究了丹参配方颗粒制备过程的质量控制,并对不同制药公司的丹参配方颗粒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1 160~1 000 cm-1糖类特征吸收峰波段,可用于判断所添加的辅料类型及含量,辅料相对含量越多,相应的辅料特征峰强度越大.1 608 cm-1附近的特征吸收峰,可用来评价丹参配方颗粒中有效成分的相对含量,该处相对峰强度越大,表明产品中丹参有效成分相对含量越高.因此红外光谱法可用于丹参配方颗粒的质量控制和制备工艺的判断.  相似文献   
2.
建立了液相色谱-四极杆/静电场轨道阱高分辨质谱法监测口服液中33种芬太尼类精神药物的定向自动筛查方法。样品在盐析的作用下,乙腈超声提取,固相基质分散净化,在电喷雾正离子模式下,一级四极杆质谱在m/z 2.0隔离窗口下过滤带电分子离子,高分辨静电场轨道阱质谱自动触发子离子全扫描分析,根据芬太尼的精确质量数、同位素丰度比、二级碎片离子建立标准物质数据库,采用Trace Finder 5.1软件自动检索匹配完成目标物的筛查。口服液中33种芬太尼类方法定量限为(LOQ) 10μg/kg,分析物在5~200μg/kg浓度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相关系数R2≥0.999 3;方法回收率在72.6%~102.4%之间,相对标准偏差为3.8%~10.5%。结果表明,所建立的筛查方法可用于口服液中33种芬太尼类精神药物的自动筛查与测定,具有准确、快速、实用的特点。  相似文献   
3.
红参类中药注射剂红外光谱法宏观质量控制标准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3,他引:1  
采用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法(FTIR)并结合二阶导数谱和二维相关红外光谱技术(2D-IR),对三种红参类中药注射剂(参附、参麦、生脉)进行了三级鉴定(别)研究.跟踪并找出了批次间、种类间以及中药注射剂与原药材之间谱图的变化规律,根据混合物体系主体成分掩盖的特点,进行了谱图的整体解析,指出了红参类中药注射剂的共有峰和差异特征峰,初步建立了红参类中药注射剂的宏观质量控制标准.提供了宏观质量控制的重要参考数据和评价依据.  相似文献   
4.
红外光谱阵列相关系数法在丹参鉴别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红外光谱阵列相关系数比对法对中国传统中药--丹参的产地与生长环境进行了鉴别研究.结果表明,对特定谱段范围内设置较高相关系数阈值进行比对能快速鉴别丹参产地;对R5-R7谱段范围内设置较低相关系数阈值的设置能对丹参进行生长环境分类识别.该方法对丹参的聚类识别具有快速、简便、准确的特点.  相似文献   
5.
海刺参及其产品红外光谱的分析与鉴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作为高档的保健品,深加工的海刺参产品如海刺参注射液、海刺参胶囊等,有着广阔的市场前景,但是目前还没有统一有效的品质鉴定手段和标准.作者采用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法(FTIR)和二维相关红外光谱技术(2DIR)对海刺参粉末进行分析,得到了自制海刺参粉的谱图,然后以此为标准对五个不同厂家的海刺参胶囊进行相关性比较,结果显示大连海晏堂的海刺参胶囊与作者自制的鲜活冻干样品最为相符,这表明它基本上是纯的冷冻干燥海刺参粉;实验还表明通过建立标准红外谱图库来监控海刺参产品质量、制定统一标准是完全可能的.  相似文献   
6.
建立乳块消素片活性成分橙皮苷的空间分布和总体成分均匀性的质量控制方法,为片剂生物利用度与成分分布相关性研究提供基础.采用近/中红外漫反射光谱成像技术,运用基础相关系数分析方法.鉴别素片表面橙皮苷成分的分布区;通过直方图统计分析,探讨素片成分的分布均匀性.橙皮苷近红外光谱与素片表面光谱的最高相关系数为0.75;而中红外光...  相似文献   
7.
白芥子炒制过程的红外及二维相关光谱研究   总被引:15,自引:9,他引:6  
采用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技术动态跟踪药用植物白芥子的炒制过程,获得了不同炒制时间样本的红外谱,二阶导数谱和热扰动下的二维相关红外谱.白芥子的红外谱表明,白芥子在炒制过程中1 747 cm-1油脂特征蜂的相对强度变化不明显,说明白芥子羧酸酯相对较稳定;而1 657 cm-1附近酰胺Ⅰ带峰和1 546cm-1附近的酰胺Ⅱ带的吸收峰相对强度显著减小,是因为白芥子在高温炒制过程中,蛋白质(酶)发生了热变性;1 055 cm-1附近的纤维多糖的特征吸收峰在炒制10 min后明显减弱,这与药材表皮纤维多糖加热分解相关联.二阶导数谱和二维相关红外谱的变化规律与红外谱的结果相一致,进一步验证了白芥子药材在炒制过程中发生的主要变化是蛋白质变性及多糖的分解.该方法揭示了药材在炮制过程中所发生的物理化学变化过程,从分子光谱水平上奠定了白芥子药材炮制的目的"杀酶保甙"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