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9篇
  免费   10篇
  国内免费   67篇
化学   94篇
晶体学   1篇
力学   4篇
综合类   3篇
数学   5篇
物理学   19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2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2篇
  2016年   2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13篇
  2009年   10篇
  2008年   10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11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11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9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2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4篇
  1988年   2篇
  1958年   1篇
  195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21.
野外调查发现,华南沿海广泛发育一套黄色粉土沉积。为研究其特征属性及成因,选择具有代表性的3条粉土剖面及1个钻孔采样,使用漫反射光谱(DRS)分析和激光粒度(LPS)分析的方法,率先尝试从沉积物铁矿物的产出形式和沉积物粒度配分特征的角度,综合判定沉积物的沉积环境、搬运营力及成因机制。DRS分析结果表明,在黄色粉土的漫反射光谱一阶导数曲线中,铁矿物的特征峰峰高总体有赤铁矿(565 nm)>针铁矿(505和435 nm)的变化特征,与我国北方风成黄土的漫反射光谱一阶导数曲线形态吻合,均体现的是相对干冷的气候环境;而区内的河、海相沉积物曲线所反映的铁矿物特征峰的峰高变化与上述黄色粉土的变化方向相反,表明样品经历过充分的水化作用并长期处于潮湿的还原环境之中。LPS分析结果表明:各剖面(钻孔)黄色粉土的粒度组成均较为均一,粒组配分模式具显著的双峰式,两个峰值分别为主峰10~50 μm 区段和次峰<5 μm区段,与黄土沉积的粒度配分模式一致,是风成沉积的特征粒组构成;而与区内河、海相沉积物粒组呈单向变化的配分模式有显著差异。结合黄色粉土的年龄介于10~80 ka之间,以及正负地形皆广泛存在的空间分布特征,最终认为该套沉积是形成于末次冰期的风成沉积(本研究称“类黄土”)。  相似文献   
122.
铀既是核燃料的主要成分又是乏燃料后处理的关键核素。将铀从乏燃料后处理流程中的高放射性料液或者其他含铀废水中分离出来既可以将此宝贵的核燃料回收使用,又有利于降低乏燃料处理后期的处置费用,以及减少铀对环境的污染。而从海水、盐湖水、尾矿废水等贫铀水体中提取铀则可能是解决将来铀资源匮乏的主要方法。炭质材料具有较大的比表面积、较高的孔隙率,耐高温,抗辐射,对各种酸碱环境有很高稳定性,而且本身无毒,环境友好,有望作为吸附剂或固相萃取材料用于从水体中吸附分离铀。本文介绍了活性炭、介孔炭、碳纳米管等材料对铀的吸附研究进展。表面功能化可以提高炭材料对铀酰离子的吸附容量与选择性,对炭材料功能化的方法主要有表面氧化、浸渍、负载和接枝等手段。由于化学稳定性高,采用化学方法在炭材料表面接枝功能分子是具有应用前景的研究方向。采用碳纤维作电极,电吸附铀的方法可以大量地从水溶液中将铀吸附到电极表面,再通过电脱附回收铀,具有工业化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23.
蔡燕红  陈力勤  陈日耀  郑曦  陈晓  陈震 《电化学》2007,13(3):325-328
于阳离子隔膜的电解槽中,以MnO2/Mn2+电对作催化氧化的媒介,在超声波高频振荡下,电生成的MnO2颗粒以几十nm至几μm尺寸分散在溶液中.随后将甘油电化学氧化为甘油醛,该MnO2/Mn2+电对催化活性的选择性高,电流效率可达97.4%.  相似文献   
124.
pva-sa/cs双极膜制备及在电解制备羟基新戊酸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双极膜;羟基新戊酸;电氧化;海藻酸钠;壳聚糖;聚乙烯醇  相似文献   
125.
陈震  王如骥 《化学学报》2000,58(3):326-331
用有机溶剂热生长技术(SolvothermalTechnique)制备碱金属硒化物MHgSbSe~3(M=K,Rb,Cs),用单晶X射线衍射技术对其进行晶体结构分析,热分析结果表明,在常温(<200℃)下均为稳定的化合物。光学性质测试表明它们是半导体材料,KHgSbSe~3,RbHgSbSe~3,CsHgSbSe~3的禁带宽度依次为1.85eV,1.75eV,1.65eV。  相似文献   
126.
陈震 《物理》2023,(5):335-343
像差校正透射电子显微镜是材料微观结构和物态高分辨率表征最常用的工具之一,极大地推动了相关学科的发展。近年来,电子显微学领域一个新的突破是电子叠层衍射成像技术。它突破了常规成像技术分辨率的极限,实现了原子晶格振动决定的终极分辨率,并且能够实现纳米尺度电磁物态的高精度成像。文章主要简述了电子叠层衍射成像技术的发展历程、原理和最新进展,最后讨论其应用前景和未来展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