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9篇
化学   31篇
  2009年   3篇
  2001年   4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1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四磺酸酞菁钴配合物阴离子(CoPcTS4-)在水溶液中可借助离子交换进入阳离子表面活性剂双十二烷基二甲基溴化铵(DDAB)薄膜,从而形成CoPcTS4-DDAB薄膜电极.循环伏安法表明,该薄膜电极在pH7.0的空白缓冲溶液中十分稳定,有两对准可逆的还原氧化峰,其中第一对峰的Epc1=-0.28V,Epa1=-0.18V(vs.SCE),为中心离子Co(II)Co(I)的还原氧化峰;第二对峰的Epc2=-1.30V,Epa2=-1.18V,为酞菁环的还原氧化峰.应用循环伏安法估计了该薄膜体系的电荷传递扩散系数Dct和表观非均相电极反应速率常数ko'.CoPcTS4-DDAB薄膜电极可用于对三氯乙酸(TCA)的电化学催化还原.催化电流与TCA浓度在4×10-5~1×10-3molL范围内成线性关系.  相似文献   
12.
将酞菁镍(NiPc)掺入阳离子表面活性剂双十二烷基二甲基溴化铵(DDAB)的氯仿溶液中,并涂布于热解石墨电极表面,待氯仿挥发后制得NiPc-DDAB薄膜电极。循环伏安实验表明,在KBr溶液中,该薄膜电极有两对良好且稳定的还原氧化峰,第一对峰的Epc1=-0.64V,Epa1=-0.60V(vs.SCE);第二对峰的Epc2=-0.84V,Epa2=-0.80V,本文着重探讨了第二对峰的电化学行为,估计了该体系的电化学参数如电子扩散系数De和非均相电极反应速率常数k0'.该薄膜电极可用于催化各种卤代乙酸的电化学还原,用多种表面分析技术对该薄膜进行了表征。  相似文献   
13.
高师化学本科教学中是否应取消定性分析化学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目前正在进行的“高等教育面向 2 1世纪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的改革计划”中 ,高等师范院校化学系本科教学中是否应取消定性分析化学成为争论的焦点之一。赞成取消的同志的主要论据是 ,目前生产和科研中所遇到的定性分析问题均不再采用传统的化学分析方法 ,因此在教学中继续讲授以硫化氢分析系统为主要代表的定性分析已失去了意义。对在定性分析的实践中仪器分析早已代替化学分析这一事实本身 ,大家并无异议。问题是定性分析在培养学生的能力方面是否还具有教育功能。为此 ,我们对国内外的有关教材和现状进行了调研 ,并提出自己的看法。1 …  相似文献   
14.
在NH_(3-)NH_4Cl底液中,对氟-γ-(4-二苯甲基哌嗪-1)-丁酰苯(FDB)在汞电极上有一线性扫描还原峰.E_(pc)=-1.43V(vs.饱和Ag/AgCl电极)。该峰具有明显的吸附性.当FDB浓度较小,扫描较快,搅拌富集时间较长时,电极反应完全为吸附态的FDB的还原所控制。吸附粒子为FDB中性分子.测得FDB在汞电极上的饱和吸附量为7.04×10~(-11)mol/cm~2。每个FDB分子所占电极面积为2.34 nm~2,不可逆吸附的转移系数α为0.64.并建立了吸附伏安法测定FDB的最佳条件.当富集时间为300s时,最低检测限可达5.0×10~(-10)mol/L.  相似文献   
15.
将酞菁镍(NiPc)掺入阳离子表面活性剂双十二烷基二甲基溴化铵(DDAB)的氯仿溶液中,并涂布于热解石墨电极表面,待氯仿挥发后制得NiPc-DDAB薄膜电极。循环伏安实验表明,在KBr溶液中,该薄膜电极有两对良好且稳定的还原氧化峰,第一对峰的Epc1=-0.64V,Epal=-0.60V(vs.SCE);第二对峰的Epc2=-0.84V,Epa2=-0.80V。本文着重探讨了第二对峰的电化学行为,  相似文献   
16.
[H^+]近似计算公式的使用条件的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计算各类酸碱体系的[H~+]时常用到各种近似公式。由于近似公式的使用是有条件的,故如何从允许误差出发探讨它们各自的使  相似文献   
17.
本文用计时电量法探讨了镍(Ⅱ)-硫代氨基脲在悬汞电极上吸附还原的机理,表明其吸附模式为直接吸附,吸附形体为Ni(T3C)22+。利用Ni(TSC)22+络合物的吸附性,可采用预先将Ni(TSC)22+吸附富集在悬汞电极上然后再进行电位扫描的吸附伏安法来测定痕量Ni.线性扫描伏安法和微分脉冲伏安法的检测下限可分别达到1×10-8mol/L和4×10-9mol/L。  相似文献   
18.
镍(Ⅱ)-硫代氨基脲体系的络合吸附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Ni(Ⅱ)的络合吸附波测定微量镍,文献曾提出若干体系,但 Ni(Ⅱ)-硫代氨基脲(TSC)体系的络合吸附波尚未见报导。本文对该体系采用单扫示波极谱仪进行了试验,获得了灵敏的极谱波,并用多种方法探讨了该体系的机理,认为该极谱波是具有络合吸附波性质的催化前波。  相似文献   
19.
将双十二烷基二甲基溴化铵(DDAB)-粘土(Clay)复合物的水分散系与肌红蛋白(Mb)水溶液的混合物涂布到热解石墨(PG)电极表面,可制得Mb-DDAB-Clay薄膜电极.在pH5.5的缓冲溶液中,该薄膜电极在-0.25V(vs.SCE)处有一对可逆的循环伏安还原氧化峰,为Mb血红素辅基Fe(Ⅲ)/Fe(Ⅱ)电对的特征峰.在DDAB-Clay薄膜的微环境中,Mb与PG电极之间的电子传递得到极大促进,并显示了很好的稳定性.Soret吸收带的位置表明,在适中的pH范围内,Mb在薄膜中保持了其原始构象.X射线衍射实验结果表明,Mb的嵌入并未对薄膜的有序多层结构有很大影响.在DDAB-Clay薄膜环境中,Mb血红素Fe(Ⅲ)/Fe(Ⅱ)电对的式量电位在pH4.5~11.0范围内与溶液pH值成线性关系,表明Mb的电化学还原很可能是一个质子伴随一个电子的电极过程.Mb-DDAB-Clay薄膜可以用于催化还原溶解氧和三氯乙酸.  相似文献   
20.
氧化还原蛋白质在模拟生物膜修饰电极上的直接电化学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胡乃非  曾泳淮 《化学通报》2001,64(3):152-157
评述了氧化还原蛋白在模拟生物膜这种新型的化学修饰电极上的直接电化学研究的进展。对蛋白质在表面活性剂薄膜电极和多层复合薄膜电极上的电化学行为、模拟生物膜的超分子结构以及蛋白质在该类薄膜修饰电极上对不同底物的电催化性质进行了较详细的介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