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5篇
  免费   21篇
  国内免费   71篇
化学   100篇
晶体学   6篇
力学   16篇
综合类   1篇
数学   1篇
物理学   23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8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10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7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6 毫秒
11.
35Cr25Ni12奥氏体耐热钢中碳化物的电子显微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用扫描电镜(SEM)和透射电镜(TEM)研究了长期使用前后的35Cr25Ni12奥氏体耐热钢中的碳化物演变行为;该钢固溶时效后的组织由初晶奥氏体及M23C6共晶碳化物组成,奥氏体基体中析出了二次M23C6,二次碳化物总是与基体保持立方-立方取向关系;长期使用(3、5年)后,奥氏体中析出的二次碳化物量明显增加,部分M23C6已转变为M6C,M6C与奥氏体基体以及二次碳化物M23C6保持[001]M6C//[221]A//[221]M23C6孪晶取向关系。  相似文献   
12.
通过二维层状Ti_3C_2的原位水热氧化和气相硫化反应,制备了硫掺杂二氧化钛/碳化钛(S-TiO_2/Ti_3C_2)复合材料,并用于电化学储锂。结果表明,二氧化钛纳米颗粒原位生长在碳化钛片层上,且硫成功掺杂到二氧化钛中。这种S-TiO_2/Ti_3C_2复合结构作为锂离子电池的负极材料,表现出较好的电化学性能。在0.2 A/g的电流密度下循环100圈后,放电比容量稳定在288 m A·h/g,远高于纯Ti_3C_2和TiO_2/Ti_3C_2电极的放电比容量。S-TiO_2/Ti_3C_2复合材料表现出的较高比容量和良好的循环性能,主要归因于复合材料的特殊纳米结构优势:二氧化钛原位生长在碳化钛上,使复合材料具有稳定良好的接触界面,能够促进电子的快速转移,同时可以有效避免循环过程中两种组分的分离;硫在二氧化钛中的掺杂可以提高二氧化钛的导电性,并引入缺陷,提高反应活性。此研究工作为二维材料的原位转化及复合提供了新的思路和研究方法。  相似文献   
13.
采用第一性原理方法和平板模型对CO分子在TiC(001)表面的吸附构型和电子结构进行了详细研究. 结果表明, CO分子倾向于采用C端吸附在表层Ti原子上方. 对于该吸附方式, 计算得到的吸附能、CO各电子态所处能级位置以及C—O键伸缩振动频率的红移值均与实验观测结果相吻合. 由能带结构和Mvlliken布居分析结果可知, 当采用C端吸附时, CO的5σ和2π鄢态受到底物影响最为显著, 尤其是C端的桥位吸附方式. 此外, 还进一步对底物表面态在CO吸附过程中的作用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4.
高巧君  林增栋 《物理学报》1992,41(5):798-803
作者在研究金刚石表面金属化机理中发现,该物理过程是用化学气相沉积(CVD)方法在强碳化物形成元素上生长金刚石薄膜的逆物理过程。推断在强碳化物形成元素上,诸如WSi,Ta等,生长金刚石薄膜,其界面有相应的碳化物,诸如WC,SiC,TaC等出现,继而生长的金刚石薄膜实质是在相应的碳化物背底上择优取向成核生长的。从而揭示在强碳化物形成元素上生长金刚石薄膜的物理机制是:W(Si,Ta)等→WC(SiC,TaC)等→金刚石薄膜。 关键词:  相似文献   
15.
金刚石薄膜在不同金属衬底上的低温沉积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相似文献   
16.
邓勃  高云庚 《分析化学》1996,24(11):1241-1244
实验证明,在石墨表面上原子化时,镧、钐或铕与炽热的石墨反应生成难解离的碳化物是导致镧、钐和铕测定灵敏度低与严重记忆效应的原因。  相似文献   
17.
简要总结了我们在C=C及C=O双键低温加氢双金属催化剂方面的最新研究成果. 首先, 我们以环己烯加氢为探针反应, 证明了平行使用多种研究手段的重要性, 包括单晶表面的基础研究与DFT计算, 多晶表面的合成与表征, 负载型催化剂的制备与性能测试等. 其次, 总结了双金属催化剂在其他加氢反应, 如丙烯醛C=O双键的选择性加氢, 苯的低温加氢, 以及乙炔的选择性加氢等反应中的应用. 最后, 讨论了利用金属碳化物代替贵金属Pt以减少双金属催化剂中Pt用量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18.
简要总结了我们在C=C及C=O双键低温加氢双金属催化剂方面的最新研究成果. 首先, 我们以环己烯加氢为探针反应, 证明了平行使用多种研究手段的重要性, 包括单晶表面的基础研究与DFT计算, 多晶表面的合成与表征, 负载型催化剂的制备与性能测试等. 其次, 总结了双金属催化剂在其他加氢反应, 如丙烯醛C=O双键的选择性加氢, 苯的低温加氢, 以及乙炔的选择性加氢等反应中的应用. 最后, 讨论了利用金属碳化物代替贵金属Pt以减少双金属催化剂中Pt用量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19.
3d过渡金属碳化物相稳定性和化学键的第一性原理研究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章永凡  林伟  王文峰  李俊篯 《化学学报》2004,62(11):1041-1048,M004
采用第一性原理方法对具有NaCl相、CsCl相以及WC相结构的3d过渡金属碳化物MC(M=Sc~Ni)的电子结构进行了详细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对于同一类型相结构的Mc化合物具有相似的能带结构,均可用刚性带模型来描述,并由此得到了三种相统一的态密度(1DOS)分布.基于该DOS分布,通过分析费米能级附近DOS的大小并结合体系的结合能,对三种相的稳定性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CsCl相构型最不稳定;对于3d电子数较少的MC化合物(M=Sc~V),以NaCl相为稳定构型;对于M=Cr~Ni的MC化合物,则以WC相为稳定相.此外,通过采用双子晶格模型,进一步从化学键角度对影响三种相稳定性的内在原因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20.
简要总结了我们在C=C及C=O双键低温加氢双金属催化剂方面的最新研究成果. 首先, 我们以环己烯加氢为探针反应, 证明了平行使用多种研究手段的重要性, 包括单晶表面的基础研究与DFT计算, 多晶表面的合成与表征, 负载型催化剂的制备与性能测试等. 其次, 总结了双金属催化剂在其他加氢反应, 如丙烯醛C=O双键的选择性加氢, 苯的低温加氢, 以及乙炔的选择性加氢等反应中的应用. 最后, 讨论了利用金属碳化物代替贵金属Pt以减少双金属催化剂中Pt用量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