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6篇
  免费   53篇
  国内免费   35篇
化学   42篇
晶体学   1篇
力学   4篇
综合类   1篇
数学   2篇
物理学   74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2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8篇
  2003年   8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1.
以三聚氰胺(M)、间苯二酚(R)和甲醛(F)为原料,经溶胶-凝胶法、超临界干燥和高温碳化制备了系列的氮掺杂碳气凝胶(NCAs)。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分析表明,氮元素成功地引入到碳气凝胶中,并且可以通过调节三聚氰胺掺杂量来控制氮掺杂量;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和N2吸附测试显示出不同氮掺杂量的碳气凝胶的微观结构差异较大,随着氮含量的增加,比表面积有先减后增的趋势;在6 mol/L KOH溶液中进行的恒流充放电和循环伏安测试表明,引入氮元素能够极大地改善碳气凝胶的电化学性能,最高比电容量达176 Fg-1,并且凝胶具有良好的电容特性和可逆性。  相似文献   
12.
为了满足测量的高分辨率和灵敏度,基于光栅为关键元件的光学测量方法要求光栅有很高的频率。在已有的高折射率介质制栅方法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新的制作超高频全息光栅的方法,该方法制栅准确、简单、方便,其特点是所制光栅的频率与激光波长及介质的折射率无直接关系,而是等于制栅光路所得频率与两倍母栅频率之和。实验表明,利用该方法制得10000线/mm的光栅是完全可能的  相似文献   
13.
高表面电荷密度单分散苯乙烯磺酸钠纳米微球的制备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利用无皂乳液聚合 ,在苯乙烯 (St)的反应体系中引入适量的苯乙烯磺酸钠 (NaSS)参加共聚合 ,在聚合过程中分两阶段加料 ,第一阶段中NaSS浓度是决定乳胶粒粒径及单分散性的关键因素。当反应达到较高转化率 ( >90 % )时加入第二阶段单体混合物 ,此阶段中NaSS与St的比例决定了最终胶粒的表面电荷密度。利用上述两阶段无皂乳液聚合法成功地制备了粒径小于 10 0nm、单分散性指数小于 1.0 5以及表面电荷密度大于 3 0 μC·cm-2 的一系列乳胶粒  相似文献   
14.
强场对Au4团簇性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采用与时间相关的局域密度泛函 (TDLDA/B3LYP)方法研究Au4团簇的几何构型、分子轨道能级分布和激发能在强激光场中的变化.计算结果表明:电场不能改变Au4团簇的几何构型,随着电场的增加,电离势和电子亲和势增加,而费米能级和能隙减小.通过比较不同电场强度下激发能,指出要产生超短波脉冲或实现X射线软化,强激光场中的团簇的高次谐波是一种可能的途径.  相似文献   
15.
聚酰胺酸合成工艺研究   总被引:8,自引:2,他引:6  
 采用超声波在线测量溶液粘度的方法,研究了合成聚酰胺酸过程中实验条件的影响,并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由此确定了合成高分子量聚酰胺酸的最佳实验条件。研究表明:在加料次序为先加二胺后加二酐(二酐与二胺的摩尔比为1.01~1.02:1)、试剂中含水量尽可能少,反应温度0~5℃、反应时间以溶液粘度到达最大值为止的条件下,所合成的聚酰胺酸溶液粘度最大,可满足惯性约束聚变(ICF)充气腔靶端口膜的需要。  相似文献   
16.
采用NdCl3·3i-PrOH-AlEt3稀土催化剂进行丁二烯的顺式聚合,在聚合过程中引入烯丙基氯,进行分子内环化反应以及单体的环聚反应.考察了稀土催化剂用量、n(烯丙基氯)/n(AlEt3)、环化时间、反应温度、单体浓度等对环化反应的影响,并对产物进行了红外光谱、核磁共振光谱的表征  相似文献   
17.
分散剂对RF凝胶掺钛过程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以间苯二酚、甲醛和经分散的纳米钛粉为反应前体,利用物理掺杂方法研究了掺钛RF凝胶的制备工艺,并在凝胶过程中以zeta电位 粒径分布测试仪对溶液的粒径分布进行分析测试。实验发现六偏磷酸钠对纳米钛粉的分散性最好,掺杂后凝胶时间明显缩短;分散剂种类和用量对凝胶时间有较大影响,其用量为纳米钛粉量的50~100倍为宜。  相似文献   
18.
热丝加热电流对CH薄膜沉积速率和表面形貌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热丝辅助裂解法是结合气相沉积制备聚对二甲苯薄膜和热丝化学气相沉积而形成的一种制-CH薄膜的新方法。热丝辅助裂解法的最大特点就是在保持低衬底温度情况下可以获得高沉积速率,而热丝加热电流对薄膜沉积速率和薄膜表面形貌具有重要影响。研究表明,热丝加热电流越大,薄膜沉积速率越高,在加热电流9A时,薄膜沉积速率可达0.002mm/min,同时薄膜表面粗糙度随之增加,薄膜表面也开始出现其它元素污染,因此,一般热丝加热电流选择为7A附近。  相似文献   
19.
由于DT或DD固态层的折射率很低,而且,其厚度只有几微米到几十微米。这使得光通过DT或DD燃料层时产生的光学路径也只有几微米到几十微米,远小于ICF靶丸。因此,尽管长期以来使用传统的光学干涉仪测定透明ICF靶丸的壁厚,它们却很难用来精确测定DT或DD固态层的厚度。相反,全息照相技术允许直接测定燃料层的厚度,而极大地忽略ICF靶丸的壁厚。在现在的研究中,已经建立全息照相装置,并且已用来测量ICF模拟靶丸的壁厚和气体的厚度。  相似文献   
20.
在低温物理研究方面,完成高压充气冷冻装置设计工作。设计指标为:充气压力100MPa,增压速率0.5-25MPa/h(可控),靶丸充注时间6-300h,最小冷却速率1K/min,压力控制精度0.25MPa。系统冷源采用功率0.5-1W、最低温度4.2K的低温制冷机冷却。这种系统使用灵活、方便,只要有电源就可以开展正常的实验,实验时间不受限制,制冷机运行时有微小的振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