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4篇
  免费   15篇
  国内免费   36篇
化学   46篇
晶体学   6篇
力学   2篇
综合类   1篇
数学   3篇
物理学   17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6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2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7篇
  1999年   1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7年   4篇
  1986年   5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81 毫秒
11.
李蒙蒙  龙云泽  尹红星  张志明 《中国物理 B》2011,20(4):48101-048101
Cerium (Ⅲ) nitrate/poly(vinylpyrrolidone) (Ce(NO3)3/PVP) composite fibres have been prepared by electrospinning. After calcining the composite fibres in air at 500℃,CeO2 nanowires were obtained. The characterizations of the as-spun composite fibres and resultant nanowires have been carried out by a 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e (SEM),an infrared spectrometer,an x-ray diffractometer and a fluorescence spectrophotometer. Interestingly,some unusual ribbon-like or twin fibres were observed besides the common fibres with circular or elliptic cross sections. We developed a fibre-division model resulting from Coulomb repulsion and solvent vaporization to interpret the formation of the ribbons or twin fibres,which has been confirmed by the SEM studies. Our results also indicate that the formation of the ribbons or twin fibres is less dependent on operation voltage and work distance.  相似文献   
12.
萘磺酸掺杂对纳米管结构聚苯胺低温电阻率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通过研究用自组装法制备的萘磺酸掺杂的纳米管结构聚苯胺(苯胺与萘磺酸的摩尔比分别为1∶025,1∶05,1∶1,1∶2,1∶3)的电阻率温度依赖关系(测量温区为80—300K),仔细分析聚苯胺的结构形貌特征,提出了变程跳跃隧道穿透混合模型:认为在萘磺酸掺杂的纳米管结构聚苯胺样品中,跳跃和隧穿两种机制同时起作用,载流子沿纳米管传导是变程跳跃过程起主要作用,而载流子在纳米管之间的传导是隧穿过程起主要作用.实验结果表明,不同浓度的萘磺酸掺杂对样品的低温电阻率的影响很大,随着掺杂浓度增加,载流子传导所需克服的能垒C0迅速减小,当掺杂接近饱和时,C0不再减小.实验中还研究了不同形貌对电阻率的影响,结果表明样品中纳米管所占比例的增大有利于载流子传导 关键词: 聚苯胺 纳米管 低温电阻率  相似文献   
13.
在不添加掺杂剂的条件下, 以吡咯为单体, 三氯化铁为氧化剂, 采用"化学一步法"合成了电磁功能化的聚吡咯/γ-Fe2O3 复合物纳米结构. 研究了不同氯化亚铁用量对聚吡咯/γ-Fe2O3 复合物形貌、 电学性能以及磁学性能的影响. 结果表明, 氯化亚铁的用量对聚吡咯/γ-Fe2O3复合物的形貌影响不大, 都得到了聚吡咯/γ-Fe2O3复合物纳米球; 然而, 聚吡咯/γ-Fe2O3复合物纳米球的电学和磁学性能却明显受到氯化亚铁用量的影响. 聚吡咯/γ-Fe2O3复合物纳米球的电导率和最大饱和磁化强度随着氯化亚铁用量的增加而增大, 并在氯化亚铁用量增加到150 mg时达到最大值, 分别为72.1 S/cm和10.07 A·m2/kg, 实现了高电学性能和高磁学性能兼顾的电磁功能化导电聚合物纳米结构的制备.  相似文献   
14.
金刚石/硅(001)异质界面的分子动力学模拟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采用分子动力学方法模拟研究了未重构的金刚石/硅(001)面相接触时界面层原子的弛豫过程及所形成的异质界面的结构特征.硅碳二元系统中原子间的相互作用采用Tersoff多体经验势描述.弛豫前沿[110]与[110]方向界面碳硅原子数之比均为3∶2.界面碳硅原子总数之比为9∶4.弛豫后金刚石与硅界面处晶格匹配方式改变为[110]方向基本上以3∶2关系对准,而[110]方向大致以1∶1关系对准.相应地,界面碳硅原子总数之比接近3∶2.界面下方部分第二层硅原子在弛豫过程中向上迁移至界面是引起这种变化的原因,同时该层其他原子及其底下一到两个原子层厚度的区域在[001]方向上出现一定程度的无序化转变倾向.金刚石/硅异质界面处的硅碳原子发生强烈键合,形成平均键长为0.189nm的硅碳键.研究证实,晶格匹配主要呈现界面及其附近硅原子迎合界面碳原子排列的特点. 关键词: 金刚石 硅 异质界面 分子动力学  相似文献   
15.
夏宗芗  张志明  沈延昌 《化学学报》1984,42(12):1223-1226
五氟丙酰基苯甲酰基亚甲基三苯基膦的亚甲基上带有两个强的吸电子基团,属单斜晶系,空间群C2/C,晶胞参数α=11.271(3),b=18.253(6),c=23.938(7)A;β=91.09(2)°;Z=8.用四圆衍射仪收集X射线衍射强度数据,用直接法解晶体结构,用块对角矩阵最小二乘法进行结构修正,参与修正的可观测独立反射点共3146个.最终R=0.075.本文对该膦叶立德的结构进行了测定和讨论,并与已报道的相应的胂叶立德进行比较.叶立德碳原子C(1)与相应的胂叶立德相同,以sp~2杂化轨函参与σ键.P—C(1)键长1.748(5)A,键级1.60;而相应的胂叶立德中As—C(1)的键级1.46,表明前者的“ylene”型结构的贡献比后者大,导致前者的化学活性小于后者.在各种“ylide”型结构中,两者均以负电荷离域化的结构3贡献较大.  相似文献   
16.
根据船舶污染事故应急预案涉及的事件和事件之间的逻辑关系构架了应急预案的故障树结构, 将故障树结构贝叶斯网络化, 构建了标准贝叶斯网络图, 由此建立一种船舶污染事故应急预案完备性评估的新方法. 利用该方法对市级船舶污染事故应急预案的缺失事件进行了分析, 评估了预案的完备度, 并与其他评估方法进行比较, 验证了该方法有效.  相似文献   
17.
Dubeck等在1963年首先合成了二(环戊二烯基)氯化镥络合物,但晶体结构迄今未见报道。文献中仅有关于含氯桥的金属络合物二聚体,例如[(C_5H_5)_2Sc(μ-Cl)]_2,[(CH_3C_5H_4)_2Yb(μ-Cl)]_2,[Cp_2~LYb(μ-Cl)]_2和[Cp_2~LPr(μ-Cl)]_2C_P~L=1,3-[(CH_3)_3Si]_2C_5H_3)等晶体结构的研究。我们按文献方法制备了(η~5-C_5H_5)_2LuCl。测定了它的质谱及~1HNMR。再将经高真空升  相似文献   
18.
自组装的氢氟酸掺杂的聚苯胺微/纳米管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氢氟酸为掺杂剂,采用无模板法制得了高电导率(10-2-10-1S/cm)聚苯胺微/纳米管(d=85-420nm).当[HF]/[An]=0.5时所得微/纳米管的形成机率高达100%.发现微/纳米管的直径和电导率均随[HF]/[An]比例的增加而增加.FTIR,UV-Vis,XRD结构表征证明所得的聚苯胺微/纳米管为掺杂态.  相似文献   
19.
本文报道了我们最近建立的单斜晶胞内一个不对称单元中两个天花粉蛋白分子的模型,指出蛋白分子结构可以划分为大小两个结构域以及二级结构的一些特点,描述了独立单元中以一种非对称方式相关联的两个蛋白分子的差异及其相互作用,并解释了重原子衍生物的结合位置。  相似文献   
20.
通过高温碳化聚吡咯纳米管制备了氮掺杂碳纳米管(N-CNTs), 并采用共沉淀法将镍钴层状双氢氧化物(NiCo-LDH)原位生长在N-CNTs上, 制备出具有三维互联网状结构的N-CNTs/NiCo-LDH复合材料. 研究了镍钴摩尔比对N-CNTs/NiCo-LDH复合材料形貌结构和电化学性能的影响. 结果表明, 当镍钴摩尔比为1∶2时, N-CNTs/Ni1Co2-LDH具有最佳的电化学性能. 在1 A/g电流密度下, 其比电容可达1311.8 F/g; 当电流密度为 10 A/g时, 电容保持率高达88.3%, 展现出优异的倍率性; 在经过2500次循环后, 电容保持率仍可达76.4%, 具有良好的循环稳定性.由N-CNTs/Ni1Co2-LDH与活性炭(AC)电极所构建的N-CNTs/Ni1Co2-LDH//AC水系混合型超级电容器, 在750 W/kg功率密度下, 具有27.19 W·h/kg的高能量密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