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9篇
  免费   8篇
  国内免费   15篇
化学   23篇
力学   47篇
综合类   1篇
数学   16篇
物理学   25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2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5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9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4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2篇
  1982年   1篇
  1975年   1篇
  1964年   1篇
  1963年   2篇
  1960年   2篇
  1959年   1篇
  1958年   1篇
  1957年   1篇
  195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1.
By adjusting various Ru/M (M=Co, Ni) molar ratios, a series of highly dispersed bimetallic RuM alloy nanoparticles (NPs) anchored on MIL-110(Al) have been successfully prepared via a conventional impregnation-reduction method. And they are first used as heterogeneous catalysts for the dehydrogenation reaction of AB at room temperature. The results reveal that the as-prepared Ru1Co1@MIL-110 and Ru1Ni1@MIL-110 exhibit the highest catalytic activities in different RuCo and RuNi molar ratios, respectively. It is worthy of note that the turnover frequency (TOF) values of Ru1Co1@MIL-110 and Ru1Ni1@MIL-110 catalysts reached 488.1 and 417.1 mol H2 min-1 (mol Ru)-1 and the activation energies (Ea) are 31.7 and 36.0 kJ/mol, respectively. The superior catalytic performance is attributed to the bimetallic synergistic action between Ru and M, uniform distribution of metal NPs as well as bi-functional effect between RuM alloy NPs and MIL-110. Moreover, these catalysts exhibit favorable stability after 5 consecutive cycles for the hydrolysis of AB.  相似文献   
12.
用一种基激复合物荧光探针系统来签别碱基错配的CYP2C9*3基因,该系统选择两个分开的与靶点碱基相对应的12碱基荧光标记的寡核苷酸作为探针,分别对24碱基、47碱基、质粒(3165bp)的靶点CYP2C9基因和CYP2C9*3基因进行杂交配对,结果该基激复合物荧光探针系统能有效签别各种长度的CYP2C9基因和CYP2C9*3基因,背景干扰很低,灵敏度高,可尝试用于其他基因型的遗传多态性的签别。  相似文献   
13.
对比考察了Mo/CuH-ZSM-5和Mo/H-ZSM-5催化剂的甲烷无氧芳构化性能,并用XRD,XPS,ESR等多种测试手段对反应前后催化剂上的Mo物种及铜助剂的价态变化进行了详细研究,发现Cu(Ⅱ)部分取代H-ZSM-5交换位上的H+后,抑制了活性组分MoO3的还原,而Cu物种自身被还原,进而将这种价态变化与催化剂的活性进行了关联.  相似文献   
14.
讨论亏损重复特征值的Riccati方程的模态控制算法.由于亏损特征值的Jordan块矩阵的阶数m小于状态方程的阶数n,即m<<n;所提出的模态控制算法可极大地减少计算工作量.其中的数值例子说明了该方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5.
冬镜寰 《化学教育》1991,12(5):15-18
寓德育于教学之中的重要性社会主义学校的任务是教书育人,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寓德育于教学之中是完成这一任务的根本保证,因为德育的根本任务是要培养学生具有社会主义觉悟,这反映了社会主义教育与资本主义教育的本质区别。所以,我们要从根本上把握好办。  相似文献   
16.
国家教委考试中心颁发的《化学科考试说明》明确指出:“化学科考试旨在测试考生对中学化学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掌握情况和应具有的思维能力”。我们认为,91年高考试题体现了这一宗旨。对试题特点的分析已有专文论述。现仅就北京考区有代表性的564份答卷(分层抽样)统计分析看,主观题平均分为21.8分,平均得分率48.4%。各采分点得分分布情况如下页上表。为了进一步就考生答卷情况探查中学化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明确化学教改方向,我们又从564份抽样试卷中按市、区重点学校、普通学校随机抽样120份,进行了典型错例的统计与简析。  相似文献   
17.
本文制备了一系列不同碘含量的板状碘溴化银微晶(微晶大小约为3微米)。运用扫描透射电镜和X射线能谱仪(EDS)对单个微晶进行了分析和研究,半定量地测定了碘离子在板状微晶中的面分布;运用扫描俄歇微区棵针(SAM)和二次电子像、离子溅射剥层技术对微晶进行了表面及其纵深的碘离子的点分析,根据EDS和SAM的结果,可以得到板状碘溴化银微晶中的碘离子的空间分布。实验结果表明在板状缺溴化银微晶中,在其中心部位的碘含量最高;越靠近横向边缘的位置,碘含量越低。且在制备碘溴化银微晶时,如果pAg值较高,将会使在制备早期加入的碘离子通过不断的重结晶向微晶表面扩散,得到的微晶不是夹心结构的碘溴化银微晶。  相似文献   
18.
基于局部表面纳米化技术,设计了一种双层嵌套式金属薄壁吸能结构。在表面纳米化技术对金属力学性能影响的研究基础上,优化了环向交错式和连续式条纹局部表面纳米化布局,得到了双层嵌套式方管吸能结构设计方案和吸能参数。结果表明,表面纳米化对材料的屈服极限提升显著,所设计的局部纳米化双层嵌套式方管吸能结构的比吸能可提高57.1%。同时也证实局部表面纳米化是一种有效的吸能提升技术。  相似文献   
19.
以石墨烯/N-甲基吡咯烷酮(NMP)分散体和Co(NO_3)_2混合物为前驱体,经过高温和化学掺杂处理,制备了钴/氮掺杂的碳纳米管/石墨烯复合材料(Co/N-CNT/Gr-X,X代表煅烧温度),并对其进行物相表征和电化学性能测试.结果表明,在钴盐催化下,石墨烯分散体中的有机溶剂NMP成为碳源,在石墨烯表面形成高密度的碳纳米管,形成了三维多级结构;同时,钴离子部分氧化成为氧化物,部分与N形成Co—N活性位点,其协同作用极大改善了催化剂的氧还原性能.其中Co/N-CNT/Gr-800的还原峰电位为-0.137 V(vs.SCE),极限电流密度为4.24 m A/cm~2,电子转移数为3.34,表现出优异的耐甲醇中毒能力.  相似文献   
20.
喷气燃料中抗氧剂2,6-二叔丁基对甲酚的高效液相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熊中强  张香文  周震寰  米镇涛 《色谱》2002,20(4):375-377
 采用高效液相法分析喷气燃料HDF 1中的抗氧化剂 2 ,6 二叔丁基对甲酚 (简称BHT)含量 ,研究了二元混合流动相中甲醇 乙酸缓冲液的比例对燃料主体和BHT分离效果的影响 ,选择了最佳分离条件 (甲醇所占体积分数为 85 % ,流速为 1mL/min) ,在此条件下 ,可测出质量分数为 1× 10 -5的BHT。用该喷气燃料配制了BHT质量分数在 2 0× 10 -6到 12 0× 10 -6之间的标准溶液 ,考察了BHT质量分数与峰面积之间的关系 ,结果表明线性关系良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