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4篇
化学   10篇
力学   1篇
综合类   2篇
数学   3篇
物理学   2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2篇
  2004年   2篇
  2000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本文给出了一个计算冷却模型中固化层的数值算法 ,并且证明固化层数值解的收敛性和稳定 性 .  相似文献   
12.
1998年美国Brookhart[1]和英国帝国大学的Gibson[2]各自独立报道了含有吡啶基团的二亚胺型的铁(Ⅱ)和钴(Ⅱ)催化剂,该类催化剂显示了很高的乙烯聚合的活性(高达107g mol-1h-1),而且这种新型催化剂具有制备容易,价格便宜,活性高,耐极性官能团性能较好等优点,使得三齿配体类的后过渡金属烯烃聚合催化剂倍受重视,对其研究也更加深入发展起来.  相似文献   
13.
利用1-苯基-3-(2,4,6-三甲基苯基)丙烯酮和2-肼-9-芳基邻菲咯啉的缩合反应合成了一系列2-[N-(3-笨基-5(2,4,6-三甲基笨基)吡唑啉)]-9-芳基邻菲咯啉类配体(L_1-L_4),分别与NiCl_2反应得到了相应的配合物[NiCl_2](1-4), 对配体和配合物进行了表征, 并用X-单晶衍射分析了配合物4的晶体结构, 表明Ni中心为五配位的四方锥构型. 化合物l-4在MAO存在下对乙烯齐聚表现出良好的催化活性. 在1 Mpa 乙烯压力下, 化合物4的催化活性最好, 高达2.52×10~5g mol~(-1) h~(-1). 讨论了配体空间位阻及反应条件对乙烯齐聚活性的影响, 发现邻菲咯啉的9-位位阻对催化活性影响更明显.  相似文献   
14.
吴彪  陈南 《应用声学》2016,24(2):235-238
为了减小同址干扰对接收机性能的影响,设计了一种基于正交矢量合成的自适应干扰抵消器;根据其中控制单元提取出的数据的特点,提出了将模式搜索算法(PSA)作为控制器算法,并对其进行了改进;利用实际测量的数据进行了仿真分析,结果表明,相比于PSA算法、模拟退火算法、遗传算法,改进后的PSA算法具有更快的收敛速度,同时收敛精度相差无几;最终的实现结果也证明了该方法可满足性能要求。  相似文献   
15.
从国际材料市场的发展来看,结构材料是支撑国防、航空航天、信息产业、国家建设和人们生活的重要物质基础之一,其中聚烯烃树脂材料约占高分子材料产量的一半.后过渡金属(铁、钴、镍、钯等)配合物用于烯烃催化研究可追溯至上世纪七十年代,其研究结果发展成了SHOP催化体系[1],被广泛用于工业生产线性α-烯烃.然而,由于后过渡金属容易导致β-氢消除反应,影响了乙烯聚合催化的发展.  相似文献   
16.
声速及损耗系数的同时反演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吴彪  张关泉 《计算数学》1990,12(1):61-75
引言 本文讨论有损层状介质的反演问题.有损介质的反演问题的研究,即使是一维情形,也未成熟,且无一般提法.G.Kristensson和R.J.Krueger的一系列文章,利用一般的二次双曲型方程,对有限厚度的介质进行反演,用到的响应信息是透射和反射数据,不  相似文献   
17.
1998年美国Brookhart和英国帝国大学的Gibson各自独立报道了含有吡啶基团的二亚胺型的铁(Ⅱ)和钴(Ⅱ)催化剂,该类催化剂显示了很高的乙烯聚合的活性(高达10^7g mol^-1h^-1),而且这种新型催化剂具有制备容易,价格便宜,活性高,耐极性官能团性能较好等优点,使得三齿配体类的后过渡金属烯烃聚合催化剂倍受重视,对其研究也更加深入发展起来.本文主要对近几年来国内外乙烯聚合三齿氮配位后过渡金属Fe和Co催化剂的研究成果进行了总结.  相似文献   
18.
本文以二自由度四分之一汽车悬架系统为研究对象,采用不同控制策略对考虑时滞的悬架系统控制特性进行研究,并对控制效果进行对比分析.首先,采用第二类拉氏方程建立考虑时滞的二自由度悬架控制系统的动力学模型;然后分别基于状态变换法和H控制理论,设计系统的时滞反馈控制律.其中状态变换法主要通过系统状态变量的转换,将系统时滞控制方程转换成不显含时滞的动力学方程,然后采用传统的二次型最优控制方法对系统进行控制.H控制主要通过使用Lyapunov-Krasovskii泛函和自由权矩阵法,设计考虑时滞的H控制律;最后在Matlab/Simulink平台上对控制系统进行仿真分析,并在相同时滞下对两种控制结果进行对比.研究表明,两种控制策略在考虑时滞的情况下均可保证系统的稳定性,且H控制相比于状态变换法有更好的控制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