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6篇
  免费   14篇
  国内免费   66篇
化学   119篇
数学   1篇
物理学   26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8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11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8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13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8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13篇
  2000年   9篇
  199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1.
本文用羟基对甲苯磺酰氧基碘苯与聚苯乙烯进行亲电取代反应,得到大分子阳离子碘镥盐光引发剂聚苯乙烯碘镭一六氟锑酸盐(PS-I·SbF6).用核磁共振仪、傅立叶红外光谱仪、凝胶渗透色谱仪、差示扫描量热仪、紫外分光光度仪对其进行了表征.与小分子碘镛盐系光引发剂相比,PS-I·SbF6的紫外最大吸收波长λmax红移,在240—270nm范围内有较强的吸收;固化成膜后其相对迁移率较小分子光引发剂有显著下降.初步研究了PS-I·SbF6在环氧体系中的光固化性能,结果表明该体系有较好的光固化和后固化特性.  相似文献   
12.
光敏感双亲性梳状SMA聚合物的合成及其胶束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含香豆素型苯乙烯类光敏单体(coumarin-containing styrene monomer, CS)与苯乙烯(St)、马来酸酐(MA)为反应单体, 以偶氮二异丁腈(AIBN)为引发剂制备了光敏感三元苯乙烯-马来酸酐共聚物(SMA)双亲交替聚合物P(St/CS-alt-MA), 再利用羧酸酐基元与正辛胺的室温胺解反应获得光敏感双亲性梳状聚合物P(St/CS-alt-MAA8). 用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凝胶渗透色谱(GPC)、1H核磁共振(1H-NMR)等对该双亲梳状聚合物进行结构表征. 通过香豆素基元的光二聚作用, 使梳状聚合物溶解在DMSO中进行光照预交联; 非交联与预交联聚合物分别在选择性溶剂中自组装形成胶束; 利用羧酸基元与NaOH的离子化作用改变聚合物胶束的亲疏水性质. 动态激光光散射(DLS)与芘荧光探针实验表明预交联聚合物胶束较非交联胶束粒径大, 负载芘的能力强; 离子化作用使聚合物胶束解离重组成粒径更小的胶束, 但预交联胶束较非交联胶束小, 离子化后胶束疏水微区更加紧密, 负载芘的能力也增大.  相似文献   
13.
以1-(4-乙烯基苄基)胸腺嘧啶(VBT)、苯乙烯(St)、马来酸酐(MA)为共聚单体,采用自由基聚合法制备了双亲性共聚物P(St/VBT-co-MA)(PSVM)。PSVM在选择性溶剂N,N-二甲基甲酰胺(DMF)的水溶液中进行自组装可形成胶束。利用透射电镜(TEM)和动态激光光散射(DLS)表征了自组装胶束的形态和粒径分布。以该胶束作为颗粒乳化剂稳定白油-水体系形成乳液,研究了PSVM胶束浓度、pH、盐浓度等对其乳化性能的影响,并用光学显微镜(OM)表征了其乳液形态。结果表明:通过自由基聚合的方法成功合成了双亲共聚物PSVM,其自组装形成粒径分布均匀的球形胶束;该胶束具有优异的乳化效率,其乳液长期稳定且具有pH响应性及强耐盐性,静置四个月后,乳液仍具有良好的乳化效果且乳液层高度基本不变。  相似文献   
14.
用标准放射源进行模拟核材料库房监控实验,当放射源被转移出系统的时候,在不同位置探测了γ计数率变化,根据γ计数率变化的距离平方反比规律实现了被转移的放射源的定位,并估算了该放射源的源强.  相似文献   
15.
用相对论有效原子实势 (RECP)和密度泛函 (B3LYP)方法对Pu2 分子的结构进行了优化 ,对较高多重性优化得到两个平衡结构 ,并用Murrell Sorbie函数导出了基态两种结构的势能函数和光谱数据。  相似文献   
16.
Pu2分子的结构与势能函数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用相对论有效原子实势(RECP)和密度泛函(B3LYP)方法对Pu2分子的结 构进行了优化,对较高多重性优化得到两个平衡结构,并用Murrell-Sorbie函数导出了基 态两种结构的势能函数和光谱数据。  相似文献   
17.
原子转移自由基聚合原位合成温敏性微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过硫酸钾为引发剂、丙酮-水[V(丙酮)∶V(水)=4∶6]的混合溶剂为反应介质, 在少量二乙烯苯存在的条件下使苯乙烯(St)和对氯甲基苯乙烯(CMSt)进行无皂乳液共聚反应, 得到了粒径大小均匀的交联型聚苯乙烯(PSt)微球, 由X射线光电子能谱对表面组分测定发现: CMSt上的氯原子在聚合过程中富集于交联微球的表面. 以此交联型PSt微球为原子转移自由基聚合(ATRP)的引发剂, 在22 ℃下引发N-异丙基丙烯酰胺(NIPAAm)进行原位ATRP反应, 得到了表面原子转移自由基聚合接枝的交联聚苯乙烯(PNIPAAm-g-PSt)温敏性微球. 借助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差示扫描量热仪、扫描电子显微镜及激光光散射仪等对PNIPAAm-g-PSt的结构、相转变温度、形态及不同温度下的粒径变化进行了测定, 结果表明NIPAAm单体成功地原位ATRP接枝在交联PSt微球的表面, 接枝微球的球形更规整, 在水中的相转变温度约为32 ℃, 具有明显的温度敏感性.  相似文献   
18.
温敏性聚合物复合体系低临界溶解温度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温敏性N-异丙基丙烯酰胺的均聚物(PNIPAm)及其共聚物P(NIPAm-co-KYD)与十六烷基三甲基氯化铵(CTAC)、乙二胺四乙酸(EDTA)、盐等复配体系的低临界溶解温度(LCST)的变化规律。单因素复配体系中,wEDTA为0.1%时,体系LCST从33℃降低到25℃,增大到0.2%时,LCST下降趋于缓慢;wCTAC在0.5%-3.0%范围内,LCST先上升后下降,但wCTAC在0.5%-1.0%内相转变很不明显,超过1.5%后相转变又趋于明显;而无机盐能使体系LCST线性下降;多因素复配体系中LCST变化较缓和,易于控制且相转变现象明显。  相似文献   
19.
PVA-g-PS复合微球的制备与粒径控制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由链转移自由基聚合与端基置换反应法,合成了苯乙稀基单封端的聚醋酸乙烯酯(PVAc)大分子单体,使其与苯乙烯在乙醇/水的混合介质中进行自由基分散共聚,得到了表面以PVAc为接枝链的聚苯乙烯(PVAc-g-PSt)微球。将所得微球在碱性条件下醇解,形成了以亲水性聚乙烯醇(PVA)为壳、聚苯乙烯为核的复合微球(PVAc-g-PSt)。用核磁共振对聚合物的结构进行表征,定出了PVAc末端双键的含量;并用激光光散射、扫描电子显微镜对微球的粒径与形态进行了表征。研究结果表明,在共聚反应体系中大分子单体的分子量与浓度、苯乙烯浓度、引发剂浓度及溶剂的组成对微球的形态和粒径大小有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20.
魏玮  刘敬成  李虎  穆启道  刘晓亚 《化学进展》2014,26(11):1867-1888
光致抗蚀剂,又称光刻胶,是微电子工业中制作大规模和超大规模集成电路不可或缺的核心材料,因其在国民经济和国防建设中具有战略地位而备受研究者关注.本文梳理了光致抗蚀剂从早期的聚乙烯醇肉桂酸酯、环化橡胶-叠氮化合物、近紫外G线(436-nm)和I线(365-nm)酚醛树脂-重氮萘醌类光致抗蚀剂,到深紫外(248-nm和193-nm)、真空紫外(157-nm)光致抗蚀剂,再到极紫外(13.5-nm)、电子束、纳米压印、嵌段共聚物自组装、扫描探针等下一代光刻技术用光致抗蚀剂的发展脉络,综述了其研究进展.重点对深紫外化学增幅型光致抗蚀剂体系进行了总结,包括主体成膜树脂、光产酸剂以及溶解抑制剂、碱性化合物等添加剂,并介绍了下一代光刻技术用光致抗蚀剂的最新研究成果.最后对光致抗蚀剂未来的发展前景和方向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