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23篇
  免费   465篇
  国内免费   566篇
化学   991篇
晶体学   41篇
力学   82篇
综合类   90篇
数学   395篇
物理学   1255篇
  2024年   24篇
  2023年   59篇
  2022年   64篇
  2021年   82篇
  2020年   52篇
  2019年   67篇
  2018年   47篇
  2017年   95篇
  2016年   105篇
  2015年   93篇
  2014年   125篇
  2013年   120篇
  2012年   99篇
  2011年   131篇
  2010年   102篇
  2009年   117篇
  2008年   117篇
  2007年   116篇
  2006年   123篇
  2005年   110篇
  2004年   108篇
  2003年   94篇
  2002年   78篇
  2001年   78篇
  2000年   55篇
  1999年   69篇
  1998年   72篇
  1997年   61篇
  1996年   80篇
  1995年   65篇
  1994年   51篇
  1993年   39篇
  1992年   37篇
  1991年   42篇
  1990年   37篇
  1989年   24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4篇
  1985年   6篇
  1984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285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01.
A highly-efficient preparative procedure for ( R, S )- and ( S, S)-pyrroHdine-2-carboxyHc acid 3,5-dioxa-4-boracyclohepta[2, 1-α ; 3,4-α′] dlnaphthalen-4-yl esters [ namely ( R, S )-BNBAP and (S, S )-BNBAP] is described and the crystal structure of (R, S )-BNBAP was obtained. The data indicate that ( R, S )-BNBAP is a spirocyclic inner borate salt with almost normal te-trahedral configuration. This structural form may be the basic reason for their high chemical, optical and thermodynamic sta-bility.  相似文献   
102.
随着社会经济的高速发展,能源的短缺和生态的破坏引起了人们的关注。近年来,寻找合适的解决方案已成为关注的重点。作为一种绿色环保技术,光催化由于其高效、低成本等优点而成为能源和环境问题的研究热点。在许多光催化材料中,三元硫化物硫化铟锌(ZnIn2S4)由于具有可见光响应特性、简单的制备方法和出色的稳定性而表现出巨大的潜力。然而,较高的载流子复合率限制了其光催化性能。近年来,许多研究报道了改性ZnIn2S4以提高其光催化性能,在此,本文详细介绍了各种改性研究,包括ZnIn2S4单体的合成、半导体化合物的结构、贵金属沉积、碳元素改性、离子掺杂。然后,系统完整地总结了ZnIn2S4在光催化、降解有机污染物、去除六价铬、还原CO2和有机合成等方面表现出的光催化特性和机理。最后,对ZnIn2S4的发展前景提出了展望,以期ZnIn2S4光催化剂得到更广泛和深入的研究,尽快在实际生产中得到应用。  相似文献   
103.
以(2S,3S)-N,N’-二苄基-酒石酸二酰胺和Ti(O-Pri)4形成的手性络合物为催化剂,枯烯过氧化氢为氧化剂,不对称催化氧化制备了(S)-泮托拉唑,转化率87%,纯化后的化学纯度>99.5%,光学纯度99.5%,硫醚含量<0.1%,砜含量<0.1%,其结构经1H NMR确证。  相似文献   
104.
确定了奈韦拉平与铬天青S的电荷转移反应条件,同时建立了测定奈韦拉平的分光光度法。奈韦拉平与铬天青S在水和丙酮混合溶剂中发生电荷转移反应,常温下反应30min后可比色。电荷转移络合物的最大吸收波长是578nm,表观摩尔吸光系数为1.78×104L·mol-1·cm-1。奈韦拉平质量浓度在1~16μg·mL-1范围内服从比耳定律,相关系数为0.9993。当奈韦拉平浓度为6μg·mL-1时,六次测定结果的相对标准偏差为1.61%。测得荷移络合物的组成和稳定常数分别为1∶1和1.73×104。本方法用于测定制剂中奈韦拉平的含量,结果与文献方法一致,回收率在98.0%以上。  相似文献   
105.
We demonstrate a switchable Q-switched and mode-locked erbium-doped fiber laser (EDFL) operating in the L-band region using the nonlinear polarization rotation effect. The switching operation is achieved by controlling intensity-dependent loss using a polarization controller. In Q-switching mode, the EDFL produces a pulse train with a repetition rate of 21.1 kHz, pulse width of 7.7 #s, and pulse energy of 13.6 nJ. The EDFL also generates a multi-wavelength comb with a very narrow and constant wavelength spacing of 0.045 nm and optical signal-to-noise ratio of at least l0 dB. During mode locking, the EDFL produces stretched pulses with 3-dB bandwidth of 26.2 nm, pulse width of 350 fs, repetition rate of 2.38 MHz, and pulse energy of 48.56 pJ.  相似文献   
106.
为了减小常规L波段高功率微波测量接收天线的结构尺寸及增益,设计了一种基于轴向缝隙馈电的小型化同轴扩张型天线.通过理论分析和数值模拟,选择了较优的结构尺寸,得到天线的增益及方向图特性:在1.3~1.6 GHz范围内,增益从-2.0 dBi变化至0.8 dBi;天线最大辐射方向在物理结构轴向.基于矢量网络分析仪E8362B的天线特性测量结果与数值计算结果基本一致:工作频率从1 3~1 6GHz变化时,增益从-2.3 dBi变化至1.2 dBi;E面方向图主瓣宽度大于 60°,轴向轴比大于35dB,结果表明设计的天线能够满足L波段高功率微波渊量天线低增益小型化要求.  相似文献   
107.
以通过氢键形成分子单元的异硫氰酸胍为掺杂剂,采用一锅水热法制备了具有明亮蓝色荧光的S、N共掺杂碳点.结构表征显示,N和S元素能够通过杂环原子和碳点表面官能团的形式充分掺杂.该碳点溶液的光致发光最佳激发波长为395nm,对应发射谱从"激发独立"变为"激发依赖".在碳点的形成过程中,出现了一些分子级荧光团,随着碳化过程以表面官能团的形式键合在碳点的表面,这为该碳点作为银离子检测的传感探针提供了可能.碳点溶液荧光强度和银离子浓度在不同浓度范围内成线性关系,基团-S-C≡N能够促进银离子对碳点溶液荧光的猝灭效应.该碳点溶液制备方法简单、性能优异,为高效检测工业污染物中银离子的应用提供了一种可能的途径.  相似文献   
108.
正根据最新的研究,一个已知最古老的星系中存在最早的氧。这个命名为SXDF-NB1006-2的巨大星团位于距地球131亿光年处,2012年被发现时曾荣膺当时已知最古老星系(这一记录后来已被刷新数次)。在发现之初,天文学家就观测到一个电离氧形成的环,来自星系恒星的辐射能量足以将该处空间原子的电子剥离。现在,来自该星系的特殊红外波长表明这里存在失去两个电子的氧原子,研究者在《科学》(Science)网络版上做了报告。因为重于氢、氦和锂的元素,都是在恒星核聚变反应中产生,然后通过超新星爆发散布到宇宙空间中  相似文献   
109.
价廉易得的L-亮氨酸先以苄基同时保护氨基及羧基得(S)-2-(二苄胺基)-4-甲基戊酸苄酯,进而在碱性条件下与乙腈发生亲核取代反应得(S)-4-(二苄胺基)-6-甲基-3-氧代庚腈,再经硼氢化钠选择性还原羰基得(3S,4S)-4-(二苄胺基)-3-羟基-6-甲基庚腈,用双氧水氧化得(3S,4S)-4-(二苄胺基)-3-羟基-6-甲基庚酸,最后在Pd(OH)2/C-H2作用下脱掉苄基得到(3S,4S)-4-氨基-3-羟基-6-甲基庚酸,即(3S,4S)-statine。整个合成路线总产率为33.6%。  相似文献   
110.
采用微波水热法,以醋酸镉(Cd(CH3COO)2.2H2O)为镉源,硫脲(CS(NH2)2)为硫源,制备出了具有单分散球形形貌的CdS纳米晶。应用X射线衍射仪(XRD)、场发射扫描电子显微镜(FE-SEM)、能量色散谱仪(EDS)、高分辨透射电子显微镜(HR-TEM)、紫外可见吸收光谱(UV-Vis)等测试手段对样品的物相、形貌、元素组分及吸光性能进行了表征,并以罗丹明B溶液的降解脱色反应来考察了其的光催化活性。结果表明:随着S/Cd物质的量比(nS/nCd)逐渐增大,产物会出现由刺球链状向分散球形过渡的规律性变化。在一定的nS/nCd比的条件下可以合成出大小均匀、分散性较好的六方相CdS纳米球。样品对可见光有较强吸收,存在着一定的红移现象。在可见光照射下,硫化镉单分散纳米球具有更高的光催化活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