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107篇
  免费   4290篇
  国内免费   11228篇
化学   20042篇
晶体学   1439篇
力学   599篇
综合类   628篇
数学   1545篇
物理学   8372篇
  2024年   159篇
  2023年   538篇
  2022年   630篇
  2021年   828篇
  2020年   609篇
  2019年   723篇
  2018年   616篇
  2017年   747篇
  2016年   877篇
  2015年   952篇
  2014年   1002篇
  2013年   1549篇
  2012年   1558篇
  2011年   1469篇
  2010年   1327篇
  2009年   1431篇
  2008年   1595篇
  2007年   1566篇
  2006年   1698篇
  2005年   1688篇
  2004年   1707篇
  2003年   1548篇
  2002年   1305篇
  2001年   1203篇
  2000年   779篇
  1999年   677篇
  1998年   575篇
  1997年   397篇
  1996年   428篇
  1995年   367篇
  1994年   388篇
  1993年   250篇
  1992年   286篇
  1991年   371篇
  1990年   277篇
  1989年   287篇
  1988年   99篇
  1987年   47篇
  1986年   20篇
  1985年   33篇
  1984年   10篇
  1983年   4篇
  1982年   2篇
  1980年   1篇
  195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941.
铜是人体必需的微量元素之一,人体内铜的含量为100~150mg。铜在人体中具有造血,促进骨骼、血管和皮肤健康的生理功能,是人体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的重要成分。因此建立高灵敏度测定水、食物、药物中铜的方法十分重要。催化动力学光度法测定痕量铜的研究报道较多〔1-3〕,但利用KIO4氧化结晶紫(CV)作为测定铜的方法则未见报道。笔者发现在pH5.0的HAc-NaAc缓冲体系中,痕量铜对KIO4氧化CV的褪色反应有明显的催化作用,探讨了反应的最佳条件,建立了催化动力学光度法测定铜的新方法,研究了动力学参数。该法可应用于水、食物、中草药中痕…  相似文献   
942.
综述了以O2为清洁氧源甲苯类化合物的气相和液相选择性氧化.甲苯类化合物的气相选择性氧化中主要介绍了金属氧化物、分子筛和负载型催化剂并对影响催化剂活性和选择性的因素进行了分析;甲苯类化合物的液相选择性氧化中重点介绍了MC (mid-century)催化体系及其反应机理方面的研究进展,并特别介绍了仿生催化在甲苯类化合物催化氧化中的应用.对各催化氧化体系的应用前景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943.
以CuSO4.5H2O和NaOH为原料,采用沉淀法制备得到Cu(OH)2纤维,再进行Cu(OH)2的分解反应.考察了在不同实验条件下温度对Cu(OH)2热分解过程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反应温度20℃,反应终点pH值为12,搅拌速度为1 200 r.min-1,NaOH溶液的滴加速度为50 mL.min-1的反应条件下,得到的样品为纳米Cu(OH)2纤维,其直径为10~30 nm、长度为1~6μm;在固相纳米Cu(OH)2热分解制备CuO过程中CuO粒径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在温度不超过200℃时CuO的粒径约为20 nm左右;在液相中先沉淀后升温时,产物的形貌为球形,CuO粒径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低于80℃可得到纳米级的CuO.  相似文献   
944.
New ligand 1,2-bis{di[(R,R)-1,3,2-oxzaphosphlidine]phosphino}ethane [(R,R)-BDOPPEs 1,2,3 and 4] with C2-symmetric axis and bearing nitrogen and oxygen were synthesized from readily available optically active amino alcohols.Rh complexes with these ligands were highly enantioselective catalysts for asymmetric hydrogenation of N-benzoyldehydroamino acid derivatives and α-functionalized ketones in 99%e.e.and 98%e.e.,respectively.This new class of(R,R)-BDOPPEs 1,2,3 and 4 gave much more effectivity and enantionselectivity than their corresponding non-C2-asymmetric aminophosphine phosphinite.  相似文献   
945.
以ZnO纳米柱阵列为模板, 采用溶胶-凝胶法制备出TiO2/ZnO和N掺杂TiO2/ZnO的复合纳米管阵列. 扫描电镜(SEM)、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和紫外-可见漫反射吸收光谱(UV-Vis)的结果表明: 两种阵列的纳米管均为六角形结构, 直径约为100 nm, 壁厚约为20 nm; 在N-TiO2/ZnO复合纳米管阵列中, 掺入的N离子主要是以N-Ox、N-C和N-N的形式化学吸附在纳米管表面, 仅有少量的N离子以取代式掺杂的方式占据TiO2晶格O的位置; 表面N物种形成的表面态能级和取代式掺杂导致带隙的窄化, 增强了纳米管阵列的光吸收效率, 促进了光生载流子的分离. 光催化实验结果表明, N离子的掺杂有利于N-TiO2/ZnO复合纳米管阵列光催化活性的提高.  相似文献   
946.
MoO3/SiO2催化剂的异丁烷选择氧化反应性能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分别采用浸渍法和溶胶-凝胶法制备了MoO3/SiO2催化剂,用XRD,TPR,IR,TPD和活性评价等手段对催化剂的影响,晶格氧活泼性,化学吸附性能和异丁烷选择氧化反应性能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催化剂表面由Lewis碱位Mo=M,Mo-O-Mo中的晶格氧和Lewis酸位Mo^6 构成,在MoO3/SiO2催化剂上,异丁烷主要通过甲基的H双位吸附在表面的Lewis碱位Mo=O上;在常压条件下,异丁烷选择氧化产物主要为异丁烷,甲基丙烯醛和甲基丙烯酸,其中深度氧化产物CO2主要由吸附的异丁烯继续反应生成;采用溶胶-凝胶法制备的MoO3/SiO2催化剂,可得到较高的异丁烷转化率和含氧有机物选择性。  相似文献   
947.
以ZnO纳米柱阵列为模板, 采用溶胶-凝胶法制备出TiO2/ZnO和N掺杂TiO2/ZnO的复合纳米管阵列. 扫描电镜(SEM)、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和紫外-可见漫反射吸收光谱(UV-Vis)的结果表明: 两种阵列的纳米管均为六角形结构, 直径约为100 nm, 壁厚约为20 nm; 在N-TiO2/ZnO复合纳米管阵列中, 掺入的N离子主要是以N-Ox、N-C和N-N的形式化学吸附在纳米管表面, 仅有少量的N离子以取代式掺杂的方式占据TiO2晶格O的位置; 表面N物种形成的表面态能级和取代式掺杂导致带隙的窄化, 增强了纳米管阵列的光吸收效率, 促进了光生载流子的分离. 光催化实验结果表明, N离子的掺杂有利于N-TiO2/ZnO复合纳米管阵列光催化活性的提高.  相似文献   
948.
醇体系中新型晶体磷酸锆的合成和表征赵玉娥,宋天佑,徐家宁,徐如人(吉林大学化学系,长春,130023)关键词磷酸锆,合成,表征自1964年首次合成磷酸锆晶体[1]以来,人们又合成出多种磷酸锆晶体[2~4]。但在非水体系中合成磷酸锆的工作尚未见报道。本...  相似文献   
949.
通过对金属镍、镍镀层及Nl-La2o3复合愤层于900℃、1000℃时的恒温氧化实验,发现Nl-La2O3复合镀层的氧化行为明显改善。高分辨电子显徽镜(HREM)的观测研究表明,Ni-La2O3复合铰层氧化时,纳米尺寸的ka2O3颗粒掺人到氧化层中,形成了NiO-La2O3复合氧化物层;在氧化层晶界发现了异常原子排列的新现象。由此认为,Ni-La2O3复合镀层抗高温氧化性能的提高,主要归因于小尺寸的纳米颗粒可微量溶解,成为La(3+)的晶界们聚“源”,阻止Ni(2+)的短路向外扩散,从而改善了氧化层的微观结构和生长机制。  相似文献   
950.
Cu-ZSM-5分子筛上[Cu-O-Cu]2+物种的原位红外光谱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原位监测Cu-ZSM-5分子筛的振动动红外光谱随温度及不同处理条件的变化情况,观察到[Cu-O-Cu]^2+物种的形成过程,即两个Cu(OH)^+在脱水过程中经二聚形成[Cu-O-Cu]^2+,低交换度样品开始产生[Cu-O-Cu]^2+物种所需脱水温度较高,通过观察不同处理条件对[Cu-O-Cu]^2+的影响,说明Cu^2+是通过脱出[Cu-O-Cu]^2+中的超各氧而被还原为Cu^+,较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