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092篇
  免费   1887篇
  国内免费   1406篇
化学   4602篇
晶体学   152篇
力学   1989篇
综合类   431篇
数学   6880篇
物理学   6331篇
  2023年   144篇
  2022年   269篇
  2021年   345篇
  2020年   398篇
  2019年   510篇
  2018年   393篇
  2017年   487篇
  2016年   570篇
  2015年   433篇
  2014年   688篇
  2013年   1137篇
  2012年   773篇
  2011年   1046篇
  2010年   945篇
  2009年   1235篇
  2008年   1174篇
  2007年   1163篇
  2006年   1062篇
  2005年   824篇
  2004年   750篇
  2003年   717篇
  2002年   684篇
  2001年   580篇
  2000年   487篇
  1999年   474篇
  1998年   408篇
  1997年   339篇
  1996年   311篇
  1995年   257篇
  1994年   201篇
  1993年   178篇
  1992年   170篇
  1991年   119篇
  1990年   124篇
  1989年   115篇
  1988年   88篇
  1987年   74篇
  1986年   51篇
  1985年   77篇
  1984年   67篇
  1983年   40篇
  1982年   81篇
  1981年   55篇
  1980年   44篇
  1979年   78篇
  1978年   39篇
  1977年   48篇
  1976年   25篇
  1974年   29篇
  1973年   3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51.
Crystalline carbon nitride nanopowders and nanorods have been successfully synthesized at room temperature and pressure using the novel technique of pulsed laser ablation of a graphite target in liquid ammonia solution. High-resolution transmission electron microscopy (HRTEM), selected area electron diffraction (SAED), and Fourier transform infrared spectroscopy (FTIR) were used to systematically study the morphology, nanostructure and chemical bonding. The experimental composition and structure of the nanoparticles are consistent with the theoretical calculations for α-C3N4. After 2 h ablation the particles had a size distribution ∼8–12 nm, whereas after 5 h ablation the particles had grown into nanorod-like structures with a crystalline C3N4 tip. A formation mechanism for these nanorods is proposed whereby nanoparticles are first synthesized via rapid formation of an embryonic particle, followed by a slow growth, eventually leading to a one-dimensional nanorod structure.  相似文献   
952.
安装于紫金山天文台盱眙观测站用以观测近地天体的大型Schmidt望远镜,采用了平场Schmidt光学系统,改正镜通光口径为1m,球面反射镜口径为1.2m,焦距为1.8m,接收器用了4K×4K的高灵敏度CCD。本文叙述了该仪器光轴调整的方法及调整后观测获得的初步结果。叙述了望远镜光轴校正方法、校正结果、CCD靶面的调整及望远镜极轴高度、方位的调整及相应的照片。经实际观测的结果是:露光1s可拍到18等星;露光4s可拍到19.3等星;露光20s可拍摄到21.2等星。  相似文献   
953.
A physical model for mobility degradation by interface-roughness scattering and Coulomb scattering is proposed for SiGe p-MOSFET with a high-k dielectric/SiO2 gate stack. Impacts of the two kinds of scatterings on mobility degradation are investigated. Effects of interlayer (SiO2) thickness and permittivities of the high-k dielectric and interlayer on carrier mobility are also discussed. It is shown that a smooth interface between high-k dielectric and interlayer, as well as moderate permittivities of high-k dielectrics, is highly desired to improve carriers mobility while keeping alow equivalent oxide thickness. Simulated results agree reasonably with experimental data.  相似文献   
954.
根据密度泛函理论,用自洽迭代的方法求解二维方形量子点中有杂质时电子(N=1~12)的薛定谔方程,对绝对零度情况下处于基态电子的总能量进行了数值计算,并讨论了杂质对量子点中电子基态能量的影响,得出了方形量子点中多电子系统基态的一些性质.  相似文献   
955.
以武汉东湖为实验基地,通过对其水体的多次检测,获得了从2006年6月到9月4个月的东湖水体透射光谱,并与蒸馏水透射光谱进行比较,对东湖水富营养化程度进行了定性分析.采用一种新的测量方法得到叶绿素a浓度与677 nm和703 nm处相对强度的差值和比值有很好的线性相关性,建立了东湖水体叶绿素a含量的准确定量检测模型,为实现对东湖水实时、快速、准确监测提供了基础,为高精度遥感水质分析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956.
 采用有限元方法对钼基体上不同厚度(20~1 000 μm)金刚石膜的热残余应力进行了全面的模拟与分析,得出了它们在膜内分布的等值线图,研究了金刚石膜厚度尺寸对整个膜内的最大主拉应力和界面处每个应力分量最大值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整个膜内,最大主拉应力的位置出现在膜的表面、界面或侧面,其值随膜厚度的增加而增大;在界面处,最大轴向应力随膜厚度的增加而增大,而最大径向压应力、最大周向压应力和最大剪应力则随膜厚度的增加而减小,其中最大剪应力减幅较小;膜厚度越大时,以上各量随厚度增(减)的速度越慢。其结论对于在金刚石膜的制备中合理地选择厚度、有效地进行应力控制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957.
 针对螺旋线型脉冲形成线放电过程的匝间击穿问题,采用数值模拟的方法研究了影响螺旋线上轴向电场的因素,模拟结果表明:螺旋线的螺旋角越大、开关的上升沿越小、负载的阻值越小则越容易造成匝间击穿;针对输出波形的前沿上冲和下凹问题,通过数值模拟和实验方法研究了加速器内阻抗不匹配段对输出波形的影响,结果表明: 改变螺旋线与开关之间连接段的阻抗以及开关和二极管之间过渡段的阻抗,使之接近于螺旋线阻抗,并使电长度减小,可以消除波形的前沿上冲和下凹,得到近似方波的高电压脉冲输出。  相似文献   
958.
 采用不同量程的电子谱仪与LiF热释光探测器相配合,测量了飞秒激光 等离子体相互作用中产生的快电子能量分布。结果显示快电子能量分布的一致性和多个重要特征与国外同类实验和计算机模拟结果相似。快电子能谱在低能处产生凹陷是由于冷电子的回流产生的;几种加速机制共同作用是能谱在100~350 keV范围内出现平台的原因;快电子的有效温度较好地满足共振吸收的温度定标律是由于反射激光加速与共振吸收机制均是通过朗道阻尼或波破对电子进行加速的。  相似文献   
959.
数字光处理背投电视色度学特性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色度学的基本理论为基础,结合数字光处理光学引擎的工作原理,探讨了单片式数字光处理光学引擎的彩色显示原理和色温调节原理.提出了单片式数字光处理光学引擎色度学特性的理论计算公式,并利用该公式对夏新DL52HWT型投影电视光学引擎的显示三原色色度坐标、白场平衡的色度坐标和相关色温以及颜色复现误差等色度学特性进行了计算和分析,并对理论计算公式进行了验证.  相似文献   
960.
分布式冷热电三联供系统的单耗分析模型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基于"单耗分析"理论,建立了针对燃料为天然气的分布式冷、热、电三联产系统的常见运行模式下的多热源、多冷源的燃料单耗模型和成本单耗模型.利用该模型进行了案例计算,结果清楚地表明了系统各个环节燃料附加单耗的分布.通过对计算结果的分析,得出了一些有益的结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