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30篇
  免费   388篇
  国内免费   170篇
化学   192篇
晶体学   15篇
力学   83篇
综合类   24篇
数学   58篇
物理学   1616篇
  2024年   9篇
  2023年   48篇
  2022年   45篇
  2021年   62篇
  2020年   27篇
  2019年   64篇
  2018年   31篇
  2017年   66篇
  2016年   56篇
  2015年   48篇
  2014年   124篇
  2013年   101篇
  2012年   81篇
  2011年   88篇
  2010年   82篇
  2009年   87篇
  2008年   81篇
  2007年   78篇
  2006年   110篇
  2005年   122篇
  2004年   100篇
  2003年   75篇
  2002年   54篇
  2001年   52篇
  2000年   46篇
  1999年   35篇
  1998年   38篇
  1997年   20篇
  1996年   23篇
  1995年   21篇
  1994年   15篇
  1993年   14篇
  1992年   24篇
  1991年   18篇
  1990年   14篇
  1989年   19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4篇
  1985年   2篇
  198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8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28 毫秒
61.
合成并表征了一例2p-3d异自旋配合物[Co (hfac)2(NIT-PyzMe-PhCHO)](1),其中hfac=六氟乙酰丙酮,NIT-PyzMe-PhCHO=2-(3-(1H-咪唑-1-亚甲基)苯甲醛)-4,4,5,5-四甲基咪唑啉-1-氧基-3-氧化物。配合物1是单核结构,Co离子与直接配位的氮氧基团之间存在强的反铁磁耦合。此外,与磁弛豫相关的频率依赖的虚部信号证实了其单分子磁体行为。  相似文献   
62.
通过优化合金成分设计与改进速凝片铸技术、烧结技术,应用国内通用的工业生产烧结钕铁硼磁体的各类原材料,在工业生产线上实现了45UH高性能烧结钕铁硼磁体的批量生产。SEM观察和XRD分析结果表明:磁体具有比较高的取向度;其显微组织致密、精细而均匀,平均晶粒尺寸约为5μm。45UH烧结钕铁硼磁体的典型磁性能为Br=1.363 T,Hcb=1060 kA.m-1,Hcj=2140 kA.m-1,Hk=1625 kA.m-1,(BH)max=366.0 kJ.m-3;其Hcj/79.6 kA.m-1+(BH)max/7.96 kJ.m-3=72.8。在295~453 K温度区间,其剩磁与内禀矫顽力的温度系数分别为-0.108%.K-1和-0.486%.K-1。当L/D=0.7时,在473 K保持2 h磁体开路磁通不可逆损失为4.1%左右。批量生产的45UH烧结钕铁硼磁体,其常温磁性能优异,温度稳定性良好。  相似文献   
63.
对于合成化学家来说,通过合成策略调控单离子磁体的磁动力学是一项艰巨的任务。我们以三(2-羟基亚苄基)三氨基胍配体(L)合成了2例单核Dy(Ⅲ)配合物[Dy(L)2(H2O)2]ClO4·2H2O·2CH3CN·CH3OH(1)和[Dy(L)2(H2O)2]CF3SO3·4H2O·2CH3OH(2)。对其结构和磁性研究表明,不同的抗衡阴离子对于配合物12的动态磁行为有显著影响。2个配合物中,Dy(Ⅲ)中心都具有三角形十二面体D2d对称性,在零直流场下表现出单离子磁体的行为,其有效能垒分别为358 K(1)和309 K(2)。结构参数对比表明轴向位置的键长和键角微小变化对轴向配体场产生了显著的影响,而轴向配体场的微小变化导致了2个配合物交流磁性的差异。  相似文献   
64.
铜氧化物高温超导体的发现, 打破了基于电声子相互作用BCS理论所预言的超导转变温度极限, 掀开了高温超导材料探索和高温超导机理研究的序幕. 根据掺杂类型的不同, 铜氧化物超导材料可以分为空穴型掺杂和电子型掺杂两类. 受限于样品, 对电子型掺杂铜氧化物的研究工作远少于空穴型掺杂体系. 本文简要回顾有关电子型掺杂铜氧化物超导体近期研究成果, 通过对比电子型掺杂和空穴型掺杂铜氧化物的相图来阐明电子型掺杂铜氧化物的研究对探索高温超导机理的必要性, 并特别针对电子型掺杂样品制备中的关键因素“退火过程”展开讨论. 结合课题组最新实验结果和相关实验报道我们发现电子型掺杂铜氧化物超导体在制备过程中除受到温度和氧分压的影响外, 退火效果还受到界面应力的强烈调制. 在综合考虑样品生长过程中温度、气氛及应力等多种因素的基础上, 探讨了“保护退火”方法导致电子型体系化学掺杂相图变化的起因.  相似文献   
65.
利用和频光谱技术详细研究了磷酸钾缓冲溶液与带负电荷的生物仿生膜(d54-DMPG磷脂双层膜)相互作用的实时过程.通过监控CD2、CD3、磷脂分子头部的磷酸根以及羰基官能团的光谱信号随加入磷酸钾缓冲溶液的实时变化,获得了磷脂双层膜分子结构的动力学变化.结果表明K+能够结合到细胞膜上,并且很快地引起了CD2、CD3、磷脂头部磷酸根以及羰基官能团信号的变化.根据各官能团的和频信号响应,磷酸钾缓冲溶液很可能是通过在双层膜中形成环形气孔来与磷脂双层膜发生作用.该结果可以很好地解释磷酸钾缓冲溶液环境下的离子协助蛋白质的跨膜过程.  相似文献   
66.
随着超导技术的发展,大容量、高场强的高温超导磁体已成为未来超导磁体的主要发展方向。文中以10MJ高温超导环形磁体为研究对象,以磁体的总用线量为优化目标,采用二代YBCO带材进行了环形磁体的电磁优化设计,利用遗传算法和有限元建模获得了磁体的最小总用线量,分析了在满足磁体储能量的情况下,线圈的内直径和线圈个数对环形磁体临界电流、总用线量的影响。  相似文献   
67.
阐述了飞轮储能系统的基本结构,利用有限元分析软件ANSYS进行仿真分析,搭建模型进行磁悬浮力计算,并研究系统超导块与永磁体之间的间隙和半径等尺寸参数的改变对超导磁悬浮力大小的影响。在完成上述工作后,在原悬浮系统的基础上,在超导块外侧加上线圈,并分析线圈中所加电流密度大小的不同对超导磁悬浮力的影响。  相似文献   
68.
本文报道了一个含混合多齿螯合配体的四核Mn配合物Na2[MnIII2MnII2(pdmH)2(L)2(N3)2]·2CH3OH·2H2O(1·2CH3OH·2H2O,pdmH2为2,6-吡啶二甲醇,H2L为2,6-吡啶二甲醇与2,2-二吡啶酮水合物的脱水物),并对其进行单晶结构分析、红外、元素分析和磁性研究。单晶结构分析表明,该化合物属于三斜晶系P1空间群,分子中2个Mn2+、2个Mn3+及6个来自pdmH-或L2-配体的O原子构成1个双缺口立方烷结构。磁性研究表明Mn2+与Mn3+之间为弱的反铁磁性耦合作用(J1=-0.89 cm-1,J2=-1.13 cm-1),Mn3+离子之间为稍强的铁磁性耦合作用(J3=3.20 cm-1),基态自旋值S=2,交流磁化率研究表明,在所测试条件下,其虚部没有表现出单分子磁体所具有的频率依赖现象。  相似文献   
69.
第一过渡系中的顺磁性离子Cr、Mn/Mn、Fe/Fe、Co、Ni和Cu及抗磁性离子Co和Zn均可与Dy在多齿螯合配体配位下形成单分子磁体配合物。在本文中,我们阐述或汇总了几乎所有的第一过渡系金属-镝单分子磁体。对于由顺磁性第一过渡金属离子和Dy离子形成的配合物,有2个有趣的现象需要引起人们的注意:一是一些Cr-Dy配合物具有较高的阻塞温度和较大的矫顽场,这可归功于配合物内Cr离子和Dy离子之间较强的磁耦合作用(|J|>10 cm-1)。二是报道的Fe2-Dy配合物的能垒可达到319 cm-1(459 K),这在第一过渡系金属-镝单分子磁体中也是比较高的。这可能与Fe2-Dy中Dy具有较高的轴向对称性(D5h)有关,且从头计算表明该配合物中Dy的第一激发态也具有较高的轴向对称性。除了部分Cr-Dy和Fe-Dy配合物外,其他顺磁性第一过渡金属-Dy的能垒较低,这可能由配合物内顺磁离子间弱的磁耦合造成的。为了消除磁耦合对磁弛豫行为影响,近年来人们关注于使用抗磁性第一过渡金属离子与Dy构建单分子磁体配合物。相比其他核数的Zn-Dy配合物,三核Zn2Dy配合物被报道的数目最多且研究得最为深入,这可能与较易调控Zn2Dy中Dy配位几何对称性有关。最后,我们提出了几点关于进一步提升第一过渡系金属-镝单分子磁体的磁性能的建议,其中最为重要的是控制Dy配位几何的轴向对称性及Dy的基态mJ的电荷分布。对于第一过渡系金属-镝单分子磁体中的Dy离子,Dy基态mJ的电荷与配体的电荷之间的静电排斥应该降到最低。  相似文献   
70.
目前的失超检测的方法多针对超导线圈的直流工作状态。在交流损耗等实验研究及部分电力应用中,超导线圈将工作在交流通流状态。为了保障这种情况下超导线圈的安全,需要进行交流失超检测方法的研究。设计了用于高温超导线圈交流通流的失超检测方法,将桥路交流电压信号转换为直流信号后,对工作在交流通流情况下的超导线圈的失超状态进行判断。通过搭建实验平台进行了相关的实验。实验结果显示,采用这种方法能够有效地对工作在交流情况下的超导线圈进行失超检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