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417篇
  免费   946篇
  国内免费   785篇
化学   1278篇
晶体学   121篇
力学   252篇
综合类   114篇
数学   694篇
物理学   2689篇
  2024年   35篇
  2023年   116篇
  2022年   152篇
  2021年   142篇
  2020年   116篇
  2019年   177篇
  2018年   100篇
  2017年   154篇
  2016年   166篇
  2015年   200篇
  2014年   374篇
  2013年   290篇
  2012年   267篇
  2011年   293篇
  2010年   243篇
  2009年   265篇
  2008年   260篇
  2007年   206篇
  2006年   185篇
  2005年   151篇
  2004年   191篇
  2003年   153篇
  2002年   117篇
  2001年   130篇
  2000年   83篇
  1999年   74篇
  1998年   69篇
  1997年   64篇
  1996年   58篇
  1995年   63篇
  1994年   54篇
  1993年   39篇
  1992年   28篇
  1991年   31篇
  1990年   26篇
  1989年   34篇
  1988年   10篇
  1987年   8篇
  1986年   5篇
  1985年   7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5篇
  1982年   4篇
  195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14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593 毫秒
961.
介绍了光锥导光装置的优势,分析了影响光锥导光装置耦合效率的主要因素,得出了影响光锥导光装置耦合效率的理论模型误差曲线。以光锥端面反射损耗及光纤辐射损耗为主要误差源,测试了光锥导光装置的耦合效率及误差对耦合效率的影响;采用分光比标定的方法测量导光装置的耦合效率,消除了由于激光器输出能量变化给试验中脉冲能量测量环节带来的影响;根据试验测量数据,拟合出误差对耦合效率的影响曲线,通过与理论误差曲线进行对比,验证了理论模型的正确性,同时测得该耦合装置的耦合效率为70.26%。在激光束的入射角度误差〈5°,且在光纤耐受弯折允许范围内甩动光纤的情况下,总误差对耦合效率的影响〈10%,满足实际工程误差的允许范围。该耦合装置已经应用到实际工程中。  相似文献   
962.
聚合物驱油作为一种重要的三次采油方法,在国内外油气田开发中得到了广泛应用.聚合物驱油效果的好坏取决于多种因素,其中很重要的一个因素是聚合物的注入能力,这一因素直接决定了聚合物驱油的成败.本文利用实验方法研究了聚合物的分子质量、岩样的渗透率以及注入速度等因素对聚合物注入能力的影响.结果表明,聚合物溶液具有粘弹性,注入速度增大,注入性变差.同时聚合物分子量越大,岩心渗透率越低,聚合物注入性越差.对于孤岛中一区,平均孔隙半径与聚合物分子折算半径之比大于10时,聚合物可顺利注入地层.研究结果可用于指导现场聚合物的选取,从而有效保证聚合物的注入能力,使聚合物驱油达到预期效果.  相似文献   
963.
建立了一个考虑热阻、热漏和内不可逆性且热源和工质之间满足牛顿传热规律的不可逆Braysson热机模型。导出了该模型下输出功率、效率和生态学目标函数的表达式。计算了最大输出功率、最大效率和最大生态学目标函数及它们对应的参数值并通过图来反映它们的变化情况。讨论了热漏、内不可逆性对该热机各种性能参数的影响同时给出了一些重要参数的优化范围。所得结果对实际Braysson热机的优化设计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964.
木材正辛醇液化产物的红外光谱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溶剂溶解技术是生物质液化的重要过程之一。为了在温和条件下从生物质中生产高质量的液体燃料,有必要开发新型液化溶剂。而对液化产物的分析则是评价溶剂液化效果的主要途径。在不锈钢高压釜中进行杨木粉在酸化正辛醇中的液化反应,对液化产物先后用丙酮,正己烷萃取,得到液化残渣、重质油和轻质油。通过对液化残渣、重质油和轻质油的红外光谱分析考察了木材中纤维素、半纤维素和木质素的液化规律和转化机理。结果表明,木材液化油品是复杂的混合物,含有羟基、羰基、甲氧基、芳基和醚类化合物。纤维素/半纤维素比木质素更容易液化。纤维素/半纤维素主要转化为轻质油,而木质素液化产物主要是重质油。在150 ℃木质素液化降解生成小分子芳烃,继续升高液化温度导致小分子芳烃重聚合。  相似文献   
965.
不同变掺杂结构GaAs光电阴极的光谱特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定量研究变掺杂结构对阴极量子效率的作用效果,设计生长了两种不同掺杂方式的反射式梯度掺杂GaAs光电阴极,激活后测量了两者的光谱响应曲线。将光谱响应曲线转换为对应的量子效率曲线,对不同入射光波段的量子效率进行了拟合分析,得到了体现变掺杂结构贡献程度的变掺杂系数K值。研究发现,同一阴极材料对不同波段的入射光,其掺杂结构产生的作用效果各不相同。同时,不同掺杂结构光电阴极对于相同波段范围内的入射光,其作用效果也不相同。产生这些差别的根本原因,是由于不同掺杂结构下,材料中内建电场的位置和强度不同而造成的。该研究为评判不同掺杂方式下光电阴极的结构性能提供了有效的分析手段,对研究阴极变掺杂结构的优化设计具有非常重要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966.
水包油型微乳液相色谱分离激素类药物的影响因素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李宁  侯璇珠  杨雯  黄光亮  叶秀金 《色谱》2009,27(3):323-327
采用水包油型微乳液相色谱(MELC)分离了6种激素类药物(醋酸可的松、泼尼松龙、己烯雌酚、炔雌醇、醋酸氟轻松及黄体酮)。考察了微乳流动相的组成成分(包括表面活性剂的浓度、油相种类、有机添加剂种类)及固定相孔径等对分离的影响。实验得到的最佳分离条件: 色谱柱为Venusil ASB C18 (T)(粒径5 μm,孔径30 nm,250 mm×4.6 mm),微乳流动相为30 g/L十二烷基硫酸钠(SDS)-0.8%正辛烷-6.6%正丁醇,流速为0.8 mL/min,检测波长为254 nm,柱温为35 ℃。该方法可用于甾体药物及其制剂的分离鉴别以及快速测定。  相似文献   
967.
微生物燃料电池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刘宏芳  郑碧娟 《化学进展》2009,21(6):1349-1355
微生物燃料电池 (Microbial Fuel Cells,MFCs) 是一种利用微生物作为催化剂,将燃料中的化学能直接转化为电能的装置。本文首先简要介绍了MFCs 的发展简史和基本原理,针对MFCs 产电性能低的现状,分别从产电微生物、电池结构、质子交换膜(PEM)、电极以及电解液等方面着重综述了近几年有关提高MFCs 产电性能的研究进展。最后介绍了关于MFCs 的另一些有趣的研究方向:植物MFCs,生物阴极MFCs,以及污水脱氮和有毒废水处理。  相似文献   
968.
柔性钙钛矿太阳能电池因质轻、价廉的优点,有望实现大规模卷对卷应用生产和制成可穿戴移动式电源的目标,因而在有机-无机杂化钙钛矿太阳能电池研究领域占据着重要地位.目前该类电池的最高光电转换效率已超过16;.本文综述了近年以不同柔性基底材料制备的钙钛矿电池的研究进展,详细阐述了不同条件制备的电池各功能层及基底柔韧性对电池性能的影响,并探讨了未来柔性电池产业化面临的关键性问题,最后展望了柔性钙钛矿电池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969.
胡勋  吕功煊 《化学进展》2010,22(9):1687-1700
随着能源枯竭和环境日益恶化,利用可再生的生物质裂解油或其模型分子重整制氢逐渐引起人们重视。本文结合国内外重整制氢的研究进展,从催化剂、反应过程和反应机理三个方面对生物质裂解油及其模型分子(乙醇、乙酸、乙二醇、丙三醇、葡萄糖和苯酚等)水蒸气重整制氢研究现状进行了回顾。在重整催化剂方面主要对贵金属和过渡金属催化剂的研究进展进行了总结,对一些新的重整过程如液相重整等也进行了介绍。在反应机理方面主要是对乙醇、乙酸、乙二醇和葡萄糖在重整反应中的反应路径进行了归纳。此外,对水蒸气重整反应中遇到的问题如积碳和副产物的产生等也进行了详细的分析,并对生物质制氢未来发展的方向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970.
Earth penetration weapon (EPW) is applicable for attacking underground targets protected by reinforced concrete and rocks. With increasing impact velocity, the mass loss/abrasion of penetrator increases, which significandy decreases the penetration efficiency due to the change of nose shape. The abrasion may induce instability of the penetrator, and lead to failure of its structure. A common disadvantage, i.e. dependence on corresponding experimen- tal results, exists in all the available formulae, which limits their ranges of application in estimating the mass loss of penetrator. In this paper, we conduct a parametric study on the mass loss of penetrator, and indicate that the mass loss of penetrator can be determined by seven variables, i.e., the initial impact velocity, initial nose shape, melting heat, shank diameter of projectile and density and strength of target as well as the aggregate hardness of target. Further discussion on factors dominant in the mass abrasion of penetrator are given, which may be helpful for optimizing the target or the projectile for defensive or offensive objectives, respectively.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