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27篇
  免费   18篇
  国内免费   8篇
化学   4篇
力学   22篇
综合类   5篇
数学   144篇
物理学   78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9篇
  2021年   9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10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24篇
  2011年   20篇
  2010年   17篇
  2009年   13篇
  2008年   19篇
  2007年   13篇
  2006年   21篇
  2005年   9篇
  2004年   11篇
  2003年   15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5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荡秋千只靠自身,如何使秋千荡得越来越高呢?有一个简单的方法,那就是在最高处蹲下,在最低处站起.读者不仿一试.  相似文献   
62.
2004年全国高中联赛第4题:设O点在△ABC内部,且有(?)+2(?)+3(?)=(?),则△ABC的面积和△AOC面积之比().(A)2(B)3/2(C)3(D)5/3答案设D、E分别为AC、BC的中点,因(?)+2(?)+3(?)=(?)(?)+(?)=-2((?)+(?))2(?)=-4(?)  相似文献   
63.
文[1]给出了三角形重心的两个性质,文[2]给出了三角形旁心的两个性质,文[3]给出了三角形外心的两个性质.读后深受启发,笔者对文[1][2][3]做了进一步的研究,得到了三角形两个统一的向量性质.性质1 经过△ABC所在平面上的一点O(不在顶点A上),任作一直线l,分别交边AB,AC所在直线于M,N两点,且→=m→(AB),→(AN)=n→(AC),用SA、SB、Sc、S分别表示△OBC、△OAC、△OAB,△ABC的面积(下文同),则(1)当点O落在区域①②时,有SB/m+SC/n=S.(2)当点O落在区域③时,有SB/m+SC/n=-S.(3)当点O落在区域④⑦时,有SB/m-SC/n=-S.(4)当点O落在区域⑤⑥时,有SB/m-SC/n=S.  相似文献   
64.
文[1]得到△ABC与△A1B1C1有相同重心的充要条件为 1/1+λ+t/1+t=1/1+μ+λ/1+λ=1/1+t+μ/1+μ  相似文献   
65.
徐平 《物理通报》2007,(2):15-17
近年来,高考光学部分考查的重心由几何光学向物理光学转移,光的干涉是物理光学的重点内容.本文针对学生易错、难懂的问题,谈谈紧扣光程差和应用能量观点,突破光的干涉教学难点,降低教学难度的一些尝试.  相似文献   
66.
再议三角形重心性质的空间拓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1]根据三角形重心向量的一个性质给出了其在空间中的拓广,受此启发,经笔者研究发现了三角形的又一个重心向量性质及在空间中的拓广.  相似文献   
67.
基于点光源照度函数测距原理,提出了一种利用相对照度测距圆重叠区重心估计的定位方法。通过探测器与光源投影点的照度比来测量探测器与光源投影点之间的距离,并建立以投影点为圆心的测距圆方程;将三测距圆的公共重叠区域的重心作为探测器位置的估计值,求出该公共重叠区域重心位置即可实现定位;实验中以LED模拟点光源,采用所提出的方法,定位误差约为3.51cm。实验验证了本方法可实现快速、精确地室内定位。  相似文献   
68.
结合理论力学重心测量理论,研发了一套人体一维重心测量实验教学装置,并结合实验装置,设计了人体重心一维测量实验教学项目。实验项目能够使学生掌握静力学、重心测量、人体环节转动惯量计算的基本原理,构建静力学知识体系,培养创新性思维。而且学生能够作为被测对象参与实验,增加了实验的趣味性、提高了学生对实验项目的参与度,激发了学生对实验内容的兴趣和思考,提高了教学质量。  相似文献   
69.
构造力学模型,利用力学概念与方法,通过比较重心坐标或转动贯量获得Jordan不等式的几个新推广.  相似文献   
70.
史嘉 《中学生数学》2012,(15):24-25
向量回路法是基底法(相对于坐标法而言)的灵活运用.因为平面上任意两个不共线的向量都可以作为基底,所以,我们没有必要一上来就确定谁是基底,而是走着瞧,谁用着方便就选谁,感觉有点像打游击战.许多文章对用回路法解答垂直和平行问题深有论述,本文尝试用回路法解答不等式和最大值、最小值问题.例1设P为△ABC内任意一点,G为其重心.求证:PA2+PB2+PC2≥GA2+GB2+GC2.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