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649篇
  免费   582篇
  国内免费   343篇
化学   196篇
晶体学   27篇
力学   857篇
综合类   75篇
数学   747篇
物理学   1672篇
  2024年   13篇
  2023年   47篇
  2022年   63篇
  2021年   63篇
  2020年   53篇
  2019年   86篇
  2018年   40篇
  2017年   80篇
  2016年   79篇
  2015年   91篇
  2014年   177篇
  2013年   123篇
  2012年   178篇
  2011年   176篇
  2010年   196篇
  2009年   195篇
  2008年   219篇
  2007年   139篇
  2006年   117篇
  2005年   156篇
  2004年   144篇
  2003年   136篇
  2002年   136篇
  2001年   114篇
  2000年   78篇
  1999年   75篇
  1998年   86篇
  1997年   77篇
  1996年   77篇
  1995年   60篇
  1994年   60篇
  1993年   56篇
  1992年   42篇
  1991年   31篇
  1990年   40篇
  1989年   34篇
  1988年   6篇
  1987年   13篇
  1986年   6篇
  1985年   4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3篇
  1982年   2篇
  198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57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5 毫秒
991.
In this paper, a recently introduced cellular automata (CA) model is used for a statistical analysis of the inner micro-scopic structure of synchronized traffic flow. The analysis focuses on the formation and dissolution of clusters or platoons of vehicles, as the mechanism that causes the presence of this synchronized traffic state with a high flow. This platoon formation is one of the most interesting phenomena observed in traffic flows and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both in manual and automated highway systems (AHS). Simulation results, obtained from a single-lane system under periodic boundary conditions indicate that in the density region where the synchronized state is observed, most vehicles travel together in pla- toons with approximately the same speed and small spatial distances. The examination of velocity variations and individual vehicle gaps shows that the flow corresponding to the synchronized state is stable, safe and highly correlated. Moreover, results indicate that the observed platoon formation in real traffic is reproduced in simulations by the relation between vehicle headway and velocity that is embedded in the dynamics definition of the CA model.  相似文献   
992.
Large-scale molecular dynamics simulations are used to study the dynamic processes of a nano-droplet impacting on hydrophobic surfaces at a microscopic level. Both the impact phenomena and the velocity distributions are recorded and analyzed. According to the simulation results, similar phenomena are obtained to those in macro-experiments. Impact velocity affects the spread process to a greater degree than at a level of contact angle when the velocity is relatively high. The velocity distribution along the X axis during spread is wave-like, either W- or M-shaped, and the velocity at each point is oscillatory; while the edges have the highest spread velocity and there are crests in the distribution curve which shift toward the edges over time. The distribution along the Y axis is 〈- or 〉-shaped, and the segments above the middle have the lowest decrease rate in the spreading process and the highest increase rate in the retraction process.  相似文献   
993.
<正>《物理学报》2014年第63卷第8期第083401页《C60轰击石墨烯的瞬间动力学》一文中,因作者疏忽导致在速度换算方面出现错误,涉及到文章中所有换算过的速度和相关的描述图,特此更正,并诚挚向读者致歉.期刊网上此文的电子版已做相应更正.更正1对于正文中所涉及的速度参数和部分图表(包括图2,3,5和6)中所标示的速度参数都需要增加1个数量级,如0.5 km/s更正为5.0 km/s,1.0 km/s更正为10.0 km/s,1.5 km/s更正为15.0 km/s,2.0km/s更正为20.0 km/s等,以此类推.  相似文献   
994.
侯旺  于起峰  雷志辉  刘晓春 《物理学报》2014,63(7):74208-074208
提出一种基于分块速度域的迭代红外运动目标检测算法来解决传统算法计算量巨大这一难题.首先,采用二维最小均方差滤波器对红外序列图像进行滤波,获得包含弱小目标以及残差的红外序列图像.然后,通过在序列图像块的速度域上应用改进的迭代运动目标检测算法进行能量累积,从而将弱小目标的运动速度在速度域进行累积增强,达到检测弱小运动目标的目的.最后在解算出的速度值附近进行搜索,得到弱小目标运动的精确速度.利用此速度进行空域能量累积,得到叠加图像,在此图上进行目标检测.与传统方法相比较,几组实验结果显示,本文提出的方法大大缩短了检测的时间,而且本文方法的检测效果也较好.  相似文献   
995.
LiF单晶的高压折射率及窗口速度的修正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平板撞击实验,采用激光干涉测试技术,研究了1 550nm波长下LiF单晶的高压折射率与窗口速度的修正关系,实验压力范围为38~124GPa,拓展了现有1 550nm波长下LiF单晶的高压折射率数据,给出了124GPa压力范围内1 550nm波长下LiF窗口速度的线性修正方程。研究结果可为分析冲击压缩实验中通过加窗激光多普勒探针测试技术获得的样品界面速度的数据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96.
设计并组建了一种阵列式光幕靶测试系统,主要用于测试战斗部正常破片的速度以及破片群分布,尤其是小破片群速度及破片群分布。介绍了激光光幕靶的测试原理,利用该光幕靶进行了室外爆炸动态实验测试,并对实验结果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该光幕靶能够精确测量尺寸为5mm的破片速度及破片群分布。  相似文献   
997.
脉冲功率驱动源作为磁驱动加载的重要手段,通过调整其电路参数可调节负载电流波形,实现对样品无冲击准等熵加载。在"阳"加速器上,开展了一系列轴对称结构和带状结构构型的磁驱动平面飞片发射实验,电极材料采用不锈钢和LY-12铝。实验中测量了进入负载的电流历史和电极后自由面速度历史,并通过时序控制将两者时间关联起来。本文以测量到的电流历史数据为基础,引入负载电流分布系数,并结合已知的LY-12铝的状态方程数据,计算电极后自由面速度历史和飞片速度历史。通过实验测量自由面速度历史校验负载各个位置的电流分布系数。另外,基于装置参数和实验数据确定了考虑负载电感变化的装置等效电路模型,形成了计算样品压力加载历史和电极后自由面速度历史估算程序。此外,初步分析不同厚度电极的自由面速度历史,获取了电极材料的准等熵加载波剖面信息,观察到一系列准等熵加载下材料动力学性能引起的物理现象。  相似文献   
998.
以激光驱动飞片速度场诊断为例,展示线面同时成像任意反射面速度干涉仪(VISAR)技术在超高速碰撞研究中的应用前景。将传统VISAR改为成像干涉结构,用变像管扫描相机和高速光电分幅相机分别记录作为信号载体的梳状干涉条纹随时间的变化,实现靶面一条线上各点速度历程和多个时刻二维靶面上所有点速度相对分布的测量。所研制的线面同时成像VISAR具有10μm的空间分辨和约15m/s的速度分辨能力。用其测量了激光驱动铝膜飞片的速度场,直观给出飞片的演化发展过程。实验结果表明,线面同时成像VISAR技术可以为激光驱动飞片、超高速碰撞等领域的理论研究和数值模拟提供有效比对实验数据。  相似文献   
999.
为了增加回旋管的功率,采用双注磁控注入电子枪产生相对论电子注。与双阳极磁控注入电子枪相比,双注磁控注入电子枪产生双束电子注,在不影响电子注质量的基础上,增加电子枪的电流;电子枪产生相同电流时,双注磁控注入电子枪电子注电流小,电子注电子之间的空间电荷效应小,能够降低电子注的速度零散,提高电子注的质量。采用MAGIC软件数值模拟双注磁控注入电子枪,设计出一支大束流、低速度零散的双注磁控注入电子枪。  相似文献   
1000.
根据绝热压缩和角动量守恒理论对55GHz双阳极磁控式注入枪进行了初始参数的设计,并利用自主研发的三维粒子模拟软件CHIPIC对其进行数值模拟,通过改变阴极半径、电子注电流、阴极磁场等参数来分析其对磁控注入式电子枪输出结果的影响。最终通过优化参数和综合因素的考虑,得到了横纵速度比为1.44、最大速度零散为5.8%的高性能电子束,能够很好满足55GHz回旋振荡管对电子束的要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