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8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29篇
化学   63篇
晶体学   9篇
力学   4篇
综合类   2篇
物理学   12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5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9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11篇
  1993年   5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沉淀剂对CuO超细粉体形态与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采用Cu(NO3)2为原料,分别以NH4HCO3、NH3·H2O、NaOH及NaOH与Na2CO3的混合液为沉淀剂,制备了CuO超细粉体,借助XRD、SEM、FT IR、TG DTA、TPR等技术对粉体形态结构与活性等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沉淀剂对CuO超细粉体的粒径、形貌、催化活性和氧化能力有显著影响;含Na+沉淀剂制备的CuO粉体的各种性能均优于含NH4+的沉淀剂,前者所得粉体具有晶粒细小、粒度分布均匀、比表面积大、催化活性高、氧化能力强等特点;由NaOH与Na2CO3混合液沉淀剂得到的Cu2(OH)2CO3前驱体,热解制备CuO超细粉体简便易行。  相似文献   
22.
报道了用化学共沉淀法制备掺杂 Ca、Ni、Nb、Mn钛酸铅超细陶瓷粉末的方法。制得的粉料化学式为 :Pb0 .75Ca0 .2 5[(Ni1 / 3 Nb2 / 3 ) 0 .0 8Ti0 .91 2 Mn0 .0 0 8] O3 ,粒径小于 0 .1μm,所有的掺杂元素均能定量掺入。  相似文献   
23.
Ultra-fine powder surface modification (UPSM) is a keytechnology for its preparation, involving organic chemistry, solid-state physics, surface and colloidal chemistry, polymer chemistry and physics, and the science and technology of particles. Such publication has been rare, and there lies the value of the present book.  相似文献   
24.
以硝酸盐和EDTA(乙二胺四乙酸)为原料,用金属-EDTA螯合物热分解法制备均匀性好的Pb(Zr,Ti)O_3超细粉,经FT-IR光谱,热分析,X射线衍射分析和透射电镜等方法研究表明:硝酸根离子可加速金属-EDTA螯合物的热分解,仅在250C时便有Pb(Zr,Ti)O_3相生成,除PbO外不生成其它中间相,随着温度进一步升高,中间相PbO逐渐消失,经700C1h煅烧所得到的单一Pb(Zr,Ti)O_3相超细粉,平均粒径为34nm。  相似文献   
25.
草酸盐沉淀法制备超细氧化铈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研究了草酸盐沉淀法制备超细氧化铈粉体的工艺.通过正交实验,研究了沉淀方式、沉淀剂的浓度、硝酸铈的浓度、反应温度、滴加速度等沉淀条件对氧化铈颗粒粒径的影响,找出了制备纳米氧化铈的最佳沉淀工艺条件.利用DTA/TG对氧化铈样品前驱体的热分解行为进行了分析,研究了培烧和干燥条件对氧化铈粒径和比表面积的影响,由此确立了制备氧化铈合适的焙烧和干燥条件.结果表明采用草酸盐反向沉淀法可以得到超细氧化铈粉体,其体积中心粒径D50为1.011μm、比表面积为42.69m2·g-1,晶体结构为立方晶系,CAF2萤石型结构,形状呈薄片状,分散性较好.  相似文献   
26.
采用碳酸氢铵为沉淀剂合成了碱式碳酸钇沉淀前驱体,研究了的前躯体的煅烧工艺对氧化钇粉体性能及烧结氧化钇陶瓷组织、致密化行为以及透光率的影响。在1000℃煅烧6 h获得的超细粉体,经过在氢气介质中1750℃保温3 h烧结后,获得组织均匀,无残余气孔,透光率高的氧化钇陶瓷。  相似文献   
27.
超细粉煤灰吸附亚甲基蓝的机理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西安西郊热电厂粉煤灰(XFA),西安灞桥热电厂粉煤灰(BFA)和陕西渭河电厂粉煤灰(WFA)为原料,球磨后经旋风分级再用布袋收集逸出物分别得到超细粉煤灰XUFA、BUFA和WUFA。研究了超细粉煤灰对亚甲基蓝的吸附动力学、热力学以及pH值对吸附的影响。结果表明,超细粉煤灰对亚甲基蓝的吸附性能明显好于原粉煤灰。超细粉煤灰对亚甲基蓝的吸附性能按顺序为WUFA>XUFA>BUFA。粉煤灰颗粒粒度、比表面积和活性组分(SiO2 Al2O3)含量是影响粉煤灰吸附性能的主要因素。WUFA对亚甲基蓝的吸附符合Langmuir吸附等温式,而XUFA和BUFA对亚甲基蓝的吸附符合Freundlich吸附等温式。超细粉煤灰对亚甲基蓝的吸附均符合二级吸附动力学模型,吸附过程由颗粒内扩散过程控制。当溶液pH由2增加到8时,超细粉煤灰吸附量增加,后随pH值增加,吸附量略有下降。  相似文献   
28.
以蔗糖为燃料、硝酸锌为氧化剂/锌源,采用溶液燃烧法合成ZnO超细粉体。采用XRD、SEM、比表面分析仪和分光光度计等检测设备,研究了点燃温度对合成ZnO粉体的物相组成、微观形貌、比表面积和光催化等性能影响,探讨了合成ZnO粉体对甲基橙光催化的作用机理。结果表明:在点燃温度400~700℃,均可合成棒状的ZnO超细粉体、平均径向尺寸小于150 nm;合成ZnO粉体均具有较高光催化性能,并且在点燃温度为500℃时,合成的ZnO粉体具有最大的比表面积(24.83 m2/g)和最佳的光催化性能,在高压汞灯照射60 min条件下,对甲基橙溶液(10 mg/L)的降解率可达98.2%,且反应符合一级动力学规律。  相似文献   
29.
以NH4Al(SO4)2与NH4HCO3为原料,采用共沉淀法制备出前驱物碳酸铝铵(AACH),并煅烧得到超细α-Al2O3粉末. 研究了pH值、滴加速度及醇水混合溶剂等因素对反应产物的影响,并对前驱物AACH的高温相变过程和α-Al2O3籽晶对θ-Al2O3→α-Al2O3相变的影响进行了分析.利用XRD、TEM和BET等对粉体的性能进行表征.结果表明:在醇水混合溶剂中控制反应体系的pH值为9~10,将硫酸铝铵溶液以<18 mL/min的速度滴入碳酸氢铵溶液,可合成颗粒细小、粒度分布均匀且分散性优异的AACH前驱物.不含籽晶的AACH煅烧时α相完全转化温度为1150 ℃,获得α-Al2O3粒径约为100 nm,而α-Al2O3籽晶的加入可将完全转变温度降至1050 ℃,获得的α-Al2O3粒径约为70 nm.  相似文献   
30.
pH值对沉淀法制备Cu2(OH)3Cl-CuO超细粉体催化活性的影响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超细粒子因其具有明显的体积效应和表面效应,在催化、功能材料等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1~3],这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其制备科学的发展。超细粒子的制备方法较多,通常分为物理法、化学法和综合法三大类。其中化学沉淀法是一种最经济、最常用的制备超细氧化物粉体的方法。目前,采用沉淀法制取CuO系列催化剂多以Cu(NO3)2 为原料,而以其它二价铜盐为原料来考察制备条件对所得粉体催化活性影响的研究报道尚少[4,5]。为此,我们以CuCl2 为原料,采用沉淀法制备CuO 催化剂,结果意外地得到了一种对分解H2O2 具有极高催化活性的Cu2(OH)3Cl-CuO超细粉体,并发现反应液pH 值是控制该粉体物相、粒子大小及催化活性的关键。此结果为Cu 系催化剂的研究、开发,特别是对O2 电极催化材料的制备提供了有价值的信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