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22篇
  免费   254篇
  国内免费   56篇
化学   19篇
晶体学   4篇
力学   32篇
综合类   7篇
数学   19篇
物理学   651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19篇
  2022年   10篇
  2021年   10篇
  2020年   9篇
  2019年   23篇
  2018年   9篇
  2017年   13篇
  2016年   20篇
  2015年   17篇
  2014年   30篇
  2013年   29篇
  2012年   18篇
  2011年   28篇
  2010年   23篇
  2009年   39篇
  2008年   50篇
  2007年   44篇
  2006年   43篇
  2005年   47篇
  2004年   35篇
  2003年   23篇
  2002年   24篇
  2001年   30篇
  2000年   21篇
  1999年   24篇
  1998年   17篇
  1997年   20篇
  1996年   11篇
  1995年   8篇
  1994年   8篇
  1993年   7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7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3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3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81 毫秒
41.
飞秒和纳秒脉冲作用下等离子体X射线辐射特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钟方川  邓健 《光学学报》1999,19(3):64-368
对飞秒和纳秒激光作用下的Al和Cu等离子体的X射线辐射进行了测量,分析和比较。实验结果表明在飞秒激光脉冲下等离子体X射线峰值向短波方向移动。  相似文献   
42.
氩团簇高信噪比13—23nm软x射线辐射谱实验观察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用150fs的掺钛蓝宝石激光系统, 在功率密度约为5×1015 W/cm2时 激励氩(Ar)团簇,利用具有空间分辨能力的平场光栅谱仪观察到13—23nm波段Ar的软x射线谱,并观察到Ar的11阶离子谱线.在较宽的激光脉宽和较低的激光功率密度情况下,通过激励Ar团簇,获得 了Ar的高阶电离度的实验结果,且谱线的信噪比明显好于光场感应电离的情况,说明团簇的 形成大幅度地提高了激光能量的吸收效率. 关键词: Ar团簇 超短强激光 软x射线辐射  相似文献   
43.
曾贵华  余玮  沈百飞  徐至展 《物理学报》1997,46(6):1131-1136
研究了超短脉冲强激光在等离子体通道中传播时产生的自生磁场.利用相对论动量方程和泊松方程及安培定律得出自生磁场的一个基本公式,在此基础上解析并数值研究了通道中产生的自生磁场的特性和结构,初步探讨了超短脉冲强激光在等离子体中传播时形成的排空效应对自生磁场的影响,并分析了产生自生磁场的机制 关键词:  相似文献   
44.
基于非线性FP腔(NOLF)双稳效应,提出一种利用掺铒光纤放大器(EDFA)及NOLF对经DSF压缩后的超短光脉冲进行消基座的方案.利用耦合模方程,分析了NOLF的消基座特性.结果表明,通过合理选择NOLF的反射率、入射脉冲的中心频率与NOLF的共振频率的失谐量及EDFA的增益,可使脉冲的基座能量比减小一半. 关键词: 超短光脉冲 消基座 非线性FP腔 光学双稳 掺铒光纤放大器  相似文献   
45.
飞秒激光脉冲与金属光阴极相互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刘运全  张杰  梁文锡 《中国物理》2005,14(8):1671-1675
本文从理论上分析了飞秒激光与光阴极相互作用过程,采用双温模型分析了飞秒激光脉冲辐照下金属薄膜的温度效应。通过建立一个简单的光电效应模型,获得了最佳的金属光阴极厚度,通过该模型可以发现,产生的光电流对在飞秒激光脉冲辐照下的电子温度和晶格温度有着很大的依赖关系。  相似文献   
46.
非腔长匹配相干叠加脉冲锁模激光器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王清月  沈家强 《物理学报》1994,43(8):1289-1294
  相似文献   
47.
荷兰和日本的物理学家利用圆极化超短激光脉冲首次实现激光对磁比特的直接写入.通常的磁光存贮设备,激光是无法直接对磁存贮单元进行读写的,必须有磁装置的辅助.而这种用激光直接写磁比特的方式,比目前最快的磁存贮器还要快5万倍,这个进展将导致低价位超高速全激光磁硬盘的出现.  相似文献   
48.
报道了利用掺钛蓝宝石飞秒激光器产生重复频率为80MHz,脉宽为10fs的超短激光脉冲在10cm长光子晶体光纤产生超连续谱的实验,获得展宽范围为450nm到1100nm的连续谱。实验中观察到孤子自频移和高阶孤子分裂现象,非孤子辐射与随后光谱向短波方向的拓展有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49.
余道杰  雷顺天  贺凯  张霞  郭柏森  柴梦娟 《强激光与粒子束》2023,35(5):053001-1-053001-7
电源分配网络是无人机定位系统工作的基础单元,也是电磁干扰薄弱环节,电源分配网络(PDN)传导耦合干扰效应是导致定位系统故障的主要原因。为了提高定位系统电磁干扰敏感度预测模型的精度,基于泰勒级数对非线性系统的描述方法,将泰勒级数行为级模型系数表征为与干扰频率相关的函数,建立无人机定位系统PDN电磁干扰响应预测模型,分析预测PDN在受干扰情况下的非线性直流偏置电压。研究结果表明:在250~400 MHz电磁干扰范围内,基于泰勒级数的PDN电磁干扰响应预测模型可以对PDN在电磁干扰作用下的非线性直流偏置进行准确预测,预测误差在3%以内。  相似文献   
50.
针对无人水下航行器(UUV)与无人水面艇(USV)协同作业时水下导航性能受惯导设备(INS)影响较大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超短基线水声定位(USBL)的USV/UUV协同导航方法。首先,以USV上的高精度INS和GNSS组合后的导航结果作为基准,利用USBL测量得到的USV和UUV相对位置和姿态,再结合UUV的INS误差方程,建立了INS/GNSS/USBL/INS滤波的状态方程和观测方程,实现了多源导航信息的融合,有效提升了UUV水下导航精度。其次,针对USV和UUV航行过程中USBL因存在信号盲区带来的两者无法通信、定位导致协同导航不稳定的问题,采用基于视线法的PID控制方法实时改变USV的航向和航速,保证了USV、UUV航行过程中两者始终处于水声信号有效的通信、定位距离和角度范围内。仿真和海上实验结果表明,UUV在与USV协同导航后的位置误差小于10 m;USV和UUV航行过程中,相对距离和角度保持在设定的USBL有效通信定位距离和角度范围内,距离误差小于15 m,角度变化小于1°,提出的方法可以使USV和UUV协同导航更稳定、连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