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205篇
  免费   1527篇
  国内免费   5731篇
化学   9704篇
晶体学   70篇
力学   108篇
综合类   192篇
数学   204篇
物理学   4185篇
  2024年   60篇
  2023年   227篇
  2022年   301篇
  2021年   291篇
  2020年   238篇
  2019年   293篇
  2018年   204篇
  2017年   286篇
  2016年   299篇
  2015年   326篇
  2014年   662篇
  2013年   574篇
  2012年   604篇
  2011年   670篇
  2010年   632篇
  2009年   731篇
  2008年   750篇
  2007年   665篇
  2006年   704篇
  2005年   691篇
  2004年   648篇
  2003年   576篇
  2002年   510篇
  2001年   478篇
  2000年   420篇
  1999年   347篇
  1998年   293篇
  1997年   314篇
  1996年   263篇
  1995年   228篇
  1994年   266篇
  1993年   177篇
  1992年   182篇
  1991年   154篇
  1990年   122篇
  1989年   131篇
  1988年   33篇
  1987年   30篇
  1986年   34篇
  1985年   17篇
  1984年   17篇
  1983年   8篇
  1982年   4篇
  1959年   1篇
  195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21 毫秒
941.
在模拟生理条件下,运用荧光光谱、激光闪光光解(LFP)和分子对接等技术研究了8种具有抗肿瘤活性的嘧啶衍生物(PDs,其中PDs A 5-FU为成药,PDs B-H为实验室自制)与人血清白蛋白(HSA)的相互作用.利用Stern-Volmer方程和激光闪光光解技术分析了PDs对HSA的荧光猝灭机制,PDs A和B为静态猝灭,PDs G和H为动态猝灭.用双倒数曲线法得出5种PDs与HSA的结合常数Ka和结合位点数n,在测定条件下5种PDs与载体结合位点数均为1,且均以弱结合力结合,通过热力学参数ΔH,ΔS和ΔG推测出PDs B,C和E与HSA之间的作用力为静电作用力和疏水作用力,PDs A和D与HSA之间的作用力是氢键和范德华力,分子对接结果与其一致.根据F9rster非辐射能量转移理论(FRET)分析了HSA和PDs之间的结合距离(r),其结果均小于4 nm,符合能量转移理论.进一步利用同步荧光、三维荧光和圆二色光谱考察了PDs与HSA结合过程中HSA空间构象的变化,结果显示,仅PDs A和C对HSA的芳香族氨基酸周围的疏水性略有增强作用.体外实验结果表明,HSA可以作为优良的载体来运输和储存PDs A~E,这为嘧啶衍生物的后续研究提供了可参考的实验数据.  相似文献   
942.
采用表面接枝法对四氧化三铁纳米粒子表面进行功能化修饰,以二甲基丙烯酸乙二醇酯(EGDMA)为交联剂,偶氮二异丁腈(AIBN)为引发剂,成功制备了对邻苯二甲酸二丁酯(DBP)具有特异识别性能的磁性表面印迹聚合物(MMIPs).利用扫描电镜、透射电镜、振动样品磁强计、元素分析、红外光谱等对其进行表征.BET测试结果表明,MMIPs的比表面积(380 m2/g)大于MNIPs(324 m2/g).吸附动力学、等温线模型分析显示,MMIPs对DBP的Sips等温线模型相关系数R2=0.999,动力学Pseudo-second-order 模型相关系数(R2)为0.9797.对邻苯二甲酸二烯丙酯(DAP)、DBP和邻苯二甲酸二(2-乙基己基)酯(DEHP)的印迹因子分别为1.53、2.21和1.39,对DBP具有较高的印迹因子和较好的识别性能.磁性分子印迹聚合物经5次再生后,对DBP的吸附能力仅下降了12.3%,表明再生循环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943.
采用N,N′-亚甲基双丙烯酰胺(MBA)为功能单体、钯纳米粒子为掺杂剂、马来松香丙烯酸乙二醇酯为交联剂,在玻碳电极上热聚合具有三甲氧苄啶(TMP)识别性能的钯纳米材料修饰的分子印迹传感膜.采用扫描电镜及红外光谱对合成的钯纳米材料、印迹传感膜的形貌及其结构进行了表征;采用循环伏安法(CV)、交流阻抗法(EIS)对钯纳米粒子掺杂的印迹电极与无掺杂电极的电化学性能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纳米粒子掺杂的印迹电极与无掺杂电极的表面形貌及电化学性能明显不同.差分脉冲伏安法(DPV)表征结果表明,TMP的浓度在5.0×10-7~4.0 ×10-3 mol/L范围内与脉冲峰电流呈良好的线性关系(R=0.9995),检出限为3.2×10-8 mol/L (S/N=3).此钯纳米粒子掺杂的印迹传感器具有较高的灵敏度.即时电流测定结果表明,新诺明(SMZ)、磺胺嘧啶(SDZ)、葡萄糖 (Glu)、尿素 (Urea)对三甲氧苄啶(TMP)的测定不产生干扰.将此印迹传感器用于实际样品中TMP的检测,加标回收率为96.8%~102.0%.  相似文献   
944.
氟固相萃取(Fluorous solid-phase extraction,FSPE)是一种基于全氟化合物之间氟-氟相互作用的固相萃取技术,通过在目标分子上进行氟标签衍生,利用高氟化固相吸附剂实现特异性的分离纯化.这一技术在有机合成、催化,以及化学和生物分离分析等诸多领域应用广泛.近年来,由于氟固相萃取和生物质谱技术之间良好的兼容性,两者联用结合的分析方法受到了研究者的广泛关注.本文在简要介绍氟固相萃取技术原理的基础之上,重点综述了其在生物质谱分析领域中的应用,并对其发展前景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945.
Simulation for surface self-nanocrystallization under shot peening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Driven by high frequency and multi-directional shot peens, dislocations of various orientations proliferate into the metal, and accumulate in high density in the surface layer of a shallow depth. Migration, generation and annihilation of dislocations dictate the evolution of mobile dislocation density. Simulation for the experiment of pure iron under repeated shot peen flux of 800 times per square millimeter is carried out, and a dislocation density up to 2.17×1011 mm−2 is achieved. Dislocations of such density in the surface layer are shown to be capable of forming nano-grains whose size is about 10 nm. Molecular dynamics simulation verifies the formation of nano-grained metals at such dislocation density level. The dislocations are first regrouped to form subcrystallites, then combined to form stable nanocrystallized grains after sufficiently long time of relaxation. The project supported by the National Natural Science Foundation of China (10121202)  相似文献   
946.
薄膜润滑中的应力偶效应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利用应力偶理论计算了薄膜润滑的膜厚特性.计算结果表明:应力偶的作用相当于增加润滑剂粘度,其可以增加油膜厚度,提高承载能力;同时应力偶作用依赖于油膜尺寸,润滑油膜越低,其影响越明显.  相似文献   
947.
用分子动力学方法模拟凝聚介质中一维分子链上的激波传播,以得到与冲击压缩实验相一致的结果。通过比较分子链上的孤立波解与激波的实验结果,提出对分子间Morse作用势进行与考虑量子效应相一致的修正,从而使分子动力学模拟得到的激波Us-Up关系与实验结果在波后粒子速度达到声速的范围内一致。  相似文献   
948.
949.
以氧化改性活性炭为载体,用浸渍法制备了系列VOSO4/活性炭催化剂(VO/ACO). 采用FT-IR、XRD、ICP和比表面及孔结构测定等表征了催化剂组成与结构. 考察了VO/ACO催化剂在常压分子氧氧化乳酸乙酯中的催化作用. 结果表明, 氧化活性炭是氧钒催化剂的有效载体,以pH=3的VOSO4溶液浸渍得到的VO-3/ACO催化剂具有优良的催化性能, 在二氯乙烷中常压,80 ℃ 反应18 h, 乳酸乙酯转化完全, 丙酮酸乙酯的选择性达95.2%. 催化剂重复使用三次后的性能基本保持不变.  相似文献   
950.
在pH 1.52的Clark-Lubs缓冲介质中,固绿与血清白蛋白作用,在室温下能迅速结合形成复合物,其最大吸收波长为670 nm,以此反应为基础并结合流动注射技术,提出了血清蛋白质的光度测定法。牛血清白蛋白(BSA)和人血清白蛋白(HAS)质量浓度在5~110 mg·L~(-1)范围内与吸光度成正比,检出限(3S/N)分别为0.52 mg·L~(-1)和0.41 mg·L~(-1)。应用于尿液及人血清中总蛋白的测定,结果与考马斯亮蓝G-250法相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