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373篇
  免费   1461篇
  国内免费   2442篇
化学   4646篇
晶体学   177篇
力学   676篇
综合类   197篇
数学   571篇
物理学   3009篇
  2024年   44篇
  2023年   157篇
  2022年   186篇
  2021年   182篇
  2020年   172篇
  2019年   179篇
  2018年   131篇
  2017年   189篇
  2016年   207篇
  2015年   273篇
  2014年   492篇
  2013年   424篇
  2012年   356篇
  2011年   444篇
  2010年   454篇
  2009年   499篇
  2008年   569篇
  2007年   521篇
  2006年   425篇
  2005年   404篇
  2004年   372篇
  2003年   367篇
  2002年   304篇
  2001年   287篇
  2000年   195篇
  1999年   193篇
  1998年   176篇
  1997年   177篇
  1996年   156篇
  1995年   156篇
  1994年   108篇
  1993年   87篇
  1992年   92篇
  1991年   65篇
  1990年   82篇
  1989年   68篇
  1988年   24篇
  1987年   16篇
  1986年   11篇
  1985年   17篇
  1984年   7篇
  1983年   8篇
排序方式: 共有927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CdSe纳米线阵列的制备及其表征(英)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在含有SeSO32-和Cd2+的室温水溶液中,用模板-电沉积法在纳米孔阵列阳极氧化铝膜(AAM)模板中制备了高有序性的CdSe纳米线阵列,并对其形貌、结构和组分进行了表征。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和透射电子显微镜(TEM)结果表明,纳米线阵列中的CdSe纳米线具有相同的长度和直径,分别对应于使用的AAM模板的厚度和孔径;X-射线衍射(XRD)和X-射线能谱(EDAX)结果表明,CdSe纳米线中Cd和Se的化学组成非常接近于1∶1,其结构为立方CdSe。另外,对模板-电沉积法制备CdSe纳米线的机理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02.
利用由化学还原剂BPK引发的电子迁移催化反应(ETC)合成了两个系列八种新的三核钴簇合物p-RC_6H_4CCo_3(CO)_(9-n)L_n(L=PPh_3,n=1;L=P(OEt)_3,n=2)。用m.p.、元素分析、IR及~1H NMR对簇合物进行了表征。对簇合物在Pt电极上的循环伏安(CV)研究表明,p-RC_6H_4CCo_3(CO)_9及PPh_3单取代物在室温下均经历一个可逆的单电子过程。p-RC_6H_4CCo_3(CO)_9的E_(1/2)与R的σ_m的线性关系表明R通过诱导效应影响簇合物的氧化还原性。取代簇合物的还原电势相对于母体簇合物的负移表明P的配位增大了CCo_3上的电荷密度,导致簇合物难被还原。  相似文献   
103.
毛细管电色谱-质谱联用技术结合了毛细管电色谱高分离性能和质谱强定性能力的特点,近年来得到较快的发展。本文系统综述了CEC/MS接口技术及在复杂样品分离分析中应用的最新进展。引用文献45篇。  相似文献   
104.
利用原子电性作用矢量(Atomic electro-negativity interaction vector,AEIV)和原子杂化状态指数(Atomic hybridization state index,AHSI)对萜类化合物中的C原子进行结构表征并与其核磁共振碳谱(13C NMR)建立了优良的定量构谱相关(QSSR)模型.其中29个单萜类化合物中的290个C原子建模的计算值经留一法(Leave-one-out,LOO)交互校验(Cross-validation,CV)预测值的复相关系数(R)分别为0.9900和0.9867,进一步使用倍半萜、二萜、三萜化合物分子中65个C原子的13C NMR化学位移值来检测该模型的稳定性,模型预测值和观测值间复相关系数(R)为0.9777,取得了令人满意的结果.  相似文献   
105.
采用高效液相色谱-电喷雾-多级质谱法(HPLC-ESI-MS/MS), 研究了cis-3,5-diisopropylsalylic cyclohexanodiaminoplatinum(Ⅱ)的电喷雾质谱行为, 鉴定了其杂质, 并测定了其纯度.  相似文献   
106.
王洪  顾峻岭 《分析化学》1998,26(11):1293-1297
通过流动相中电解质浓度对毛细管电色谱柱效能的流动相平均线速度的影响,研究了CEC中双电层叠加现象。提出选择合适电解质组成的浓度及在制备色谱柱过程中避免细小和破碎的固定相颗粒进入柱中,以有效地减小双电层叠加作用。  相似文献   
107.
用循环伏安法和计时库仑法研究了掺杂亚铁氰化钾离子的聚哟咯膜内的电荷传输问题。实验结果表明,聚吡咯膜内的电荷传递可以处理成电子在膜内的扩散模型,电荷传递速度可以 用电子表观扩散系数(Dapp)来表征。Dapp的大小由聚合物膜的结构、电活怀离子之间的过及对离了在膜中的运动决定。  相似文献   
108.
分析了二组分混合物的3种混合/分离状态及在完全混合时发生连续相转变的极限组成。提出一个判别非等密度体系混合/分离状态的法则与确定混合物空隙率简易可行的随意松散堆积方法。  相似文献   
109.
电沉积羟基磷灰石/TiO2复合涂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结合强度;电沉积羟基磷灰石/TiO2复合涂层  相似文献   
110.
在所有电极过程中研究最多的是析氢反应,其重要性一直为化学界所关注。提高电极活性的各种方法中,普遍采用电沉积法,它价廉简便、效果明显。但涂层不够牢固,在使用过程中易脱落,使用寿命短。为了克服上述缺点,作者将电沉积和离子注入技术联合使用,即在Ni、W镀层上注入Mo离子,利用Mo离子的能量将Ni、W打入表面内层,进行离子束混合。这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