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449篇
  免费   1465篇
  国内免费   2293篇
化学   3273篇
晶体学   150篇
力学   565篇
综合类   255篇
数学   1229篇
物理学   3735篇
  2024年   69篇
  2023年   180篇
  2022年   165篇
  2021年   220篇
  2020年   164篇
  2019年   219篇
  2018年   116篇
  2017年   240篇
  2016年   255篇
  2015年   274篇
  2014年   481篇
  2013年   372篇
  2012年   391篇
  2011年   418篇
  2010年   375篇
  2009年   443篇
  2008年   504篇
  2007年   447篇
  2006年   423篇
  2005年   432篇
  2004年   424篇
  2003年   348篇
  2002年   352篇
  2001年   319篇
  2000年   214篇
  1999年   195篇
  1998年   161篇
  1997年   159篇
  1996年   118篇
  1995年   139篇
  1994年   124篇
  1993年   84篇
  1992年   92篇
  1991年   67篇
  1990年   69篇
  1989年   70篇
  1988年   25篇
  1987年   19篇
  1986年   16篇
  1985年   9篇
  1984年   4篇
  1983年   6篇
  1982年   1篇
  1980年   1篇
  1979年   1篇
  195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920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4 毫秒
981.
碘化铯(CsI)光电阴极广泛应用于超快诊断中,光电子的空间分布、能量分布、时间分布等与条纹变像管的整体性能有着密切的关联。本文联合粒子仿真软件Geant4和三维电磁软件CST实现了对CsI光电阴极的光电子产生与控制过程的全动态模拟。采用Geant4软件对CsI光电阴极的光电转换过程进行建模,分析了二次电子出射能量、时间、位置、角度等发射特性;通过数据交互,统计了出射光电子的分布规律,然后将其应用于CST中建立阴极发射模型,并在CST中设计出一款弧矢、子午方向上放大倍率皆为2的各向异性聚焦条纹变像管。  相似文献   
982.
T形管中非共沸工质的组分分布对组分可调热力循环性能有重要影响。但目前的研究均是基于理想分离假设分析T形管对热力循环的影响。为研究T形管实际分离性能对热力循环性能的影响,设计了一种基于T形管的新型自复叠制冷系统。对制冷工况下T形管中R134a/R600a的组分分布进行数值模拟,基于数值模拟结果对新型自复叠制冷系统性能进行计算分析。结果表明:T形管出口的流量分配比越高,其分离效率越大。当干度大于0.8或R134a质量分数大于0.7时,T形管两个出口的分离效率相对较小。与无分离的制冷系统相比,基于T形管的自复叠制冷系统的COP可提升0.83%至18.69%,单位容积制冷量可提高3.09%至36.2%,过冷器热负荷可降低11.6%至31.3%。  相似文献   
983.
以推导的在生物组织中部分相干圆刃型位错光束传输时的交叉谱密度矩阵元,研究了传输中不同光束参数(光束波长λ、位错数目ndis、空间自相关长度σyy)对不同场点之间偏振特性的影响。部分相干圆刃型位错光束波长和位错数目不影响偏振态的初始值,而不同空间自相关长度的光束初始偏振态不同。随着传输距离增加,空间同一点的偏振态经历明显的起伏变化后最终趋于与源处一致,空间不同两点间的偏振态最终趋于一不同于初始值的定值。与远红外光和紫外光相比,可见光和近红外光更适合作为生物医学疾病诊疗的目标光束。位错数目越大,各偏振特征参量极值间距越大。空间自相关长度σyy与σxx的相对大小会影响偏振度的大小及变化趋势。  相似文献   
984.
L-苯丙氨酸衍生物(L-18Phe6PyBr)的自组装体为模板, 在0.30 mmol/L的浓度下, 研究了pH值、 老化时间和四乙氧基硅烷(TEOS)浓度对二氧化硅形貌的影响. 通过扫描电子显微镜和透射电子显微镜对样品进行表征. 结果表明, 在pH=10.01的条件下可以得到左手扭转的纳米带, 而pH=7.15和12.34时, 得到直线的纳米带. 遵循动态模板的方法, 老化时间的延长有利于直线纳米带的形成. 随着TEOS和L-18Phe6PyBr的质量比由2:1增加到15:1, 扭转纳米带的宽度增加, 螺距变长. 通过煅烧除去有机模板后, 得到带状二氧化硅纳米管. 将TEOS与L-18Phe6PyBr质量比为2:1制备得到的二氧化硅作为气相色谱固定相, 涂渍到毛细管色谱柱中进行对映体拆分. 结果表明, 该气相色谱柱可以拆分1-苯基-1-丙醇、 1-(4-氯苯基)乙醇和2-甲基戊酸3种外消旋化合物, 手性超分子印迹是拆分对映体的主要作用力. 对二氧化硅低聚物与小分子凝胶的协同组装行为以及将无机材料作为手性固定相有了一个更好的认识.  相似文献   
985.
通过层-层自组装方法制备了由Dawson结构三钒取代型钨酸盐1-K9P2W15V3O62·18H2O(P2W15V3)与CdS纳米粒子构筑的复合膜材料, 研究了CdS纳米粒子添加和复合膜层数对P2W15V3多酸复合膜材料电致变色性能的影响. 采用UV, XRD, SEM和循环伏安等测试手段对复合材料的结构和性能进行了表征; 将电化学工作站和紫外-可见吸收光谱联用, 在-1.0~+1.0 V的电压范围内, 对不同层数、 有无CdS纳米粒子复合的的膜材料的电致变色性能进行研究. 研究结果表明, 20层的复合膜材料性能最佳, 光反差为38.05%, 着色时间为3.57 s, 褪色时间为6.94 s, 最大着色效率达到94.04 cm2/C, 实现了从无色、 蓝色到蓝紫色, 再到无色的可逆颜色变化, 相对于单独P2W15V3膜, 光反差提高46.07%, 着色效率提高96.53%, 电致变色性能显著提高.  相似文献   
986.
利用磷酸化改性木质素/二氧化硅复合纳米颗粒(PAL/SiO2)作为壁材包埋活性组分异佛尔酮二异氰酸酯(IPDI)制备微胶囊(PAL/SiO2-IPDI). 通过加入少量反应活性更高的聚合多甲基多二异氰酸酯(PMDI), 与水反应形成聚脲, 以增加微胶囊的壁厚. 采用光学显微镜、 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和激光粒度分析仪(DLS)研究了PAL/SiO2复合纳米粒子掺杂量, 水油比和剪切速率对微胶囊表面形貌、 粒径和壁厚的影响. 结果表明, 所制备的微胶囊呈现规整球形, 壁厚为2.36~3.50 μm, 平均粒径为40.3~201.5 μm. IPDI作为芯材包埋在微胶囊中, 芯材含量约为82.8%. 将制备的PAL/SiO2-IPDI微胶囊添加到环氧树脂中得到自愈合环氧树脂涂层. 其在高盐浓度溶液中的抗侵蚀测试结果显示, 添加质量分数4%的PAL/SiO2-IPDI微胶囊的环氧树脂涂层在划破后能够快速愈合, 显著降低基底的腐蚀电流和腐蚀速率. 纳米压痕实验表明, 环氧涂层的硬度为249.99 MPa, 而添加PAL/SiO2-IPDI微胶囊后硬度增加到302.98 MPa, 弹性模量也有提高.  相似文献   
987.
本文利用配位驱动自组装方法在溶液中合成了一类新型的四硫富瓦烯(TTF)-吡啶-铜(Ⅰ)配合物[Cu~Ⅰ(L1)_4](ClO_4)_2,(L1=4-ethylenedithiotetrathiafulvalenylpyridine),并对其微晶和单晶的结构进行表征。通过元素分析、红外光谱和X射线衍射分析确定了该配合物晶体纯度与晶体结构。发现该配合物可通过S…S非共价相互作用组装成三维超分子网络,并且其超分子链[Cu(L1)_4]_∞沿c轴(8. 05×7. 67?)可形成一维微孔骨架。由于该配合物沿c轴方向可构建一维均匀的TTF~(+1/4)阵列,其具有较好的半导体特性,电导σ_(rt)与活化能E_a分别为9. 1×10~(-2)S·cm~(-1)和50 me V。  相似文献   
988.
郭伟  蔡照胜  许琦 《化学通报》2019,82(4):299-309
壳聚糖是由甲壳素通过脱乙酰作用得到的一种天然高分子多糖,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抗菌性、无毒和可生物降解等优点,但壳聚糖水溶性差限制了其在很多方面的应用。为克服壳聚糖在水溶性上的不足,利用壳聚糖结构中氨基和羟基上的活泼氢进行化学改性以引进羟烷基等亲水性基团成为重要手段。本文主要对壳聚糖羟烷基化改性的方法及羟烷基壳聚糖在医药、水处理和组织工程材料等领域的研究和应用现状进行介绍,并对羟烷基壳聚糖未来的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989.
杨靖鸽  李阳  王小艾  王栋  孙亚伟  王继乾  徐海 《化学学报》2019,77(12):1279-1286
环二肽由两个氨基酸通过肽键环合形成,在氢键相互作用驱动下具有较强的自组装倾向.本工作研究了c-SF,c-SY,c-SH及c-DF等四种环二肽的自组装行为和组装体的荧光特性.实验结果表明,c-SH为无规卷曲而其他三种环二肽均采取β-sheet二级结构,且除c-SH未形成明显组装体外,其他三种环二肽均形成不同尺寸的纳米纤维.荧光光谱检测发现环二肽在不同波长的激发下存在多个不同的荧光发射峰;对于c-SH,侧链咪唑基官能团与Zn(II)配位可以增大荧光发射的强度;对于c-SY,侧链酚羟基的氧化也可以增强荧光强度.推测在氢键作用的驱动下环二肽分子可以逐个堆叠形成纳米纤维,自组装导致的分子聚集和分子的侧链结构均可使环二肽具有可调变的荧光性能.  相似文献   
99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