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610篇
  免费   907篇
  国内免费   9327篇
化学   16160篇
晶体学   162篇
力学   279篇
综合类   358篇
数学   532篇
物理学   2353篇
  2024年   84篇
  2023年   379篇
  2022年   384篇
  2021年   436篇
  2020年   358篇
  2019年   342篇
  2018年   299篇
  2017年   350篇
  2016年   407篇
  2015年   424篇
  2014年   757篇
  2013年   696篇
  2012年   632篇
  2011年   664篇
  2010年   711篇
  2009年   737篇
  2008年   801篇
  2007年   788篇
  2006年   830篇
  2005年   815篇
  2004年   788篇
  2003年   798篇
  2002年   733篇
  2001年   773篇
  2000年   598篇
  1999年   509篇
  1998年   541篇
  1997年   472篇
  1996年   479篇
  1995年   437篇
  1994年   490篇
  1993年   383篇
  1992年   350篇
  1991年   347篇
  1990年   337篇
  1989年   344篇
  1988年   147篇
  1987年   126篇
  1986年   116篇
  1985年   74篇
  1984年   46篇
  1983年   46篇
  1982年   12篇
  1980年   3篇
  195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31.
设计并通过原子转移自由基聚合方法 (ATRP)合成了核壳型具有梯度极性的多羟基多臂星状聚合物刷 .端羟基超支化聚 (3 乙基 3 羟甲基氧杂环丁烷 )与 2 溴 异丁基酰溴反应制得大分子引发剂 (HP Br) ,以Cu(I)Br和N ,N ,N′ ,N′ ,N″ 五甲基二乙基三胺 (PMDETA)为催化体系 ,进行甲基丙烯酸甲酯 (MMA)的ATRP反应 ,得到以甲基丙烯酸甲酯为臂的多臂星状超支化聚合物 (HP g PMMA) .又以HP g PMMA为引发剂 ,进行甲基丙烯酸羟乙酯 (HEMA)的ATRP聚合 ,得到核壳型具有梯度极性的多羟基多臂星状超支化聚合物 (HP g PMMA b PHEMA) ,继续将其羟基官能团溴代化 (与 2 溴 异丁基酰溴反应 ) ,引发HEMA的ATRP溶液聚合 ,得到了多臂星状超支化聚合物刷 .产物的结构用1 H NMR、FTIR、GPC等进行了表征和测试 .  相似文献   
932.
2,3—二氨基吩嗪的薄层光谱电化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焦奎  崔光磊  杨涛  牛淑妍 《化学学报》2003,61(4):514-519
研究了2,3—二氨基吩嗪(DAP)在金圆盘电极、金超微电极上的循环伏安行为 和在金网栅电极上的薄层循环伏安行为.在pH2.0的B—R缓冲溶液中的2,3—二氨 基吩嗪在金圆盘电极上为准可逆氧还过程;以超微电极法求得了2,3—二氨基吩嗪 在pH2.0的B—R缓冲溶液中的扩散系数,由耗竭性库仑电解和循环伏安法求得其电 极反应电子转移数和H+反应级数均为2,实验说明参与电极反应的H+也为2,并用循 环伏安法求得其标准电极反应速率常数.采用紫外—可见薄层光谱电化学方法测得 2,3—二氨基吩嗪的克式量电位和电子转移数,与电化学实验结果一致;双电位阶 跃—计时吸收紫外—可见薄层光谱电化学实验说明,2,3—二氨基吩嗪电还原无随 后化学反应,其在电极上经历了H+eH+e的两步一电子过程,生成产物2,3—二氨基 -5,10-二氢吩嗪.  相似文献   
933.
NO2气相硝化金刚烷的计算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运用密度泛函理论(DFT)和半经验MO-PM3方法研究了NO2气相硝化金刚烷反应机理. 计算结果表明, NO2不能直接取代金刚烷H; 在B3LYP/6-311++G(3df,2pd)//B3LYP/6-31G* 较高水平下, 对三个可能机理的反应势垒(Ea)的精确计算表明, 该反应的决速步骤为NO2中O和N进攻1-H的竞争过程, 且1-硝基金刚烷为主要产物. NO2中O进攻1-H决速反应过程中, 分子几何、原子自然电荷及IR光谱变化表明, C—H键的断裂和N—H键的形成是一个协同过程; 参与新键形成和旧键断裂原子C(1), H(11), O(28), O(29)和N(27)的原子自然电荷及与其相关的键长、键角有明显的变化. 反应过程中体系偶极矩的变化表明, 极性溶剂能降低反应势垒, 有利于反应的进行.  相似文献   
934.
余长春  路勇 《分子催化》1997,11(4):261-267
报道了用脉冲反应研究Ni/Al2O3催化剂上CH4/CO2重整反应的结果。脉冲反应显示,在还原的Ni/Al2O3催化剂上,CH4在673K就开始发生分解,并有C2H6、C2H4生成,1023K下,CH4几乎完全分解,单纯的CO2则很难在还原的催化剂上发生反应,在973K以上的高温下才会有少量C胜成CO.CHCO2的脉冲反应表明,当CH4在较低温度下开始分解时,CO2也会发生分解,并生成CO。脉冲反  相似文献   
935.
王万辉  杨亚静  李阳  包明 《分子科学学报》2020,(2):153-159,I0005
通过密度泛函理论研究了PPh3催化苯胺、苯甲醛和乙酰乙酸乙酯三组分Mannich反应的机理.计算结果表明该机理主要分3个步骤进行:PPh3催化乙酰乙酸乙酯发生酮式-烯醇式互变异构得到烯醇;烯醇辅助苯胺和苯甲醛缩合并脱水生成亚胺;亚胺和烯醇通过加成反应生成β-氨基羰基化合物.通过详细的机理研究,发现烯醇从亚胺的背面进攻其亲电C原子的过渡态的相对能量更低,容易得到反式的产物,对实验观察到的非对映选择性进行了合理的解释.  相似文献   
936.
李金恒  廖华  梁云  尹笃林 《有机化学》2005,25(12):1591-1593
加入二氧化碳可以促进羰基化合物的烯丙基化反应. 实验结果表明: 在1.0 MPa的二氧化碳和2 equiv.的锡存在下, 以THF/H2O为反应介质, 芳香醛化合物与烯丙基溴可以顺利地发生烯丙基化反应得到较高的产率, 而芳香酮化合物和脂肪醛等与烯丙基溴反应只得到较低的产率.  相似文献   
937.
许家喜 《大学化学》2006,21(3):28-33
介绍戊二烯基苯基醚和1,3,7,9-癸四烯衍生物重排反应的机理。戊二烯基苯基醚的重排反应是经过[5,5]和串联的[3,3]σ迁移反应双途径进行的;而1,3,7,9-癸四烯衍生物重排反应既可以经过[5,5]和串联的[3,3]σ迁移反应双途径进行,也可以经过自由基机理进行。  相似文献   
938.
为了研究生物质(硬木)热解过程中颗粒内部的二次反应,对流化床环境下单颗粒生物质热解模型进行了求解。计算针对典型大颗粒和典型小颗粒在流化床反应器反应条件下的热解过程,对不同大小颗粒内部各种产物的生成、消耗、积累以及逃逸行为进行了定量描述。计算结果表明:对于直径为2mm的小颗粒,颗粒内二次裂解的份额可以忽略,但是对于直径10mm的大颗粒,热争过程中有超过20%的一次焦油参加了颗粒内部二次反应,颗粒内二次裂解显著地改变了热解产物分布,改变了热解产物的品质。  相似文献   
939.
胡艾希  陈平  袁帅  周勇 《合成化学》2002,10(4):333-334
室温下,6-甲氧基-2-丙酰基萘和1,3-二溴-5,5-二甲基海因的溴化反应在醇溶剂中,反应速度快、转化率高,生成5-溴-6-甲氧基-2-丙酰基萘的收率高(98.59%)。  相似文献   
940.
研究了4-甲基二苯并噻吩(4-MDBT)和二苯并噻吩(DBT)在CoMo/γ-Al2O3上的加氢脱硫反应产物分布及其可能的反应网络,通过反应压力和温度对产物分布影响的研究,揭示了加氢脱硫反应的可能机理。研究发现4-MDBT在CoMo/γ-Al2O3上的加氢脱硫反应主要通过直接氢解路径和加氢路径进行,且两者反应速率相当;DBT在 CoMo/γ-Al2O3上的加氢脱硫反应主要通过直接氢解路径进行。4-MDBT分子位于4位的甲基阻碍其在催化剂表面通过硫原子的端连吸附,从而降低了其直接氢解脱硫路径的反应速率,因而也降低了其总的加氢脱硫转化率。反应压力降低,DBT和4-MDBT加氢脱硫反应中加氢路径反应速率明显下降,而其对氢解路径影响较小,但效果却与加氢路径相反,反应压力对4-MDBT转化率的影响大于DBT。反应温度对DBT和4-MDBT加氢脱硫反应中加氢路径和氢解路径都有明显影响,但是对DBT加氢脱硫反应中氢解路径的影响小于加氢路径,而对4-MDBT加氢脱硫反应中氢解路径的影响稍高于加氢路径,4-MDBT分子中甲基的供电子作用有利于相连苯环的加氢反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