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521篇
  免费   1041篇
  国内免费   2303篇
化学   2367篇
晶体学   70篇
力学   810篇
综合类   135篇
数学   379篇
物理学   3104篇
  2024年   62篇
  2023年   136篇
  2022年   149篇
  2021年   155篇
  2020年   127篇
  2019年   133篇
  2018年   74篇
  2017年   147篇
  2016年   145篇
  2015年   157篇
  2014年   325篇
  2013年   260篇
  2012年   276篇
  2011年   257篇
  2010年   275篇
  2009年   282篇
  2008年   434篇
  2007年   371篇
  2006年   405篇
  2005年   305篇
  2004年   339篇
  2003年   259篇
  2002年   250篇
  2001年   176篇
  2000年   155篇
  1999年   142篇
  1998年   147篇
  1997年   106篇
  1996年   99篇
  1995年   125篇
  1994年   110篇
  1993年   94篇
  1992年   98篇
  1991年   72篇
  1990年   73篇
  1989年   81篇
  1988年   16篇
  1987年   12篇
  1986年   15篇
  1985年   7篇
  1984年   3篇
  1983年   4篇
  1982年   4篇
  1981年   1篇
  195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686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6 毫秒
51.
在培训少年珠算式脑算选手的过程中,根据我们的亲身体验,认为先训练学生左手拨珠,待熟练后,再引进右手拨珠,最后左右手同时拨珠,双手联珠并能和谐运用,不但能提高计算速度,而且对脑珠算图像的形式和提高其质量都有很大的促进作用。实践证明,这也是培训珠算式脑算选手比较好的方法。  相似文献   
52.
陈洪  李渝翔 《大学物理》1995,14(9):13-15
给出一种不依赖于具体动量图象求粒子反应中初态粒子的阈能和末态粒子最大能量的方法,并就常见的粒子反应作了讨论。  相似文献   
53.
重离子在束穆斯堡尔谱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54.
 穆斯堡尔在阅读自己关于191Ir共振的第一篇文章时突然意识到,他可以直接由多谱勒位移实验来确定自然宽度的谱线--他预见到会有一场竞争.他把文章送到在他看来“没有多少人阅读的德文《自然科学》杂志上”发表.当立即有二百多人来索取复印本时,他“迅速意识到这竟是犯了一个多么大的错误”.他因发现这种“无反冲γ射线共振吸收效应”,获得1961年诺贝尔物理奖.鲁道夫·路德维希·穆斯堡尔生于1929年1月31日.他在一些工业实验室花费了一年时间,后来进入慕尼黑工业大学,1952年完成学位课程,1954年完成了他的论文.1955-1957年,他到马克斯-普朗克医学研究所从事研究工作,1958年在慕尼黑工业大学获得博士学位.  相似文献   
55.
在微波放电系统中,对NH_3-F-F_2-CF_3I体系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向IF(X)传能的诸多媒介中,N_2(A)及N(~2D)起着主要作用,并且这一结论在经微波激发后的N_2与CF_3I的直接反应中得到了进一步证实。  相似文献   
56.
La掺杂浓度对PLZT薄膜红外光学性质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采用溶胶-凝胶法在Pt/Ti/SiO2/Si衬底上制备了不同La掺杂浓度PLZT(x/40/60)薄膜- x射线衍射分析表明制备的PLZT(x/40/60)薄膜是具有单一钙钛矿结构的多晶薄膜- 通过红外椭圆偏振光谱仪测量了波长为2-5—12-6μm范围内PLZT薄膜的椭偏光谱,采用经典色 散模型拟合获得PLZT薄膜的红外光学常数,同时也拟合获得PLZT薄膜的厚度- 随着La掺杂浓 度的增大,折射率逐渐减小- 而消光系数除PLZT(4/40/60)薄膜外,呈现逐渐增大的趋势- 分析表明这些差异主要与PLZ 关键词: PLZT薄膜 红外光学性质 红外椭圆偏振光谱  相似文献   
57.
58.
 能源,是人类生存活动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的资源.几千年来人类为了求得生存和发展,不断地探求向大自然索取能源.二十世纪以来,人们开发利用了太阳能和原子能.原子能又分裂变能和聚变能.从四十年代起,裂变能已为人类所掌握和利用.五十年代开始,人们又在进一步探索聚变能的利用问题,已经有不少国家建造了受控核聚变研究装置,而且近年来的研究工作都有不同程度的进展,尤其是惯性约束核聚变的研究,目前又有新的突破.从前认为利用聚变能是遥远的事,而现在看起来要比从前乐观了许多.我国人口众多,能源缺乏.在人口稠密、工业发达的地区,常因能源问题、工厂开工不足致工业生产和人民生活,带来困难。  相似文献   
59.
利用严格可解的平均场加邻近轨道对力模型, 在区分质子和中子及冻结质子对激发两种情况下对超铀区核素226—234Th, 230—239U, 236—243Pu, 及稀土区核素160—170Er, 166—176Yb, 172—180Hf的结合能, 对激发能, 奇偶能差及偶偶核最低激发态转动惯量进行了计算并与实验结果进行了比较.  相似文献   
60.
考虑双模纠缠相干光场,在其中一束光场中注入一个二能级原子(处于基态和激发态线性叠加态),参与腔QED演化之后,对原子作选择性的测量,通过操纵参数的变化范围,可实现对光场非经典性质的控制。我们经过研究发现:如果对相互作用的时间t以及参与相互作用的相干光场的参数|β|实行一定的操纵,对于未参与相互作用的光场|α|,我们可以控制改变它的反聚束效应(光子数的亚泊松分布)、压缩效应等一系列的非经典性质,如果选取合适的参数和一定的演化时间,我们可以使原来的相干态光场变为反聚束光场、压缩光场等一系列非经典光场。也就是说,我们通过利用相干光场之间的纠缠关联实现了远程操纵光场的非经典性质这一目的。这一研究结果对于连续变量的量子控制和量子通信具有一定的实际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