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6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131篇
化学   267篇
力学   3篇
综合类   5篇
物理学   15篇
  2024年   2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10篇
  2008年   10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13篇
  2004年   8篇
  2003年   13篇
  2002年   14篇
  2001年   14篇
  2000年   14篇
  1999年   9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12篇
  1996年   17篇
  1995年   10篇
  1994年   9篇
  1993年   12篇
  1992年   13篇
  1991年   15篇
  1990年   9篇
  1989年   10篇
  1988年   6篇
  1987年   1篇
  198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9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高热稳定性硅橡胶的研究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阐述了在硅橡胶主链中引入硅氮结构,在硅橡胶中添加硅氮化合物或采用硅氮交联剂对改进硅橡胶热稳定性的影响,提出了利用Si-N键的反应去消除引起硅橡胶主链降解的硅羟基和水平达到提高其热稳定性的作用机理。采用阴离子活性聚合的方法合成了具有低玻璃化温度的耐高温的聚硅氧烷弹性体。  相似文献   
102.
合成了两种新的C60侧链线性聚硅氧烷,并用作毛细管气相色谱固定相.该类固定相柱效高,使用温度范围宽,热稳定性好,最高柱温达360℃,基线漂移量为3×10-14~4×10-14nm,对各类位置异构体有独特的分离效果,尤其对高沸点化合物如糖、多环芳烃和邻苯二甲酸酯类有良好的分离选择性.  相似文献   
103.
采用悬浮聚合法以正硅酸乙酯(TEOS)和甲基三甲氧基硅烷(MTMS)为主要原材料,制备球形度良好的单分散聚硅氧烷微球。并同时研究了反应体系中反应条件对微球粒径大小及其分布的影响。通过扫描电镜(SEM)、动态光散射(DLS)和红外光谱(FT-IR)等分析手段分别对微球的形貌、分布和结构等进行了表征。确定最优的反应条件为:同时满足温度为40℃且氨水浓度为0.01%时,微球呈球形度良好的单分散状态。  相似文献   
104.
在传统的油浸法基础上,引入透光率指标来判断粉体与浸液折射率的差异,测量了聚硅氧烷微球粉体的折射率.该方法将传统油浸法的适用范围扩展至超细粉体甚至纳米粉体的折射率测量.  相似文献   
105.
蒋莹  李颖  杨建业  张亮  陈晶 《合成化学》2013,(4):420-423
采用硅氢加成反应将刚性液晶基元4-(4-烯丙氧基)苯甲酰氧基-4’-甲氧基苯酚酯(1)接枝到聚硅氧烷主链上,合成了一个新型的含苯甲醚基团的向列型聚硅氧烷侧链液晶聚合物(2),其结构和性能经1H NMR,IR,偏光显微镜,XRD,DSC和TGA表征和研究。结果表明,1和2呈现出向列相液晶的彩色条带织构。1的液晶区间为59.47℃,失重5%所对应的温度为225.4℃;2的液晶区间为183.12℃,失重5%所对应的温度为355.7℃;2较1有更宽的液晶区间和更高的热稳定性。  相似文献   
106.
合成了三种二芳基碘weng氟硼酸盐,并用IR,NMR,紫外光谱及元素分析进行了结构表征,研究了它们引发环氧聚硅氧烷的阳离子光固化及光敏剂浓度、结构及促进剂等因素对光固化速度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7.
合成了三种二芳基碘翁氟硼酸盐,并用IR,NMR,紫外光谱及元素分析进行了结构表征,研究了它们引发环氧聚硅氧烷的阳离子光固化及光敏剂浓度、结构及促进剂等因素对光固化速度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8.
109.
首先以苯乙烯(St)及3-甲基丙烯酰氧基三甲氧基硅烷(MPS)为反应单体,通过细乳液聚合制备表面功能化聚硅氧烷微球,然后利用该微球表面的硅羟基及硅氧烷基团对Ag+的吸附及还原作用原位制备聚硅氧烷-Ag纳米复合微球。采用透射电镜(TEM)、紫外(UV-Vis)、热重分析(TG)及X射线衍射(XRD)等对聚硅氧烷-Ag纳米复合微球的形貌和组成进行了表征。研究表明:改变MPS和硝酸银的用量可调控聚硅氧烷-Ag纳米复合微球的形貌及表面银含量;抗菌实验结果表明,聚硅氧烷-Ag纳米复合微球具有较好的抑菌性。  相似文献   
110.
采用共混法以聚硅氧烷微球作为光散射剂,聚甲基丙烯酸甲酯为基材制备光散射材料.研究了聚硅氧烷微球的粒径与浓度对光散射材料总光透过率与扩散率的影响并与理论模拟值进行了对比分析.研究结果表明,聚硅氧烷微球与聚甲基丙烯酸甲酯折射率匹配良好,较好地解决了光散射材料透光率与扩散率之间的矛盾,实现了高透射与高雾度的双重要求.当微球粒径为5μm,填充浓度为0.6wt%时,厚度为1mm的光散射材料总光透过率为88.5%,扩散率为89.5%.可见光波段总光透过率基本不受光源波长变化影响.选取合适粒径,扩散率随光源波长变化也可降至最低,有效避免了波长色散现象.实验数据与理论模拟结果符合良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