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6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131篇
化学   267篇
力学   3篇
综合类   5篇
物理学   15篇
  2024年   2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10篇
  2008年   10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13篇
  2004年   8篇
  2003年   13篇
  2002年   14篇
  2001年   14篇
  2000年   14篇
  1999年   9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12篇
  1996年   17篇
  1995年   10篇
  1994年   9篇
  1993年   12篇
  1992年   13篇
  1991年   15篇
  1990年   9篇
  1989年   10篇
  1988年   6篇
  1987年   1篇
  198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9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含有杂环基侧链的新型聚硅氧烷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周传健  关瑞芳  冯圣玉 《化学通报》2002,65(12):800-804
含有功能性基团的聚硅氧烷的研究一直是有机硅化学中十分活跃的研究领域之一。当含N、S等杂环引入聚硅氧烷链中后,由于杂环基的生理活性、催化活性及光电特性,因而含不同杂环基团的聚硅氧烷(POS)可分别用作催化剂、光电材料、医学材料等。当用作药物载体时,可提高药物的利用率和靶向性,也可降低某些药物的毒性。含环糊精侧基、冠醚侧基的POS亦可应用于气相色谱固定相、相转移催化剂。本文对近年来有关侧链含有吡啶、咪唑等杂环及环糊精基团等功能性侧基的聚硅氧烷结构、合成、及应用作一详细的评述并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2.
制备了一系列以二氧化硅为载体的侧链上含有各种氮配位基团的聚硅氧烷-钯络合物,这些高分子钯络合物能够在常温常压下催化亚胺化合物的加氢反应并表现出不同程度的催化活性.对其中聚-(N,N-二乙酰基)-γ-氨丙基硅氧烷-钯络合物催化的亚苄基苯胺的加氢反应做了比较深入的研究,发现该催化剂在反应中是稳定的并给出唯一的加氢产物,络合物中的N/Pd原子比、反应温度以及不同底物对反应速度的影响也被报道.  相似文献   
13.
γ-巯丙基三乙氧基硅烷与丙烯腈加成,得到γ-(β-氰乙硫基)丙基三乙氧基硅烷,后者依次与气相法二氧化硅,三氯化铑作用,合成了聚γ-(β-氰乙硫基)丙基硅氧烷铑配合物,研究了其催化烯烃与三乙氧基硅烷硅氢加成反应的特性。  相似文献   
14.
谢萍  张榕本 《高分子通报》1997,(4):203-211,231
用“逐步偶联聚合反应”这一新的合成方法可制备不同等级的微观结构可控的有序交联网状高分子,包括可溶性的一维梯形或管状高分子、不溶性的二维或三维筛板状高分子,新型的反应性梯形聚硅氧烷包括氢梯、乙烯基或丙烯基梯、乙氧基梯及其共聚物是功能性梯形高分子的前体,由此衍生出“鱼骨形”和“划艇形”液晶和非线性高分子、盘状金属络合物液晶高分子以及管状聚硅氧烷。对功能化梯形降硅氧烷进行了有趣的应用探索,包括用于稳定液  相似文献   
15.
综述了国内外有机硅侧链液晶近年来的研究进展,对近晶型、席夫碱型、向列型、胆甾型、偶氮苯型、鱼骨型以及光学非线性型几种主要类型的有机硅侧链液晶进行了详细介绍,并对近年来受到重视的有机硅侧链液晶电流性和离聚物研究进展作了较全面的总结,最后对其应用前景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6.
傅若农  黄载福 《分析化学》1993,21(8):896-899
合成了一种新的毛细管气相色谱用固定液——侧链含冠醚液晶的聚硅氧烷,这种固定液易于涂渍在弹性石英毛细管柱上,柱效高,热稳定性好,极性中等,它具有高分子液晶和高分子冠醚固定液的双重保留性能,适于分离多种异构体。  相似文献   
17.
冠醚改性聚甲基硅氧烷液膜离子传输性能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合成了两种新型的冠醚改性聚甲基硅氧烷,研究了它们作为液膜离子传输载体对离子的传输性能,并考察了膜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18.
用Fimeman-Ross法处理数据,测定了乙烯基聚硅氧烷(SV)与苯乙烯(ST)、甲基丙烯酸甲酯(MMA)和甲基丙烯酸正丁酯(n-BMA)的共聚反应的竞聚率,结果为rST=1.45和rSV=1.08,rMMA=0.78和rSV=2.01,rn-BMA=0.46和rSV=3.49.以含SV的乳液作为种子进行烯类单体的乳液聚合,单体和SV共聚反应对复合粒子的形态有很大影响。  相似文献   
19.
本文以α、ω-二氨丙基封端的聚二甲基硅氧烷、甲苯二异氰酸酯、甲基两烯酸羟乙酯为原料,合成了甲基丙烯酸酯封端的聚二甲基硅氧烷聚氨酯。并以此作为反应性低聚物,以甲基丙烯酸羟乙酯为亲水性反应稀释剂,通过紫外光固化,合成了一系列聚硅氧烷含量不同的共聚网络。应用红外光谱、凝胶含量测定、热分析、动态力学性能、吸水性实验等方法,对它们的固化程度、亲水疏水性能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体系中存在着两相结构,增加稀释剂的含量,材料的吸水性增加。通过调节疏水性的聚二甲基硅氧烷和亲水性的甲基丙烯酸羟乙酯的含量可改变体系的亲水疏水平衡。  相似文献   
20.
含聚硅氧烷链双马来酰亚胺的合成与表征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合成了N-(4-羟基苯基)马来酰亚胺和含聚硅氧烷链双马来酰亚胺,并用FTIR、1HNMR、元素分析、GPC、DTA和TG对其进行了表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