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96篇
  免费   154篇
  国内免费   973篇
化学   1903篇
晶体学   4篇
力学   11篇
综合类   116篇
数学   37篇
物理学   452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22篇
  2022年   37篇
  2021年   57篇
  2020年   57篇
  2019年   49篇
  2018年   31篇
  2017年   49篇
  2016年   56篇
  2015年   60篇
  2014年   141篇
  2013年   152篇
  2012年   120篇
  2011年   107篇
  2010年   106篇
  2009年   129篇
  2008年   134篇
  2007年   152篇
  2006年   151篇
  2005年   157篇
  2004年   108篇
  2003年   112篇
  2002年   85篇
  2001年   90篇
  2000年   49篇
  1999年   45篇
  1998年   46篇
  1997年   51篇
  1996年   31篇
  1995年   35篇
  1994年   29篇
  1993年   16篇
  1992年   13篇
  1991年   16篇
  1990年   13篇
  1989年   9篇
  1988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252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甘露醇添加剂对毛细管无胶筛分电泳分离DNA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韩富天  林炳承 《色谱》1998,16(6):489-491
在纤维素衍生物筛分体系中加入甘露醇添加剂大大提高了分离能力,在较低筛分剂浓度条件下可得到满意的分离。同时还对甘露醇影响分离的机理做出了解释。  相似文献   
992.
DNA结合蛋白结构域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综述了3种DNA结合蛋白结构域-螺旋一转折一螺旋、亮氨酸拉链、锌指近年来的研究进展。参考文献65篇。  相似文献   
993.
维多利亚蓝B标记分光光度法测定小牛胸腺DNA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维多利亚蓝B(VBB)与小牛胸腺DNA(ctDNA)的相互作用。在室温、pH5.5的(CH2)6N4HCl条件下,ctDNA的加入使VBB在其最大吸收波长616nm处的吸光度明显下降,下降的程度与ctDNA的含量呈线性关系,线性范围为0~14μmol·L-1,检出限为(3σ)0.032mg·L-1,但在572nm波长处出现VBB ctDNA新的吸收峰,结合数为1∶1。以VBB为标记物,建立了一种测定ctDNA的新方法。方法具有操作简单、灵敏度和选择性较好。用于合成样品中ctDNA的分析,RSD为1.5%~2.1%,回收率为97.0%~98.2%,结果满意。  相似文献   
994.
DNA纳米技术在生物传感领域引起人们广泛的研究兴趣,现已构建多种二维和三维DNA功能纳米结构.滚环扩增(RCA)作为一种等温扩增技术,为DNA纳米材料的设计和自组装提供了新途径.该文通过RCA一锅法合成封装有辣根过氧化物酶(HRP)的DNA纳米花(HRP@DNFs),进一步基于双核酸适体识别构建光热生物传感器,用于肝细...  相似文献   
995.
“分子梳”是DNA被可移动的气-液界的均匀拉直,该技术涉及两个过程:DNA分子末端与基底表面的特异性结合和移动的气-液界面对DNA分子的均匀拉直。该技术在构建纳米材料/结构,研究DNA转录和复制,绘制基因物理图谱等方面得到了应用。预计“分子梳”技术将在以下方面取得进展:以拉直的DNA为模板构建纳米器件和纳米材料;用于基因突变的临床检测;结合原子力显微术(AFM),建立“原子力显微术原位杂交”技术以替代荧光原位杂交。  相似文献   
996.
亚甲基蓝与DNA相互作用的电化学研究   总被引:11,自引:4,他引:7  
近年来,小分子化合物与DNA相互作用的研究是生命科学研究的热门话题。特别是一些药物和毒物分子与DNA的作用[1-2],如何影响DNA的生理和化学物理性质,如何影响DNA的转译和复制,都是十分重要的课题。在医药研究中,DNA与靶向分子相互作用的研究不仅对阐述一些抗肿瘤、抗病毒药物及  相似文献   
997.
Effects of Nitrobenzenes on DNA Damage in Germ Cells of Rats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IntroductionSince nitroaromatic compounds constitute a classof industrial chemicals that are present in China andprobably in many other industrialized countries as well,it is necessary to gain insight into their potential hazardto organisms.In recent year…  相似文献   
998.
不同波段紫外光对小牛胸腺DNA损伤的拉曼光谱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应用拉曼光谱分波段研究了紫外线对小牛胸腺DNA的损伤特性并对它们的作用特点进行了比较,得到了一个比较完整的紫外损伤机制。结果表明,紫外C(UVC)对DNA产生了全面的损伤,而紫外B(UVB)和紫外A(UVA)对DNA的损伤则具有选择性,其中UVB比UVA的作用速度快。在减少B型DNA构象方面,UVA和UVB似乎要比UVC强。在DNA各基团中,嘧啶碱基和脱氧核糖受损伤最为严重。较长时间的UVA或UVB照射后有光复性现象产生。实验结果部分支持环丁烷嘧啶二聚体(CPD)、6-4光产物(6-4PP)和Dewar异构体的形成。  相似文献   
999.
阿克拉霉素A与DNA作用的光谱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文章研究了阿克拉霉素A(ACR)吸收光谱和荧光光谱特性及其与DNA的相互作用。研究结果表明, ACR荧光光谱和吸收光谱受pH值影响较大,且随DNA加入产生减色效应。通过计算, ACR与DNA的结合常数比单纯以嵌入式与DNA结合的蒽醌类化合物大约1~2个数量级为2.7×106 mol·L-1,结合位点数为0.67碱基对,ACR与DNA结合方式复杂,ACR为非经典嵌入剂。  相似文献   
1000.
2006年10月,瑞典皇家科学院将2006年诺贝尔化学奖授予美国斯坦福大学的罗杰.D.科恩伯格教授,表彰他在揭示真核细胞转录的分子机制方面的杰出贡献。罗杰.科恩伯格的父亲阿瑟.科恩伯格也曾在1959年因为解析DNA复制机理而获得诺贝尔生理学和医学奖。罗杰早在高中时代就决心投身科学,最终以他过人的天赋、诺贝尔奖家庭的科学熏陶和持之以恒的努力,成为揭开真核基因转录分子机制的科学巨匠。罗杰的科学经历和成就应验了中国的一句古话:“将门虎子”。图1科恩伯格父子罗杰.D.科恩伯格(Roger D Kornberg)1947年出生于美国密苏里州的圣路易斯,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