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138篇
  免费   820篇
  国内免费   1101篇
化学   1469篇
晶体学   123篇
力学   816篇
综合类   64篇
数学   234篇
物理学   1353篇
  2024年   27篇
  2023年   115篇
  2022年   145篇
  2021年   140篇
  2020年   109篇
  2019年   117篇
  2018年   75篇
  2017年   92篇
  2016年   108篇
  2015年   128篇
  2014年   190篇
  2013年   165篇
  2012年   154篇
  2011年   160篇
  2010年   155篇
  2009年   185篇
  2008年   188篇
  2007年   154篇
  2006年   178篇
  2005年   140篇
  2004年   140篇
  2003年   141篇
  2002年   100篇
  2001年   135篇
  2000年   94篇
  1999年   84篇
  1998年   76篇
  1997年   83篇
  1996年   77篇
  1995年   74篇
  1994年   75篇
  1993年   44篇
  1992年   56篇
  1991年   64篇
  1990年   30篇
  1989年   35篇
  1988年   11篇
  1987年   4篇
  1986年   4篇
  1985年   5篇
  1983年   1篇
  197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05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515 毫秒
991.
考察了正辛烷等六种常用稀释剂中2-乙基己基膦酸单2-乙基己基酯从硝酸介质中萃取Fe(Ⅲ)的动力学行为。观察到稀释剂的极性不仅影响萃取速率的大小,而且会引起萃取过程控制模式的改变, 即随着稀释剂极性的增加, 萃取过程由界面化学反应和水相化学反应共同控制模式向单一的界面化学反应控制模式转变。  相似文献   
992.
萃取过程的量热研究 II: 微乳状液形成的滴水量热曲线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沈兴海  高宏成 《化学学报》1991,49(7):656-659
采用滴定量热法研究P204钠(钾、铵)-仲辛醇-煤油等体系在滴加水过程中的热量变化, 得到两种不同类型的量热曲线, 在此基础上解释了微乳状液的形成过程和水以两种状态─缔合水和自由水存在, 还以简化的模型定性地讨论了滴水过程中微乳状液颗粒大小的变化。  相似文献   
993.
阳离子表面活性剂中相微乳的形成和特性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自1943年SdriAn。等人山发现微乳液体系并予以命名以来,对微乳液研究不断深入·微乳液是由油、水、表面活性剂和助表面活性剂组成的各向同性、透明的、热力学稳定的分散体系,微乳液可分为单相微乳液和多相微乳液问.中相微乳液是多相微乳液中,与过剩盐水相和过剩油相达到三相平衡的Winsor皿型微乳液,它在三次采油、日用化工、微环境、酶催化等方面具有特殊重要的应用I‘,‘].近年来对阴离子表面活性剂中相微乳液的形成和特性进行了较多研究[5。8].但对阳离子表面活性剂中相微乳液的研究,目前尚未见报导,本文以澳代十四烷基毗…  相似文献   
994.
单体结构对聚酰胺类复合膜分离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间苯二甲酰氯、均苯三甲酰氯、均苯四甲酰氯分别与间苯二胺、乙二胺、哌嗪在耐高温杂萘联苯聚醚砜酮(PPESK)超滤膜表面进行界面聚合,制备了7种具有不同功能层结构的新型超薄复合膜.采用红外、X射线衍射、原子力显微镜等测试手段对复合膜结构进行表征,测试了7种复合膜对0·2%的Na2SO4水溶液,0·2%NaCl水溶液的分离性能,分析了单体结构与复合膜分离性能的关系.  相似文献   
995.
<正> 无机填料填充复合材料的性能,除了依赖于聚合物基体和填料固有的内在性质外,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它们之间的界面性质。因此,研究聚合物/填料界面相互作用,对合理地设计具有优良性能的复合材料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目前,还很难对粉末填料与聚合物基体之间界面相互作用进行定量的研究,而且关于这方面的报道也较少。本文利用接触角法测定了高岭土填料和尼龙6基体的表面自由能、界面张力、粘附功等热力学参数,对高岭土与尼龙6之间界面相互作用与复合材料力学性能、流变行为的关系进行了分析和探讨。  相似文献   
996.
高月英  肖力  顾惕人 《化学学报》1985,43(11):1032-1038
测定了硅胶和活性炭自水、环己烷和正丁醇中吸附TRITON X-100的等温线,提出了TRITON X-100在硅胶-环己烷界面上形成单分子层,在硅胶-水界面上形成双分子层的吸附模型,测定了硅胶自环己烷-正脂肪醇(C2,C4,C8和C12)和水-正脂肪醇(C2和C4)混合溶剂中吸附TRITON X-100的等温线,自环己烷-正脂肪醇中的吸附时,醇的烃链越短,浓度越大,降低TRITON X-100的吸附作用越显著.自水-正脂肪醇中吸附时,正丁醇降低TRITON X-100的吸附作用比乙醇时更显著,但当TRITON X-100的浓度较低时,正丁醇(0.5mol.dm[-3])的存在却使TRITON X-100的吸附有所增加。  相似文献   
997.
 通过三甲基氯硅烷(TMS)对沸石表面进行修饰,制得了两亲性沸石样品TMS-Hβ, TMS-HY和TMS-HZSM-5,并采用X射线衍射、红外光谱、水饱和吸附量测定和酸碱滴定等手段对改性样品进行了表征. TMS对这三种母体沸石的改性结果有所不同: 对于HZSM-5沸石, TMS仅在外表面修饰; 对于Hβ沸石,少量TMS进入沸石孔道; 而对于HY沸石, TMS则导致沸石结构部分坍塌. 两亲性TMS-HZSM-5和TMS-Hβ沸石在乙酸异戊酯相界面水解反应中表现出明显优于各自母体沸石的催化性能. 两亲性沸石表面硅烷基的稳定性对其催化性能有一定的影响. 相对于TMS-HZSM-5沸石, TMS-Hβ沸石表面硅烷基的稳定性较强; 在较高的相界面反应温度下, TMS-Hβ样品仍能维持两亲性能,表现出较高的催化活性.  相似文献   
998.
复合镀层中ZrO2微粒对基质Ni晶体结构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王为  郭鹤桐 《应用化学》1997,14(1):6-10
采用复合电沉积方法制备了Ni-ZrO2复合镀层,探讨了ZrO2微粒引起的基质金属Ni的晶体择优取向及点阵常数的变化,及其对析氢电催化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ZrO2微粒的存在改变了Ni的电沉积层结构,使基质金属Ni产生新的沿(220)晶面的择优取向。这一新的择优取向不利于析氢反应。择优取向的改变说明复合电沉积过程中,Ni与ZrO2微粒是以一定的界面匹配进入复合镀层的,基质金属Ni点阵参数的改变也证明  相似文献   
999.
聚氧乙烯醚类表面活性剂表面扩张粘弹性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非离子表面活性剂壬基苯酚聚氧乙烯醚NP-8, NP-10和NP-12水溶液的表面扩张粘弹性质, 考察了氧乙烯数的变化对表面吸附膜特性的影响. 研究结果表明, 三种表面活性剂的扩张弹性随着工作频率的增大而增大, 扩张粘性则在0.1~0.01 Hz范围内通过不明显的极大值; 扩张弹性和粘性随着浓度的增加在同一浓度处通过一个极大值; 氧乙烯数从8增加到12, 表面扩张弹性、粘性和相角的变化不大. 从发生在表面上和表面附近的微观弛豫过程的角度对实验结果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000.
《物理化学学报》2007,23(4):536-536
受中国化学会委托,由福州大学化学化工学院承办的第十一届胶体与界面化学会议将于2007年7月24日至28日在海滨之城、八闽福地福州市举行。中国化学会胶体与界面化学委员会诚邀全国从事胶体与界面化学及相关领域的专家、学者、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