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17篇
  免费   263篇
  国内免费   114篇
化学   109篇
晶体学   1篇
力学   249篇
综合类   21篇
数学   188篇
物理学   526篇
  2024年   6篇
  2023年   30篇
  2022年   30篇
  2021年   25篇
  2020年   18篇
  2019年   35篇
  2018年   20篇
  2017年   27篇
  2016年   18篇
  2015年   31篇
  2014年   67篇
  2013年   56篇
  2012年   63篇
  2011年   49篇
  2010年   52篇
  2009年   42篇
  2008年   61篇
  2007年   45篇
  2006年   37篇
  2005年   44篇
  2004年   44篇
  2003年   53篇
  2002年   34篇
  2001年   30篇
  2000年   24篇
  1999年   27篇
  1998年   12篇
  1997年   13篇
  1996年   17篇
  1995年   7篇
  1994年   16篇
  1993年   12篇
  1992年   17篇
  1991年   14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4篇
  1987年   4篇
  1985年   1篇
  1982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9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50 毫秒
971.
液晶稳态和瞬态多波混频与非线性光学特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苗明川  徐则达  侯钢  樊尚春 《物理学报》2005,54(10):4776-4781
在掺杂(~3%重量比)碳纳米管和光敏取向基团的向列态液晶薄膜(5μm厚)中,在使用Ar+(514.5nm)为激发光做前向多波混频实验时,观察到7级的自衍射和探测光He-N e(632.8nm )的多级衍射均呈多环状结构.高斯光束中心处的光致非线性折射率系数δn~0.8. Ar+ (514.5nm)连续光形成光栅的时间和弛豫时间都与写入光的偏振态强烈相关.在使用Nd :YAG(532 nm)为激发光时,光栅的弛豫时间~200ms量级,且探测光He-Ne(632.8nm)的o光和e光所探 测到的动力学响应曲线是不同的. 关键词: 瞬态 稳态 多波混频 液晶  相似文献   
972.
基于稳态视觉诱发电位(steady-state visual evoked potentials,SSVEP)的脑拼写系统在脑机接口(braincomputer interface,BCI)研究领域引起了极大的关注。然而,现存的基于SSVEP的拼写器的性能需要改进,特别是在输入精度和响应速度两个方面。基于16个发光二极管(LED)的视觉刺激,通过提取频率信息设计和实现了一个两步输入的脑拼写器。这个拼写器允许用户输入31个字符和3个功能命令。每个字符输入需要最多两个目标选择,而3个功能键只需要一个选择。7个受试者参加了一个在线实验,他们都成功地完成了字符、单词和一个句子的输入任务。平均的拼写精度、每分钟输入字符数和信息传输率分别为95.8%、7字符/分钟和27.2比特/分钟。结果表明,与现有的脑拼写器相比,就拼写精度和拼写速度而言这个系统具有高的拼写性能。 更多还原  相似文献   
973.
本文对两种不同间距的波纹通道中的流动进行了非定常的数值模拟,给出了间距和雷诺数对反映涡脱落频率的无量纲斯特劳哈尔数的影响情况,比较了二维和三维数值模拟的差别。增大雷诺数或者减小间距将会使斯特劳哈尔数增大,而斯特劳哈尔数随雷诺数增大而增加的趋势会趋于平缓。雷诺数相同的情况下,三维模拟会得到振幅更大且形式更复杂的速度随时间振荡的曲线,而且波纹通道间距越大,速度振荡曲线的振幅也越大且形式越复杂。  相似文献   
974.
环路型脉动热管的稳态运行机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建立了环路型脉动热管稳态自激循环流动运行机制的物理模型和数学模型。潜热传递决定了运行的驱动力和循环流动的速度;显热传递和循环流动速度决定了净换热量的大小。通过关联加热段和冷却段的传热、进出口汽液容积流率、密度、运行驱动力和阻力,对传热和流动进行了耦合求解。结果表明,潜热传热量占总传热量的比例在30%以内;工质循环流动的速度决定了壁面温度波动,温度波动取决于显热传热和循环流动速度。  相似文献   
975.
基于多相材料的稳态热传导结构轻量化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龙凯  王选  韩丹 《力学学报》2017,49(2):359-366
在多相材料的结构拓扑优化问题中,通常给定各相材料体积约束或材料总重量约束作为材料的控制用量.在结构轻量化设计的实际工程背景下,以结构总重量最小化为目标的优化模型具有明确的工程意义.针对含多相材料的稳态传热结构拓扑优化问题,提出了以结构总重量最小化为目标和给定热柔顺度为约束的多工况连续体结构拓扑优化建模方法.遵循独立连续映射建模方式,采用两类独立拓扑变量分别表征单元热传导矩阵和单元重量状态.推导了热柔顺度和总重量对设计变量的敏度,基于一阶和二阶泰勒展开得到各自的近似表达式.通过求解偏微分方程,实现了约束函数一次项过滤,消除了棋盘格现象和网格依赖性问题,并保证了约束方程在过滤后严格成立.建立的近似优化模型具有二次函数形式的目标函数和一次函数形式的约束函数.基于对偶序列二次规划方法对优化模型进行求解直至收敛.通过四个三维结构数值算例分析对比了热柔顺度约束限值、不同材料混合及多工况、多约束条件对优化结果的影响.数值算例结果表明,本文提出的优化方法在基于多相材料的多工况稳态热传导结构轻量化设计中具有可行性和有效性.  相似文献   
976.
航行体水下发射流固耦合效应分析   总被引:12,自引:12,他引:0  
对于水下发射过程来说,掌握水动力载荷形成机理与结构响应特征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研究该问题需要考虑含相变的复杂多相流动,变约束的结构运动以及这二者之间的耦合效应.本文采用松耦合的方法,以流体求解器为主体,将自编的固体结构程序接入流体求解器中,在每个时间步长内分别对流体动力学方程和固体结构动力学方程进行求解,通过流固界面之间的数据交换实现耦合计算.其中,流体求解器基于雷诺平均纳维斯托克斯方程,采用单流体模型处理多相流问题,引入空化模型描述空化相变,采用修正的湍流模型模拟混合物的湍流效应,并采用动网格技术处理移动边界问题.航行体的刚体运动和结构振动分开求解.结构求解器采用等效梁模型描述结构的振动,通过坐标变换给出了随体坐标系下的结构振动方程,求解方法采用时域积分法.所建立的流固耦合方法不仅能够捕捉到自然空化的演化情况,还可获得航行体所受水动力、结构振动响应以及截面的弯矩,获得了实验的验证.基于该方法研究了结构刚度、发射速度对空泡溃灭与结构振动耦合效应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同步溃灭是影响结构载荷的主要因素,包括溃灭压力幅值,溃灭压力作用位置,以及溃灭压力与结构振动的相位关系.  相似文献   
977.
高雪  陈前  刘先斌 《力学学报》2016,48(1):192-200
分段光滑隔振系统是一类具备分段刚度或阻尼的非线性动力学系统,在振动控制领域中具有广泛代表性,诸如限位隔振系统、分级汽车悬挂等. 分段光滑的刚度或阻尼特性能够实现隔振系统的特定动力学性能及提升隔振性能,如抑制共振响应、提升共振区隔振性能等,但是亦会给隔振系统的动力学行为带来诸多不利影响. 以分段双线性分段光滑隔振系统为理论模型,系统研究了摒除不利于隔振的非线性动力学现象设计方法,包括幅值跳跃、周期运动的倍周期分岔等. 首先,利用平均法与奇异性理论给出了主共振频响曲线拓扑特征的完整拼图. 研究结果表明,参数空间分为4 个区域,其中2 个区域存在幅值跳跃,而其产生跳跃原因分别由鞍结分岔与擦边分岔所导致;基于此提出避免主共振跳跃的设计方法. 其次,建立了隔振有效区内周期运动的庞加莱映射,通过特征值分析给出了避免倍周期分岔发生的条件,证实增大阻尼可以抑制倍周期分岔的发生. 最后通过数值仿真分析了噪声对多稳态运动的影响. 研究结果发现在噪声影响下,分段光滑隔振系统的响应会在不同稳态间跃迁,非常不利于隔振. 因此,在完成跳跃与倍周期分岔的防治设计后,应采用数值仿真校验系统是否存在多稳态运动.   相似文献   
978.
在一维有界区域上研究一个半导体双极量子能量输运稳态模型.将此模型变形为由2个四阶椭圆方程和1个二阶退化椭圆方程组成的耦合方程组.利用截断方法和Leray-Schauder不动点定理证明了其变形后方程组弱解的存在性.  相似文献   
979.
壳体约束对液体爆炸抛撒流场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进行了不同壳体约束条件下的液体爆炸抛撒实验,讨论了壳体对起爆后早期抛撒流场特征的影响,分析了爆炸分散过程中液体的状态变化和破碎分散机理,并通过数值模拟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在爆炸反射稀疏波的作用下液体发生空化现象,壳体强度越高,空化发生的延迟越大,发生位置越靠近爆心,同时,爆炸产物气体与液体在其界面附近越早发生掺混。  相似文献   
980.
非稳态导热问题分析解是传热学中十分重要的内容之一,多数传热学教材对特征函数正交性的论述较为简略,影响了对求解过程的理解.本文以大平板非稳态导热问题分析解求解过程为例,重点讨论了特征函数正交性的含义、特征函数正交性的证明以及特征函数正交性的应用,给出了保持求解过程连贯、帮助学生理解的教学建议,为非稳态导热问题分析解及其数学解析过程的教学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