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42篇
  免费   422篇
  国内免费   379篇
化学   287篇
晶体学   9篇
力学   343篇
综合类   96篇
数学   287篇
物理学   1521篇
  2024年   66篇
  2023年   224篇
  2022年   182篇
  2021年   173篇
  2020年   107篇
  2019年   120篇
  2018年   49篇
  2017年   74篇
  2016年   43篇
  2015年   54篇
  2014年   112篇
  2013年   60篇
  2012年   71篇
  2011年   65篇
  2010年   78篇
  2009年   77篇
  2008年   93篇
  2007年   81篇
  2006年   78篇
  2005年   72篇
  2004年   73篇
  2003年   60篇
  2002年   51篇
  2001年   49篇
  2000年   45篇
  1999年   46篇
  1998年   29篇
  1997年   42篇
  1996年   31篇
  1995年   34篇
  1994年   29篇
  1993年   26篇
  1992年   29篇
  1991年   28篇
  1990年   26篇
  1989年   18篇
  1988年   17篇
  1987年   15篇
  1986年   8篇
  1985年   2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2篇
  1980年   1篇
  195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54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43 毫秒
41.
表征陷阱材料的主要物理量是陷阱深度, 准确计算出陷阱深度对于研究陷阱材料具有重要的意义. 从能带模型出发, 利用速率方程分析了整个热释光过程, 提出了一种计算稀土材料陷阱深度的新方法, 替代以往利用单分子或双分子近似计算陷阱深度的方法. 以SrAl2O4:Eu^2+, Dy^3+及Sr4Al14O25:Eu^2+, Dy^3+材料为研究对象, 计算了陷阱深度. 研究表明, 这种计算方法能更准确、真实地描述其物理过程.  相似文献   
42.
斑图是在空间或时间上具有某种规律性的非均匀宏观结构,普遍存在于自然界,事实上大多数电化学体系在适当参数范围内也可以形成各种电化学斑图。本文介绍了电化学斑图中空间耦合的三种方式,重点总结了在不同机理作用下可能出现的斑图种类,并简述了电化学斑图模拟方面的发展。  相似文献   
43.
对近期发展的固体圆二色(CD)光谱测试方法进行了概述、评价和比较, 着重探讨了“浓度效应”的存在使固体CD光谱失真的原因. 通过对本课题组和其他作者已报道的四种化合物的固体CD谱再测试的反思, 强调了依手性化合物的手性光谱学性质不同, 根据浓度梯度实验选择其合适测试浓度的必要性. 对固有手性的阻转异构化合物(S)-1,1'-联二萘酚(S-BINOL)进行了成膜法固体CD谱浓度梯度测试, 发现所得固体薄膜CD谱中也存在着“浓度效应”  相似文献   
44.
破乳剂对油水界面膜作用机理研究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研究了破乳剂存在下油膜寿命、油膜薄化速率以及油水界面性质与破乳效果的关系.结果表明,破乳剂使油水界面弹性降低,导致油水界面强度减弱,界面膜寿命变短,界面膜厚度变薄.当膜厚度变薄到一临界值时,膜破裂,导致破乳脱水.同种破乳剂,随着其浓度的增加,界面弹性降低.当浓度超过某一值时,界面弹性值基本不变.不同种破乳剂,界面弹性降低幅度越大,其破乳效果越好.界面弹性值可以很好解释破乳剂的脱水率变化规律.  相似文献   
45.
对近期发展的固体圆二色(CD)光谱测试方法进行了概述、评价和比较, 着重探讨了“浓度效应”的存在使固体CD光谱失真的原因. 通过对本课题组和其他作者已报道的四种化合物的固体CD谱再测试的反思, 强调了依手性化合物的手性光谱学性质不同, 根据浓度梯度实验选择其合适测试浓度的必要性. 对固有手性的阻转异构化合物(S)-1,1'-联二萘酚(S-BINOL)进行了成膜法固体CD谱浓度梯度测试, 发现所得固体薄膜CD谱中也存在着“浓度效应”  相似文献   
46.
 用拉伸、热处理和γ射线辐照的方法制备了一系列具有不同平面取向度、不同结晶度和不同分子链长度的PET试样.随平面取向度、结晶度和辐照剂量的增大,平均陷阱深度加深.由拉伸取向形成的结构陷阱俘获载流子能力随取向度增大而提高;由γ辐照形成的结构陷阱对俘获载流子的限制能力随辐照剂量增大而降低;由热结晶形成的结构陷阱俘获载流子能力在结晶度为20%时达到极值.提出了相应的三种陷阱模型.  相似文献   
47.
原油乳状液破乳的动态法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The stability of different crude oil emulsions from ASP flooding production well is studied by the method of a stirred tank. The demulsifying of crude-oil emulsion by different demulsifying agents is discussed. The breakage of the crude oil emulsions from the well PO11 by the different types and concentrations of the emulsifying agents is also discussed. The breaking mechanism of the demulsifying agent is described microscopically.  相似文献   
48.
王文清   《物理化学学报》2005,21(7):774-781
利用X衍射(300, 270, 250 K)和中子衍射(300, 260, 250, 240 K)研究D-氨酸单晶在静态的和动力学的变温过程中的结构特征以及考证Salam预言的由D到L构型转变的可能性. 实验发现丙氨酸晶体的空间群P212121对称性没有改变. 实验结果否定了构型相变的可能,但是发现在~250 K有一个微小的、连续的对称性破缺发生. 晶体分子振动产生的环电流模型可以用来解释D-和L-丙氨酸单晶直流磁化率和天然旋光角相反的现象, 与之相关的中子衍射数据进一步揭示了变温过程中αC-H(2), N-H(1), N-H(4), N-H(6) 键长的不同变化. 中子衍射还显示了质子移动所导致的动力学无序,来源于分子内氨基和羧基形成的氢键和分子间αC-H和氨基形成的氢键,从而产生的晶格扭曲和NH3+的扭转. 实验结果表明Salam预言相变不是传统意义的结构相变,而是由于温度效应导致了在相变点附近分子的宇称破缺能差(PVED)增大,然后通过氨基酸分子的隧道效应扩大了宇称破缺能差的影响,这一研究为生命现象中快速的均一手性形成提供了非线性机理的合理解释.  相似文献   
49.
对近期发展的固体圆二色(CD)光谱测试方法进行了概述、评价和比较, 着重探讨了“浓度效应”的存在使固体CD光谱失真的原因. 通过对本课题组和其他作者已报道的四种化合物的固体CD谱再测试的反思, 强调了依手性化合物的手性光谱学性质不同, 根据浓度梯度实验选择其合适测试浓度的必要性. 对固有手性的阻转异构化合物(S)-1,1'-联二萘酚(S-BINOL)进行了成膜法固体CD谱浓度梯度测试, 发现所得固体薄膜CD谱中也存在着“浓度效应”  相似文献   
50.
对近期发展的固体圆二色(CD)光谱测试方法进行了概述、评价和比较, 着重探讨了“浓度效应”的存在使固体CD光谱失真的原因. 通过对本课题组和其他作者已报道的四种化合物的固体CD谱再测试的反思, 强调了依手性化合物的手性光谱学性质不同, 根据浓度梯度实验选择其合适测试浓度的必要性. 对固有手性的阻转异构化合物(S)-1,1'-联二萘酚(S-BINOL)进行了成膜法固体CD谱浓度梯度测试, 发现所得固体薄膜CD谱中也存在着“浓度效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