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99篇
  免费   155篇
  国内免费   66篇
化学   69篇
晶体学   37篇
力学   41篇
综合类   10篇
数学   9篇
物理学   454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11篇
  2022年   7篇
  2021年   8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21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20篇
  2016年   17篇
  2015年   22篇
  2014年   35篇
  2013年   23篇
  2012年   38篇
  2011年   28篇
  2010年   33篇
  2009年   25篇
  2008年   41篇
  2007年   22篇
  2006年   28篇
  2005年   33篇
  2004年   35篇
  2003年   26篇
  2002年   26篇
  2001年   16篇
  2000年   13篇
  1999年   16篇
  1998年   11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8篇
  1994年   7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7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9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1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2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25 毫秒
71.
疑点1:在遇到测小灯泡的直流电压、应读哪根刻度线的问题时,学生问:"用于测交、直流电流和直流电压的刻度线分布是均匀的;下面的用于测交流电压的"10 V挡,2.5 V挡"的刻度线为什么不均匀?且电压越小,左侧的刻度越不均匀.  相似文献   
72.
陈先梅  王晓霞  郜小勇  赵显伟  刘红涛  张飒 《物理学报》2013,62(5):56104-056104
利用水热法在直流磁控溅射制备的掺铝氧化锌 (AZO) 种子层上制备了不同形貌和光学性能的掺银ZnO纳米棒, 并采用XRD、扫描电镜、透射谱、光发射谱和EDS谱详细研究了Ag离子与Zn离子的摩尔百分比 (RAg/Zn) 及AZO种子层对掺银ZnO纳米棒的结构和光学性质的影响. 随着RAg/Zn的增加, 掺银ZnO 纳米棒的微结构和光学性质的变化与银掺杂诱导的纳米棒的端面尺寸变化有关. 平均端面尺寸的变化归结于种子层颗粒大小和颗粒数密度不同导致掺入的Ag离子的相对比例不同. 溅射15 min的AZO种子层上生长的ZnO纳米棒由于缺陷增多导致在可见光区的发光峰明显强于溅射10 min 的AZO种子层上、相同RAg/Zn 条件下生长的ZnO纳米棒. Ag掺杂产生的点缺陷增多导致可见光区PL波包较宽. 纯ZnO纳米棒的微结构与种子层厚度导致的结晶度和颗粒大小有关. 关键词: ZnO纳米棒 水热法 Ag掺杂 直流磁控溅射  相似文献   
73.
用脉冲直流放电产生Ar原子亚稳态3p54s[3/2]2和3p54s′[1/2]0.在单光子32500~35600 cm-1能量范围内, 结合飞行时间质谱技术获得Ar原子共振增强激发光谱.光谱分析表明,所有谱线来源于Ar原子3p54s[3/2]2和3p54s′[1/2]0两个亚稳态吸收单个光子向偶宇称np′、nf′自电离Rydberg态序列的跃迁.实验观测到许多新的自电离能级,并获得更精确和系统的能级位置和量子亏损值数据.  相似文献   
74.
采用直流磁控溅射方法制备了一系列的合成反铁磁及以其为自由层的自旋阀.研究发现,在Ni81,Fe19与Ru层之间插入适当厚度的Co90Fe10层后,可有效地提高合成反铁磁两磁性层间的反铁磁耦合强度,得到具有饱和场日.更高、饱和磁化强度M.更低、热稳定性更好的合成反铁磁.另外,以这种合成反铁磁作自旋阀的自由层时,可有效提高自旋阀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75.
在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柔性衬底上采用直流磁控溅射技术制备了氧化铟锡(ITO)透明导电薄膜,研究了衬底温度、溅射功率和溅射压强等工艺条件对薄膜光电性能的影响,并利用原子力显微镜(AFM)表征了衬底及ITO薄膜的表面形貌。结果表明,在PET衬底温度50℃、溅射功率100W和溅射压强2.66×10-1Pa的条件下,可以得到低方阻(50Ω/□)和高透过率(>90%)的透明导电薄膜。以此柔性ITO衬底为阳极,制备了结构为PET/ITO/NPB/Alq3/Mg∶Ag的柔性有机电致发光器件,在驱动电压为13V时,器件的发光亮度达到了2834cd/m2。  相似文献   
76.
姚多舜 《应用光学》2008,29(1):165-170
介绍了机械补偿式三组元连续变焦光学系统的基本工作原理以及光学设计方法的全过程.其中包括变焦和补偿方案的选择、高斯光学各组元焦距分配、外形尺寸计算、初级像差平衡、PW求解、初始结构参数确定、系统实际像差自动平衡,直到凸轮曲线优化设计等.以图形和公式说理,以具体OCAD通用自动设计软件为工具,全面介绍三组元连续变焦系统的设计方法及过程.  相似文献   
77.
姚多舜 《应用光学》2008,29(3):481-486
介绍了机械补偿式三组元连续变焦光学系统的基本工作原理以及光学设计方法的全过程.其中包括变焦和补偿方案的选择、高斯光学各组元焦距分配,外形尺寸计算、初级像差平衡、PW求解、初始结构参数确定、系统实际像差自动平衡,直到凸轮曲线优化设计等.以图形和公式说理,以具体0CAD通用自动设计软件为工具,全面介绍三组元连续变焦系统的设计方法及过程.  相似文献   
78.
姚多舜 《应用光学》2008,29(2):I0001
介绍了机械补偿式三组元连续变焦光学系统的基本工作原理以及光学设计方法的全过程。其中包括变焦和补偿方案的选择、高斯光学各组元焦距分配、外形尺寸计算、初级像差平衡、PW求解、初始结构参数确定、系统实际像差自动平衡及凸轮曲线优化设计等。以图形和公式说理,以OCAD通用自动设计软件为工具,全面介绍三组元连续变焦系统的设计方法及过程。  相似文献   
79.
姚多舜 《应用光学》2008,29(3):I0001
介绍了机械补偿式三组元连续变焦光学系统的基本工作原理以及光学设计方法的全过程。其中包括变焦和补偿方案的选择、高斯光学各组元焦距分配、外形尺寸计算、初级像差平衡、PW求解、初始结构参数确定、系统实际像差自动平衡,直到凸轮曲线优化设计等。以图形和公式说理,以具体OCAD通用自动设计软件为工具,全面介绍三组元连续变焦系统的设计方法及过程。  相似文献   
80.
本文提出了一种新的单直线应力锥设计方法,根据PPLP材料的绝缘特性,结合超导电缆的本体尺寸和设计电压,给出了增饶绝缘厚度和应力锥轴向长度的设计数据,其中增饶绝缘厚度为3.5 mm,应力锥轴向长度为38.5 mm,并对单直线应力锥进行电场数值分析,结果表明,所设计的单直线应力锥满足100 kV直流高温超导电缆运行要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