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483篇
  免费   1306篇
  国内免费   2598篇
化学   4896篇
晶体学   187篇
力学   407篇
综合类   155篇
数学   183篇
物理学   2559篇
  2024年   39篇
  2023年   140篇
  2022年   193篇
  2021年   175篇
  2020年   155篇
  2019年   178篇
  2018年   118篇
  2017年   158篇
  2016年   187篇
  2015年   231篇
  2014年   393篇
  2013年   353篇
  2012年   306篇
  2011年   353篇
  2010年   377篇
  2009年   463篇
  2008年   413篇
  2007年   400篇
  2006年   424篇
  2005年   361篇
  2004年   364篇
  2003年   344篇
  2002年   291篇
  2001年   265篇
  2000年   197篇
  1999年   191篇
  1998年   180篇
  1997年   176篇
  1996年   174篇
  1995年   160篇
  1994年   126篇
  1993年   92篇
  1992年   87篇
  1991年   65篇
  1990年   88篇
  1989年   80篇
  1988年   29篇
  1987年   16篇
  1986年   13篇
  1985年   14篇
  1984年   9篇
  1983年   9篇
排序方式: 共有838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8 毫秒
941.
碳化钼(Mo2 C)已在许多催化反应中被证明具有类Pt金属的特性,在取代贵金属基电催化剂方面具有很好的应用前景.但是,由于催化剂稳定性差,催化性能不能达到工业标准.在此,MoO3-EDA前躯体作模板,丹宁酸(TA)作为碳源,原位合成路线以获得作为氧还原反应催化剂的Mo2 C@C纳米棒.有趣的是,SEM和TEM结果显示在Mo2 C上覆盖着无定形碳和形成了Mo2 C@C纳米棒.另外,与MO2 C相比,Mo2 C@C纳米棒表现出较高的的氧还原催化活性和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942.
师庆华 《液晶通讯》1995,3(1):65-70
研究了具有不同化学结构聚酰亚胺薄膜的表面稳定铁电液晶(SSFLCs)的 动态响应。用开关电流和瞬态介电常数测量法得到的实验结果与根据连续光谱理论计算的结果进行了定性比较。通过测量动态响应得到了 锚定强度的程序。表面锚定强度差可能是由聚酰亚胺和FLC分子间的物理化学的相互作用引起的。  相似文献   
943.
通过恒电位电沉积法在离子液体N,N-二乙基-N-甲基-N-(2-甲氧基乙基)铵四氟硼酸铵([DEME][BF4])中,在玻碳电极上制备了铂纳米颗粒。首先探究了不同沉积电势和不同沉积时间对铂纳米粒子微观形貌的影响,由SEM和TEM图发现在-2.5 V下沉积480 s制备的铂纳米粒子的平均粒径约为2.38 nm。使用高分辨率透射电子显微镜(HRTEM)和电子衍射(SAED)对其晶体结构进行表征,证明了铂纳米粒子为面心立方(fcc)晶体结构。在硫酸中测试铂纳米粒子的催化性能,发现其暴露出明显的(110)和(100)晶面。进一步对铂的电沉积行为进行研究发现,Pt(Ⅳ)的两步还原是由扩散过程和电化学过程共同控制。  相似文献   
944.
数字微流控技术是一种基于微电极阵列来实现离散液滴精确控制的新型液滴操纵技术。这种基于介电润湿现象实现的液滴电操纵体系,相比于传统微流控芯片具有自动化、可寻址、可动态配置、易集成等特点。该文介绍了数字微流控技术液滴驱动原理,总结了芯片的结构和常用的制作方法,举例阐述了现阶段该技术在生物分析化学领域的应用,并对其应用前景做了展望。  相似文献   
945.
用电喷雾萃取电离质谱(EESI-MS)离线监测甲醇中,ZrOCl2·8H2O催化的苯胺和2,5-己二酮的Paal-Knorr反应,检测到中间体m/z 204和m/z 208,产物m/z 172和产物二聚体m/z 343的准分子离子信号,并对其进行了结构分析。  相似文献   
946.
用复合电沉积技术制备了Ag@AgBr/CNT/Ni表面等离子体薄膜催化剂,以扫描电镜(SEM)、X射线衍射(XRD)、拉曼光谱(Raman Spectra)、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和紫外-可见漫反射光谱(UV-Vis DRS)对薄膜的表面形貌、晶体结构、化学组成和光谱特性进行了表征,在可见光照射下,用罗丹明B(RhB)作为模拟污染物对薄膜的光催化性质和稳定性进行测定,采用测定薄膜电化学阻抗谱(EIS)和向反应系统中加入活性物种捕获剂的方法对薄膜光催化机制进行探索。结果表明:最优工艺下制备的Ag@AgBr/CNT/Ni薄膜是由少量碳纳米管(CNT)和表面沉积纳米Ag粒子的AgBr晶体构成的复合薄膜。薄膜具有突出的表面等离子体共振效应、优异的光催化活性和良好的催化稳定性。光催化罗丹明B 20 min,Ag@AgBr/CNT/Ni薄膜的降解率是Ag@AgBr/Ni薄膜的1.32倍,是P25 TiO_2/ITO多孔薄膜的21.6倍。在保持光催化性能基本不变的前提下可循环使用5次。CNT的存在使薄膜电荷传导性能和光催化还原溶解氧的性能大幅增加,是所制薄膜相对于Ag@AgBr/Ni薄膜光催化性能提高的主要原因。提出了薄膜光催化罗丹明B的反应机理。  相似文献   
947.
该文采用非变性电喷雾质谱法(Native electrospray ionization mass spectrometry,ESI-MS)与分子对接模拟计算(MD)分别研究了1种溴代阻燃剂和2种羟基化代谢物,即3,5,3',5'-四溴-4,4'-二羟基基二苯砜(TBS)、4-羟基-2,2',3,4',5,5',6-八溴联苯醚(4-OH-BDE-187)、6-羟基-2,2',3,4,4',5,5'-八溴联苯醚(6-OH-BDE-180)与甲状腺素运载蛋白(TTR)的相互作用情况。ESI-MS结果表明,在37℃及生理pH值条件下的醋酸铵缓冲溶液中,TBS与TTR蛋白可形成稳定的化学计量比为1∶1的复合物,4-OH-BDE-187、6-OH-BDE-180可与TTR蛋白分别形成稳定的化学计量比为1∶1和2∶1的复合物。通过分子对接模拟计算方法推测了上述3种配体与TTR可能的结合模型,发现3种配体与TTR的结合位点位于ASP-74残基附近。研究结果可为进一步了解溴代阻燃剂及其羟基化代谢产物体内的生物过程及毒性机制提供实验基础。  相似文献   
948.
能源危机和环境恶化是当今社会面临的巨大挑战. 燃料电池作为一种高效、清洁的发电装置,受到了社会各界特别是新能源行业的高度关注. 尤其是, 日本丰田推出Mirai燃料电池汽车量产上市计划, 把燃料电池及其关键技术发展推向了一个新的发展纪元. 然而, 制约燃料电池走向大规模商业化的核心问题依然是其综合性能不具竞争力. 其中, 氧电极的缓慢动力学以及贵金属Pt的有限资源、高昂成本等是关键所在, 因此, 亟待实现高性能非贵金属催化剂的突破.近年来, 大量研究表明, Fe-Nx掺杂的碳催化剂具有极大的代Pt潜力, 研究者们尝试各种手段进行开发,如: 调控Fe化合物及N前驱体的类型与添加量, 改变温度、压力等合成条件, 采用轴向配位体连接、共价接枝、球磨等非热解路线, 构建核壳、有序介孔碳、阵列、类石墨烯薄片、多孔碳等碳纳米结构, 制备石墨烯/碳纳米管、石墨烯/碳黑、碳纳米带/碳纳米管、碳纳米颗粒/碳纤维、碳球/碳纳米管/石墨烯等复合材料, 进行酸洗、造孔、二次加热等后处理, 调控不同类型Fe物种相生成等. 此外, EXAFS及M?ssbauer等谱学技术已经证实Fe-Nx特别是Fe-N4为强活性位点. 因此, 有待提出合理策略以促进非贵金属碳催化剂中Fe-Nx强活性位点的高密度掺杂.本文提出了一种碳模板诱导Fe-Nx活性位点生长的方法即通过高温热解含有Fe盐的三聚氰胺前驱体混合物, 成功制备 了Fe-Nx掺杂的碳催化剂, 并结合多种表征技术证实了碳模板对制备碳催化剂结构组成及电化学性能的影响. 形貌结果说明, 碳模板的引入有利于Fe、N化合物的均匀吸附以至于Fe基纳米颗粒的均一成核, 促使竹状碳纳米管在碳模板表面以及中间均一生长; 氮气吸脱附及孔径分布曲线显示, 引入碳模板形成的复合材料较单一的碳纳米管和碳黑材料具有提高的比表面积和总孔体积, 说明复合材料中存在两种单体的有效协同; M?ssbauer、XPS及XRD测试数据证实, 碳模板可以调控Fe、N两种元素的耦合方式, 能够抑制金属Fe和Fe碳化物等非活性Fe物种的生成、诱导Fe-N4和其它Fe氮化物等强活性Fe-Nx物种的生长. 电化学测试数据表明, 复合材料具有提升的面积活性和质量活性, 且TOF值明显提高, 说明碳模板的引入增强了Fe-Nx位点的本征活性; 此外, 复合材料的氧还原过程为高效的4e-途径, 且较商业Pt/C催化剂表现出了优异的循环稳定性和甲醇耐受性.  相似文献   
949.
岳玮  何红梅  冯长君 《化学通报》2018,81(7):636-640
基于拓扑化学理论,原子类型电拓扑态指数(Mk)被用于表征18种三嗪噁二唑基吡唑衍生物的化学微环境。采用最佳变量子集回归方法,分别建立上述化合物对蛋白酪氨酸磷酸酯酶1B(PTP1B)、细胞分裂周期25磷酸酯酶B(Cdc25B)的抑酶活性(P_t、C_d)与Mk的定量构效关系(QSAR)模型。它们的最佳三元QSAR模型的判定系数(R~2)依次为0.896、0.828,逐一剔除法交叉验证相关系数(R_(cv)~2)依次为0.830、0.688。经R_(cv)~2、VIF、FT、AC等检验,该模型具有良好的稳健性及预测能力。经训练集验证,上述模型均具有良好的外部预测能力。模型显示,影响Pt、Cd的因素既有不同的结构基团(-CH_3、-O-、-NH_2和芳环中-N=),也有相同的因素(芳环中-C=)。  相似文献   
950.
稀土配合物发射带窄,发射光谱具有类原予光谱性质,色纯度高(半宽峰<10 nm),非常适合于全彩色显示.另外,稀土配合物发光效率高,理论上内量子效率可达100%.因此,稀土配合物是全色平板显示器件中理想的发光材料之一,研究稀土配合物电致发光性质具有重要的实际意义和理论意义.以稀土镧系离子配合物作为发光中心的电致发光器件的研究主要集中于发光效率比较高的Eu3+,Tb3+以及近红外的Nd3+,Yb3+和Er3+离子.分类综述了近年稀土配合物电致发光研究的成果及其进展.总结了不同类型的铕配合物、铽配合物的电致发光特性,证明配体对于稀土离子的敏化作用非常重要;总结了近红外的镱、钕、铒配合物在光放大、激光技术、生物医学等方面的潜在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