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8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19篇
化学   68篇
力学   1篇
综合类   2篇
物理学   7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2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7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81 毫秒
51.
建立了超声提取-固相萃取纯化/正相高效液相色谱测定大豆及大豆油中磷脂酰胆碱(PC)、磷脂酰乙醇胺(PE)、磷脂酰肌醇(PI)的方法。考察了提取溶剂、超声功率、超声时间、提取温度及净化方式的影响,并研究了不同色谱固定相对磷酸甘油酯分离效果的影响。优化的实验条件为:以氯仿-甲醇(2∶1,体积比)为提取溶剂,1 500 W功率超声提取30 min;氨基固相萃取柱为纯化小柱;正己烷-异丙醇-1%HAc(8∶8∶1,体积比)为流动相。在该条件下,PC、PE、PI的线性范围分别为0.08~8.00、0.15~15.00、0.30~20.00 g.L-1,定量下限分别为0.021、0.050、0.060 g.L-1,检出限在8~23 mg.L-1之间,其在大豆和大豆油中的回收率为85%~108%。日内与日间精密度分别不大于4.7%和8.6%。  相似文献   
52.
以二乙酸甘油酯(GD)引发L-丙交酯(LLA)开环聚合合成了二乙酸甘油酯封端的齐聚L-丙交酯(OGLA),并以此为增塑剂,以溶液共混法制备了OGLA与高分子量聚L-丙交酯(PLLA)的共混膜.采用DSC研究了共混膜的T_g和结晶性变化,考察了共混膜的力学性能和渗出性.结果表明:随着OGLA含量的增加,共混物T_g下降,结晶度降低,柔性提高;与聚乳酸相比,随着OGLA含量的增加,拉伸强度、弹性模量有一定程度降低,但断裂伸长率有较大程度的提高,力学性能得到较好的平衡;OGLA增塑体系与GD增塑体系相比较,优势在于避免了小分子增塑剂的渗出.  相似文献   
53.
3'-长直链饱和羧酸甘油酯的13C,1H NMR的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袁瑾  胡旺云 《波谱学杂志》1993,10(2):185-188
对3'-长直链饱和羧酸甘油酯13C NMR及1H NMR进行了研究,发现它们具有极强的规律性。并且探讨了NMR及其结构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54.
55.
为了获得高分辨率和耐侧蚀性能优异的阻焊油墨,本文利用叔碳酸缩水甘油酯(E10p)对碱溶性酚醛环氧丙烯酸酯进行改性,并将其应用到阻焊油墨体系。实验结果表明,该改性树脂具有优异的感光性,同时涂层性能测试表明该树脂具有优异的耐热性及柔韧性。与未改性树脂相比,该树脂所制备的阻焊油墨分辨率由75 μm线距提高到50 μm,侧蚀由37.5 μm降低到24.5 μm,表现出了更高的分辨率及更优的耐侧蚀性。  相似文献   
56.
本文提出了测定焙烤食品中聚甘油酯添加剂的气相色谱法。它是基于氯仿抽提、皂化、分离亲水基,然后经三甲基硅烷化,内标法测定亲水基含量,并经定量校正曲线换算得聚甘油脂肪酸酯的含量。  相似文献   
57.
邵艳东  王向辉  谢灵杰  门睿  林强 《化学通报》2016,79(11):1058-1062
以N-(2-溴乙基)邻苯二甲酰亚胺或N-(4-溴丁基)邻苯二甲酰亚胺和硫氢化钠为起始原料,通过取代、肼解、亲核加成等反应合成了10个三芥子酸甘油酯(erucin)类似物,通过核磁共振氢谱、碳谱及质谱对其结构进行了确认。采用比浊法初步测试了其对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白色葡萄球菌、藤黄八叠球菌、枯草芽孢杆菌、蜡状芽孢杆菌和四联球菌等7种菌的生长抑制活性,测试结果显示,化合物对测试菌种都表现出较好的生长抑制活性,其中苄硫乙基-1-硫代异硫氰酸酯(5e)和苄硫基丁基-1-硫代异硫氰酸酯(5j)活性最高,对大肠杆菌的最低生长抑制浓度仅为7.8μg/m L,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最低生长抑制浓度也仅为15.6μg/m L和31.2μg/m L。  相似文献   
58.
氯丙醇酯类和缩水甘油酯类污染物对人体具有潜在的危害,目前已被发现普遍存在于精炼植物油、含油脂性食品、动物乳汁及母乳中,其中精炼植物油尤其是精炼棕榈油中的污染水平较高。食品中氯丙醇酯类和缩水甘油酯类污染问题已引起业界的广泛关注,针对该问题的相关研究正在不断深入,但仍有很多问题亟需解决。本文对食品中氯丙醇酯类和缩水甘油酯类来源、形成机理和毒性情况进行了综述,详细地介绍了国内外对食品中氯丙醇酯和缩水甘油酯有关限量规定和检测方法的研究现状。  相似文献   
59.
成实  王欣  刘宝林 《波谱学杂志》2018,35(2):243-254
甘油酯体系低场核磁共振(LF-NMR)弛豫特性的研究有助于脂质重构进程的快速监测及产物分析.本文主要对不同酯化度的单一或混合油酸甘油酯体系的LF-NMR弛豫特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油酸甘油酯呈现三个弛豫峰;随酯化程度增加或温度升高,单组分和多组分弛豫时间均增大,各峰面积比例有一定改变,且酯化程度越高,弛豫时间的变化幅度越大;对二元和三元油酸甘油酯体系而言,随三油酸甘油酯(GTO)比例增至40%,单组分和多组分弛豫时间均增大,S22峰面积比例增加,而S23减小;三元混合体系的LF-NMR弛豫特性经主成分分析(PCA)后,混合体系在得分图上随GTO比例及二油酸甘油酯/单油酸甘油酯配比(GDO/GMO)的变化而呈规律性分布.  相似文献   
60.
邢艳  褚莹  吴子生  曹淑桂 《应用化学》2000,17(2):189-191
单脂肪酸甘油酯;反相胶束中脂肪酶催化猪油的甘油解反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