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8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35篇
化学   74篇
综合类   1篇
物理学   9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12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3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6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薄层色谱法;十二烷基硫酸钠/正丁醇/正己烷/水微乳液在氨基酸薄层色谱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42.
铝粉对己烷与氧混合物快速反应发射光谱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观察高温激波管中己烷与氧气在不同摩尔比下加入不同粒度铝粉前后的快速反应发射光谱。整个光辐射范围从400nm一直延伸到探测上限830nm。对几种较重要反应产物的辐射时间变化进行了研究,发现铝粉的加入提高了己烷的反应特性,确定了几种反应产物光辐射出现的可能顺序为:C2、CH、CH2O、CHO、OH、H2O、CO2,并对己烷快速反应点火机理进行了初步分析。  相似文献   
43.
氧化叔胺树脂的合成及其对苯酚的吸附性能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将D301树脂的叔胺基氧化,合成了大孔交联氧化叔胺树脂.比较D301树脂与氧化叔胺树脂对正己烷溶液中和水溶液苯酚的吸附性能,发现氧化叔胺树脂对苯酚的吸附量比D301树脂的有明显的增加.为弄清吸附量增加的原因,根据氧化叔胺树脂对正己烷溶液中苯酚的吸附等温线,利用热力学函数关系计算了等量吸附焓、吸附Gibbs自由能和吸附熵,发现叔胺树脂氧化后,与苯酚的相互作用和吸附的自发倾向增强,但吸附过程仍为氢键吸附.  相似文献   
44.
采用偏最小二乘(PLS)回归法,分别建立了近红外漫反射光谱法测定聚丙烯的正己烷提取物及熔体流动速率的数学模型,并选择了最佳光谱预处理方法、谱区范围及主因子数。正己烷提取物及熔体流动速率数学模型的决定系数(R2)分别为98.03%及96.65%、交叉验证均方差分别为0.0495及0.94。结果表明,预测值与标准法测定值较为接近,方法适用于大批量聚丙烯品质分析。  相似文献   
45.
H3PO4改性纳米TiO2气相光催化降解正己烷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利用钛酸丁酯水解浸渍方法制备了几种不同浓度H3PO4改性的TiO2纳米复合粉体材料并作了XRD、BET等表征,以正己烷的气相光催化氧化降解为探针反应研究了H3PO4改性TiO2催化剂的光催化活性,并和未改性TiO2及商品TiO2 Degussa P-25作了比较.结果表明,H3PO4改性能够显著地细化TiO2的晶粒度,增大TiO2的比表面积,同时,适量掺杂H3PO4对TiO2的光催化活性也有较大的促进作用.H3PO4作为掺杂物有优于NH4H2PO4之处.  相似文献   
46.
分子模拟噻吩、苯、正己烷混合物在MFI和MOR中的吸附行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GCMC方法模拟了噻吩-苯二元组分和噻吩-苯-正己烷三元组分在MFI和MOR沸石中的吸附分离性能. 结果表明, 对于噻吩-苯二元体系, 在MFI孔道中, 噻吩分子比苯分子都优先定位于孔道的交叉部分, 当总压升高时, 苯的吸附量增加, 噻吩的吸附量保持不变, 苯分子被噻吩分子“挤”到直型孔道之中, 该二元体系符合Clark等提出的竞争吸附模型. 而对于在MOR中的吸附, 噻吩和苯分子没有表现出明显不同的优先吸附位, 符合Clark等提出的体积填充模型. 对于噻吩-苯-正己烷三元体系, 在MFI沸石中, 正己烷的吸附量最大, 噻吩和苯的吸附量很小. 而对于MOR沸石, 噻吩的吸附量最大, 苯和正己烷的吸附量小, 对于这三种较大尺寸的分子, 只能位于MOR主孔道中, 当存在着少量的正己烷分子时, 就影响到了苯的吸附, 而正己烷对噻吩在MOR孔道中填充的影响要比苯小, 噻吩的吸附量影响不大.  相似文献   
47.
测定了丙酮-正己烷、甲苯-正己烷、苯-正己烷、正戊烷-正己烷四个二组分气体在部分石墨化的灯黑上的吸附等温线,并测定了单组分气体吸附等温线.对比了上述四个二组分气体,分别在硅胶、硅烷化硅胶和灯黑上吸附的十二个吸附体系的吸附规律.结果表明,二组分气体在吸附剂上的竞争吸附的强弱,基本上可以通过它们的纯组分气体在吸附剂上第一层吸附热Q1数值的大小加以预测.  相似文献   
48.
肖天存  安立敦 《催化学报》1998,19(2):144-148
改变硅源和晶化时间合成了系列SAPO-5分子筛,用原位红外光谱和NH3-TPD研究了不同样品的酸碱性,用TG-DTA和MAS NMR考察了硅源及晶化时间对分子筛模板剂的影响,评价了不同样品对正己烷裂解的催化活性。结果表明,SAPO-5分子筛孔道不仅与模板剂的胺基有作用,而且与其甲基也有作用。以硅凝胶为硅源时,在48h内,延长晶化时间可使分子筛中硅含量和强酸中心数目增加,低温下正己烷裂解活性提高;晶  相似文献   
49.
负载型碳氧化钼催化剂的制备及其二苯并噻吩的HDS活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XRD物相分析和利用小型在线质谱仪,对负载的或体相的氧化钼利用正己烷作为碳源,进行程序升温碳化考察,对所制备的负载型催化剂进行了二苯并噻吩(DBT)加氢脱硫(HDS)活性评价。实验发现,与采用甲烷相比,采用正己烷作为碳源进行碳化可以适当降低碳化所需要的温度,但对于HDS反应来说,并不是碳化越完全催化效果越好。对30%MoO3/γ-Al2O3进行碳化时,碳化原料组成为正己烷/氢气=0.025(摩尔比),在620℃碳化1h所得催化剂具有比较好的DBT HDS活性。讨论了制备因素对HDS活性的影响。  相似文献   
50.
应用顶空气相色谱法测定了乳胶漆中7种苯系物,即苯、甲苯、乙苯、对二甲苯、间二甲苯、邻二甲苯及苯乙烯.作为对常规的顶空法的改进,乳胶漆中的上述7种化合物预先在顶空瓶中用n-已烷萃取,以提高方法的回收率.取1 mL气体供气相色谱分析,用HP-INNOWAX极性柱作为分离柱,并采用氢火焰离子化检测器.按保留时间值作定性分析,定量分析则采用外标法.文中给出7种化合物的线性回归方程,其相关系数在0.9989~0.9999之间,求得7种化合物的检出限(S/N=3)为0.05 ng或0.1 μg·kg-1(对0.5g试样).用此方法分析了两件乳胶漆样品,根据测得结果,算得其相对标准(n=5)值均小于5%;进行了回收试验,回收率结果苯为90%~105%,甲苯为88%~102%,乙苯为85%~102%,二甲苯为80%~98%及苯乙烯为85%~102%.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