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20篇
  免费   179篇
  国内免费   482篇
化学   850篇
晶体学   40篇
力学   80篇
综合类   23篇
数学   23篇
物理学   365篇
  2024年   9篇
  2023年   20篇
  2022年   30篇
  2021年   21篇
  2020年   28篇
  2019年   19篇
  2018年   24篇
  2017年   26篇
  2016年   34篇
  2015年   42篇
  2014年   79篇
  2013年   49篇
  2012年   52篇
  2011年   55篇
  2010年   76篇
  2009年   87篇
  2008年   72篇
  2007年   49篇
  2006年   74篇
  2005年   54篇
  2004年   64篇
  2003年   54篇
  2002年   35篇
  2001年   32篇
  2000年   42篇
  1999年   30篇
  1998年   26篇
  1997年   28篇
  1996年   26篇
  1995年   26篇
  1994年   18篇
  1993年   15篇
  1992年   16篇
  1991年   12篇
  1990年   19篇
  1989年   19篇
  1988年   7篇
  1987年   4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3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8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1.
<正>公开号:CN103439380A公开日:2013.12.11申请人:浙江工商大学摘要本发明涉及检测装置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检测微量苯的气体检测系统,该系统包括气室,气室内设有气体传感器,气室外设有与气体传感器相连的CHI电化学分析仪以及与气室相连的传感器还原装置、待测气体进气口和尾气处理装置;所述气体传感器包括自上而下依次分布的气体敏感膜、第一电极和第二电极,第二电极由铝板经阳极氧化制备而  相似文献   
82.
韩平  冯海涛  李玲  董亚萍  田森  张波  李波  李武 《应用化学》2020,37(6):709-718
铬铁电化学氧化法是一种新的制备铬酸钠的方法,然而高碳铬铁在NaOH水溶液中的电化学氧化过程尚不明确。 采用循环伏安法(CV)、稳态极化法(LSV)等电化学测试方法对金属铬、高碳铬铁在NaOH水溶液中的电化学氧化过程进行研究,通过扫描电子显微镜(SEM)、能量散射谱(EDS)和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对高碳铬铁电解后固相产物表征,判断固相产物的组成。 结果表明,高碳铬铁不同于金属铬的电氧化过程,它在NaOH溶液中通过Cr(0)→Cr(Ⅵ)的电氧化方式生成铬酸钠,中间产物Cr(OH)3和Fe(0)发生电化学反应生成稳定的FeCr2O4。 随着NaOH浓度的增加,电势较低时,受高碳铬铁中Fe(0)的影响,高碳铬铁容易在NaOH水溶液中发生钝化;当电势足够正时,钝化膜溶解,生成铬酸钠、氢氧化铁和亚铬酸亚铁,同时,阳极表面有氧气析出。 高碳铬铁电化学氧化制备铬酸钠的适宜条件:碱浓度≥2 mol/L,阳极电势≥1.6 V(vs.SCE)。  相似文献   
83.
以石墨粉为阳极基体,使用相转换法,制备了一种孔隙梯度分布的多孔阳极材料。将这种阳极组装为双室型微生物燃料电池进行电化学性能测试。另外,在阳极中添加了10%石墨质量比的聚苯胺,对阳极进行改性。相转换的改性方式能够使聚苯胺与阳极颗粒均匀混合,保证了改性的效率。电化学测试结果表明,单纯石墨阳极的功率密度为26.3mW·m~(-2)。而添加了聚苯胺后,功率密度提高到了80.2mW·m~(-2)。阻抗谱测试也显示,添加聚苯胺后的阳极,其欧姆阻抗与界面阻抗均有一定程度的降低。  相似文献   
84.
为提高TiO_2纳米管阵列(TiO_2-NTs)的可见光活性,通过阳极氧化和热分解法制备了Fe_2O_3纳米粒子修饰的TiO_2纳米管阵列(Fe_2O_3/TiO_2-NTs)。通过扫描电子显微镜(SEM),透射电子显微镜(TEM)和紫外-可见光漫反射光谱(UV-vis DRS)等对产物进行了相关表征,同时测试了产物的光电性能及其光催化降解甲基橙的性能。结果显示,Fe_2O_3/TiO_2-NTs的光电流强度和光催化降解率分别是是TiO_2-NTs的19倍和8.7倍。  相似文献   
85.
Rod-Pinch二极管(RPD)在小尺度闪光照相方面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根据理论方面的研究结果以及实验室具备的驱动源装置水平,设计了相应结构的RPD,并在1MV工作电压下开展了较为详细的性能实验研究.最终在二极管轴向(0.方向)lm处得到的x光剂量为1.21rad-1.45rad.对于阳极直径为lmm的二极管,其X光焦斑直径仅为0.8mm-1.1mm.X光信号的脉宽为18.1ns-27.5ns.研究表明RPD将是一种用于小尺度闪光照相的理想的X光源.  相似文献   
86.
本文介绍了基于微通道板的二维成像探测器的基本原理、结构,制作了有效面积直径达70毫米的微通道板延迟线探测器,并利用辐射源对研制的探测器位置分辨等性能进行了测试,得到的最好位置分辨为0.1毫米;讨论了进一步优化探测器性能的方法.  相似文献   
87.
 通过两块楔镜补充衰减和中性衰减片相结合的能量衰减方法,测得了功率密度为20 W/mm2 COIL的偏振态。采用角反射器作为稳定腔折返装置,提高了激光能量分布的均匀性。激光光束分别以45°的入射角入射到两块楔镜上,被楔镜反射后,垂直通过中性衰减片,最后进入偏振态测试仪。实验结果表明:在腔内没有任何偏振选择器件和不加外部电磁场的情况下,采用折叠式稳定腔的横流双模块氧碘化学激光光束呈现部分偏振性质,而且在出光过程中偏振度逐渐降低。  相似文献   
88.
楔条形阳极探测器位置灵敏的理论计算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缪震华  赵宝升  刘永安  朱香平 《光子学报》2007,36(12):2215-2218
通过对楔条形阳极探测器位置灵敏坐标计算公式的推导,证明了楔形和条纹分布面积所对应的级数是等差级数.分析了楔形底宽和条纹宽度等差系数这两个设计参量对探测灵敏度的影响.研究了电极电容的电容性耦合效应对位置灵敏的影响,通过对楔条形阳极探测器坐标计算公式的修正,可在不影响分辨率的前提下有效地消除电容性耦合效应所产生的扭曲变形.  相似文献   
89.
硅衬底阳极氧化铝膜的荧光发射研究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报道了用电子束蒸发技术在硅守底上沉积,并于15wt%H2SO4,温度25℃和40V直流电压条件下阳极氧化铝薄的制备(膜厚约400nm)。研究了该阳极氧化铝膜的红外吸收光谱(FTIR)、光致荧光光谱(PL)和荧光激发光谱(PLE)。发现其荧光光谱在280 ̄500nm范围内由三个主发射带组成,其峰值分别位于312nm,367nm和449nm。所有这三个PL带,经分析都与阳极氧化铝膜中的氧化铝膜中的氧空  相似文献   
90.
Na3AlF6-Al2O3熔盐体系中ZnFe2O4基阳极的电化学行为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研究了ZnFe2O4基阳极在Na3AlF6-Al2O3熔盐体系中的电化学稳定性,讨论了电极的析氧历程并得到了析氧过电位与阳极表观电流密度之间的Tafel关系式,η=0.12+0.052logi(i=0.015-0.44A/cm^2)用三角波电位扫描法测定了电极析氧过程的伏安曲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