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06篇
  免费   393篇
  国内免费   446篇
化学   319篇
晶体学   47篇
力学   972篇
综合类   75篇
数学   409篇
物理学   1023篇
  2024年   19篇
  2023年   59篇
  2022年   63篇
  2021年   79篇
  2020年   46篇
  2019年   44篇
  2018年   45篇
  2017年   54篇
  2016年   58篇
  2015年   78篇
  2014年   148篇
  2013年   96篇
  2012年   108篇
  2011年   120篇
  2010年   122篇
  2009年   112篇
  2008年   123篇
  2007年   112篇
  2006年   127篇
  2005年   128篇
  2004年   124篇
  2003年   99篇
  2002年   98篇
  2001年   102篇
  2000年   76篇
  1999年   61篇
  1998年   61篇
  1997年   55篇
  1996年   66篇
  1995年   57篇
  1994年   43篇
  1993年   45篇
  1992年   56篇
  1991年   39篇
  1990年   47篇
  1989年   27篇
  1988年   20篇
  1987年   7篇
  1986年   6篇
  1985年   10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84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96 毫秒
81.
高聚物PMMA的受力变形行为与粘弹-塑性本构理论模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高聚物PMMA实验测定了不同(T,ε)的单轴加卸载循环的应力-应变曲线。讨论了应力促进热激活塑性变形的活化粘壶理论和塑性变形的发展规律。提出由SLS或MS与活化粘壶作串联耦合的粘弹-塑性本构理论模型,给出了微分和积分形式的本构方程组,用于拟合求解加卸载循环的应力-应变曲线,获得良好吻合的结果。详细讨论了PMMA在加载过程中的受力变形行为,包括起始加载的粘弹性变形,ε_v和ε_p的互相挤占,屈服点,以及屈服后应变软化和硬化的抗衡过程。对应变软化-硬化效应提出一种新的起因于粘弹变形内禀滞后效应的理论解释,并定名为粘弹软化-强化效应。对所包含的粘弹变形成分,从E_v的移位因子和归一化应力-应变主曲线两方面,讨论了可能存在的率温等效关系。  相似文献   
82.
量子混沌在谱涨落统计特征上的表象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通过对Henon-Heiles模型、Barbanis模型和刚环转球模型这两类三种守恒体系之对应量子体系的研究,具体地剖析了本征值谱涨落统计特征与体系动力学行为的联系,说明了量子混沌现象的两种表现形式。同时,通过将本质上属于经典耗散系范畴的Lotka-Volterra模型之演化方程哈密顿化,发现其量子对应系本征值谱的涨落统计特征超出了Poisson-GOE(Wigner)或GUE框架。揭示出经典耗散  相似文献   
83.
王继锁  孙金祚 《光子学报》1996,25(8):699-702
本文对光子湮没算符高次幂本征态的完备性问题进行了详细研究,给出了ak正交归一本征态的正确的完备性关系.同时,纠正了现有文献报道中所出现的一些错误.  相似文献   
84.
包含轻子结构的夸克模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对标准模型作手征性扩充后,模型中平行地存在手征性相反的夸克态.相应于构成强子的f代普通夸克,新加的同样代数、手征性相反的夸克可能构成轻子.对扩充后的模型超对称化之后,使得渐近自由性质的破坏所要求的代的数目从大于33/8减少到大于9/4,从而有可能解释手征相反的夸克构成的轻子为什么比普通夸克构成的强子大小要小得多等特点.  相似文献   
85.
 采用连续介质力学基唯象模型模拟分析了钽的平板撞击层裂行为。该模型包括了材料的非线性弹性(状态方程)、率相关塑性和孔洞的形核及生长等多种效应,并且采用一种对角隐式Runge-Kutta方法来求解本构率方程组,提高了热粘塑性本构关系计算的稳定性及精度。将数值模拟结果和相关实验数据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对于样品中的拉应力峰值明显高于材料层裂强度的实验(中、高速平板撞击实验),理论模型具有较好的预估能力,但对于临界层裂问题(低速平板撞击实验),该模型对材料损伤与失效过程的描述可能不够准确,需要进一步改进。  相似文献   
86.
 应用Hartmann波前传感器测量了准直平行光通过低速热射流后的畸变波前时间序列,对该时间序列进行本征正交分解得到系列本征函数和时间系数,对本征函数进行双线性插值处理得到未布置探测器处的本征函数值,新本征函数与时间系数相乘从而获得未布置探测器处的波前数据。在时域和频域比较了波前预测值与实际值,结果表明了该插值方法的有效性,从而实现对波前的高时间、高空间分辨率测量。  相似文献   
87.
基于SU(3)夸克模型, 用共振群方法研究了两种理论下的Σ-N相互作用, 得到了它们的相互作用非定域位以及Σ超子与3He壳心核的相互作用势, 并在此基础上计算了4ΣHe基态结合能。 计算结果表明, SU(3)夸克模型能较好地描述两种理论下的Σ N相互作用及Σ超子与3He壳心核的相互作用势, 同时由其得到的 4ΣHe基态结合能也与实验值基本相吻合。  相似文献   
88.
在手征SU(3)夸克模型和扩展的手征SU(3)夸克模型的框架下,用变分的方法系统地研究了同位旋为0、1,自旋宇称为0~ 、1~ 和2~ 的ud■四夸克系统6个低组态的能量.模型的参数取自以前的工作,它能很好地描述核子-核子散射相移以及核子-超子散射截面.S道相互作用的参数由拟合K介子和K~*介子的质量定出,并且考虑了具有相同量子数的态之间的态混合效应.结果表明,同位旋为0且自旋宇称为1~ 的ud■能量低于相应的K~*K~*的阈能,且该组态中KK~*的成分相当小,因此该组态的宽度可能较小,可视为一个可能的四夸克态的候选者.  相似文献   
89.
张敏  林国强  董闯  闻立时 《物理学报》2007,56(12):7300-7308
用脉冲偏压电弧离子镀技术在玻璃基片上制备均匀透明的TiO2薄膜.利用X射线衍射仪、原子力显微镜、扫描电子显微镜、紫外-可见透射光谱仪和纳米压痕仪等手段,对不同脉冲负偏压下合成薄膜的相结构、微观结构、表面形貌、力学和光学性能进行表征.结果表明,沉积态薄膜为非晶态.脉冲负偏压对薄膜性能有明显的影响.随偏压的增加,薄膜厚度、硬度和弹性模量均先增大后减小,前者峰值出现在100—200 V负偏压范围,后两者则在250—350V范围.300 V负偏压时薄膜硬度最高,薄膜达到原子级表面光滑度,均方 关键词: 2薄膜')" href="#">TiO2薄膜 脉冲偏压电弧离子镀 硬度 折射率  相似文献   
90.
利用三维量子电动力学理论中的Dyson-Schwinger方程方法, 研究了零温情况下平面铜氧化合物超导体的反铁磁相和d波超导相之间的相变. 通过在朗道规范下近似解析求解和数值求解完全耦合的Dyson-Schwinger方程、并将所得结果与1/N展开方法的结果相比较, 发现在半填充准费密子味道数约小于等于4的情况下, 通过手征对称性自发破缺, d波超导相可以演化到反铁磁相, 并且反铁磁相有可能与d波超导相共存. 通过进一步比较不同相的压强, 还说明反铁磁与d波超导共存相为稳定相, 从而反铁磁相确实可以与d波超导相共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