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553篇
  免费   1610篇
  国内免费   1352篇
化学   3547篇
晶体学   40篇
力学   492篇
综合类   346篇
数学   1259篇
物理学   4831篇
  2024年   95篇
  2023年   306篇
  2022年   341篇
  2021年   391篇
  2020年   243篇
  2019年   338篇
  2018年   157篇
  2017年   355篇
  2016年   375篇
  2015年   468篇
  2014年   754篇
  2013年   523篇
  2012年   505篇
  2011年   510篇
  2010年   467篇
  2009年   521篇
  2008年   525篇
  2007年   432篇
  2006年   415篇
  2005年   344篇
  2004年   317篇
  2003年   310篇
  2002年   274篇
  2001年   219篇
  2000年   177篇
  1999年   170篇
  1998年   147篇
  1997年   136篇
  1996年   119篇
  1995年   137篇
  1994年   116篇
  1993年   72篇
  1992年   67篇
  1991年   53篇
  1990年   55篇
  1989年   46篇
  1988年   24篇
  1987年   6篇
  1986年   2篇
  1983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546 毫秒
41.
本文讨论和分析了开发组合最比化理论系列课程多媒体课件的基本认识、课件的主要特色和体会,并提出了使用多媒体课件中应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42.
It is well known that topology and dynamics are two major aspects to determine the function of a network. We study one of the dynamic properties of a network: trajectory convergence, i.e. how a system converges to its steady state. Using numerical and analytical methods, we show that in a logical-like dynamical model, the occurrence of convergent trajectory in a network depends mainly on the type of the fixed point and the ratio between activation and inhibition links. We analytically proof that this property is induced by the competition between two types of state transition structures in phase space: tree-like transition structure and star-like transition structure. We show that the biological networks, such as the cell cycle network in budding yeast, prefers the tree-like transition structures and suggest that this type of convergence trajectories may be universal.  相似文献   
43.
酵母蛋白质网络的动力学性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方廷  吕莹  龙涛  欧阳颀  汤超 《物理》2003,32(10):678-681
蛋白质-蛋白质、蛋白质-DNA相互作用网络决定了细胞中各种关键功能的执行.基于芽殖酵母(budding yeast saccharomyces cerevisiae)的蛋白质-蛋白质相互作用网络数据和相关的实验文献,我们建立了调控细胞周期和生命周期(cell cycle and life cycle)的蛋白质网络,并利用离散模型研究了该网络的动力学性质,研究表明:细胞周期网络的动力学性质具有很强的稳定性,约94%的蛋白质初态将演化到对应于生物学G1基态的稳定态,使其成为惟一的全局吸引点;同时,绝大多数的初态的演化路径都通过由G1激发态到G1基态的细胞周期演化路径,使细胞周期路径成为全局性的“吸引”路径。  相似文献   
44.
毛细管放电X光激光装置中的预脉冲电源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针对目前毛细管放电X 光激光装置产生的预脉冲电流幅值过大、持续时间较短的问题,提出了增加预脉冲开关抑制原有预脉冲,再外加由脉冲成形网络组成的预脉冲发生器,产生所需预脉冲的改造方案。可在主脉冲来临之前产生幅度10~50A,持续时间约17μs的方波预脉冲电流,来满足毛细管放电泵浦类氖氩X光激光实验的需要。  相似文献   
45.
A single long-period fibre grating (LPFG)element written by focused high-fraequency CO2 laser pulses is demonstrated for simultaneous measurement of transverse load and temperature.Temperature and transverse load can be directly measured by detecting the resonant wavelength shift and the resonant peak amplitude change of the LPFG,respectively,as there are two special circular orientations along the fibre axis where the resonant peak amplitude change of the LPFG has a linear relationship with the load applied and is insensitive to the resonant wavelength shift.Such a sensor could solve the cross-sensitivity problem between transverse load and temperature due to the unique feature of this type of LPFG,i.e. the wavelength-load-sensitivity of the LPFG strongly depends on loading orientations due to the non-uniform distribution of the refractive index on the cross-section of the LPFG caused by the thermal shock effect and other effects of the high-frequency CO2 laser pulses exposure method used.  相似文献   
46.
本文介绍了一种强度反射式光纤位移传感器,其探头是由几根排列后的光纤构成,其中的一根光纤作为参考光纤。主要分析了参考光纤在该传感器中的独特作用,既提高传感器的稳定性和抗干扰能力,又改善输出信号的线性和增大量程范围。  相似文献   
47.
本文在分析光纤主干网和本地接入服务市场上电信运营商的供给行为的基础上,首先证明了拥有主干网的运营商愿意租出自己的部分光纤,接着分析证明了上述两市场上使投资更倾向于过度的乘数效应,并进一步证明网络外部性使乘数效应更加明显.旨在对我国电信运营市场发展给出一些参考意见.  相似文献   
48.
基于单光纤对模型的光纤束调制函数的建模与仿真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杨华勇  吕海宝  徐涛 《光子学报》2002,31(6):719-724
基于单光纤对光强调制特性的函数表达式,建立了双束型光纤束的调制函数,并引入一个虚拟轴间距参量,建立了随机型光纤束的光强调制函数.同时又在视内圈光纤束为单根粗光纤的情况下,建立了同轴I型和同轴型光纤束的光调制函数.在随机型和同轴型光纤束模型的基础上建立了双圈型(DC)和同轴随机型(C-R)光纤束的光调制系数.最后对上述光纤束的调制特性函数进行了计算机仿真实验.  相似文献   
49.
湿度对绝缘体表面电导和气体电导有一定的影响,但通常在湿度传感器的研究中忽略了气体电导的贡献。本文通过特殊设计装置来区分表面电导和气体电导,并分别从实验和理论上进行了定性的研究。  相似文献   
50.
二茂铁—AQ修饰碳纤维微葡萄糖传感器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董绍俊  田敏 《分析化学》1993,21(3):255-258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