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452篇
  免费   1036篇
  国内免费   1111篇
化学   1949篇
晶体学   101篇
力学   820篇
综合类   143篇
数学   732篇
物理学   1854篇
  2024年   49篇
  2023年   123篇
  2022年   159篇
  2021年   163篇
  2020年   123篇
  2019年   141篇
  2018年   99篇
  2017年   169篇
  2016年   165篇
  2015年   148篇
  2014年   362篇
  2013年   234篇
  2012年   253篇
  2011年   556篇
  2010年   280篇
  2009年   244篇
  2008年   294篇
  2007年   244篇
  2006年   213篇
  2005年   182篇
  2004年   171篇
  2003年   179篇
  2002年   149篇
  2001年   116篇
  2000年   103篇
  1999年   89篇
  1998年   87篇
  1997年   79篇
  1996年   81篇
  1995年   51篇
  1994年   52篇
  1993年   56篇
  1992年   48篇
  1991年   34篇
  1990年   48篇
  1989年   36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7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1篇
  195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559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81.
微波聚合制备单分散、超细聚甲基丙烯酸甲酯微球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在微波辐照下,通过甲基丙烯酸甲酯(MMA)的无乳化剂乳液聚合,制备出粒径单分散、超细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MMA)微球。微波显著缩短聚合诱导期,加快聚合反应,其部分原因是微波加快引发剂过硫酸钾(KPS)的分解。实验证明微波辐照下KPS的表观分解活化能(ED)由128.3kJ/mol降低到106.0kJ/mol。单体浓度是影响PMMA乳液粒子尺寸的主要因素,在[MMA]小于0.3mol/L时,平均粒径随单体浓度提高而线形增加;[MMA]为0.3~1.0mol/L时,平均粒径稳定在约200nm;之后随单体浓度进一步增加,乳液稳定性变差。引发剂浓度增加对平均粒径影响较小,但增大引发剂浓度可显著降低粒径分散度。选取[MMA]为0.23~0.3mol/L、[KPS]为3×10-3~6×10-3mol/L可以得到粒径200nm的单分散微球。以丙酮/水(体积比1/3)为反应介质,可制备出数均粒径45nm的PMMA纳米粒子。在体系中加入3.5×10-3mol/L的Cu2+,可制备出数均粒径67nm、单分散的PMMA纳米粒子。  相似文献   
82.
α—溴代萘的无保护性介质流体室温磷光特性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牟兰  陈小康 《分析化学》1998,26(12):1504-1507
含α-溴代萘(α-BrNp)的水溶液仅以Na2SO3作化学除氧剂,在仪器光源的照射下,即能很快触发α-BrNp或而稳定的室温磷光(RTP)信号。体系RTP性质和所需光诱导的时间对有机试剂的存在及其种类和用量极为敏感。0.5%(V/V)乙腈或丙酮的存在所需光照时间短,RIP强度高。α-BrNp浓度分别在1.0×10^-6 ̄2.4×10^-5mol/L和4.0×10^-7 ̄2.0×10^-5mol/L  相似文献   
83.
利用Rhcovibron DDV-II-EA型动态粘弹谱仪测试了PET平纹布在不同温度热定型后的布样及其经、纬纱的动态力学性质。发现布及其纱的动态力学-温度谱与原纤维的截然不同。在[Ε]-T 曲线上出现[Ε]峰,[Ε]_max值随织物热定型温度的增高呈指数下降,峰位向高温移动。同时在Ε’’-T曲线上出现双损耗模量峰,相应的松弛转变活化能相差半个数量级。初步分析认为,与织布过程及随后的织物热定型有关。  相似文献   
84.
用无火焰原子吸收法测定血清中的铝,样品用高纯水十倍稀释后,用标准加入法进行测定,不需使用基体改进剂和氘灯扣除背景。方法简单、准确、灵敏度高。用含铝20ng/ml的一份十倍稀释血清样,重复测十次,变异系数5%左右。  相似文献   
85.
以腈纶纤维(PAN)为起始原料,分别经水合肼、乙二胺、二乙烯三胺预交联后,以N,N-二甲基甲酰胺(DMF)作溶剂与硫化钠反应,合成了3种携硫代酰胺功能基可达6.8mmol/g·干纤维的螯合功能纤维。利用红外光谱、元素分析、热稳定分析、重量分析等对该螯合纤维的结构、性能等进行了表征;研究了该螯合纤维对Au3 ,Ag ,Pd2 等贵金属离子的吸附性能;考察了温度、pH、硫含量等对纤维吸附Ag 离子的影响。结果表明,纤维对Au3 ,Ag 等贵金属离子具有良好的吸附性能,对Au3 的吸附容量为800mg/g·干纤维;对Ag 离子的吸附容量可达1510mg/g·干纤维,并具有良好的吸附动力学特性,该螯合纤维可用于混合溶液中Ag(I)离子的吸附分离。  相似文献   
86.
采用阳极氧化法在镍钛合金(NiTi)纤维上原位生长了双金属氧化物纳米孔(NiTiONPs)涂层,通过扫描电镜(SEM)和能谱(EDS)考察了电解质组成和电压对形貌的影响。将NiTiONPs涂层的NiTi纤维与高效液相色谱-紫外检测器联用,研究了4种典型芳香分析物的萃取性能。结果表明,富含TiO2的NiTiONPs涂层对多环芳烃(PAHs)具有良好的萃取效率,尤其对苯并[a]芘的萃取选择性优于市售聚二甲基硅氧烷纤维和聚丙烯酸酯纤维。在优化条件下,PAHs的线性范围为0.05~200μg/L,相关系数均大于0.999,检出限为0.012~0.134μg/L。对单支纤维日内和日间分析的相对标准偏差(RSDs)分别为4.0%~5.5%和6.0%~6.8%,使用分批组装的5支纤维分析的RSDs为6.4%~7.6%。实际水样分析的加标回收率为84.5%~111.5%。所制备NiTi纤维至少可重复使用250次以上,重现性好。  相似文献   
87.
罗布麻纤维与丙烯酸酯类接枝共聚物结构和性能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以氧化还原体系引发丙烯酸甲酯(MA)、丙烯酸乙酯(EA)、丙烯酸丁酯(BA)与罗布麻纤维的接枝共聚反应,用IR、SEM和X-射线衍射等手段表征了接枝纤维的结构。与纯罗布麻纤维相比较,接枝纤维具有较高的断裂伸长率和较低的杨氏模量,柔顺性增加;耐酸、碱能力随接枝率的增加而提高,但吸湿率不降。  相似文献   
88.
丙烯酸酯类与亚麻纤维接枝共聚反应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Abou-Zeid等人曾报道以Fe(~2+)-H_2O_2体系引发丙烯腈等单体与黄麻纤维的接枝共聚反应,Misra等人报道了以S_2O_8_2-TU为引发体系,甲基丙烯酸甲酯与黄麻纤维的接枝共聚,最近,我们报道了以Ce(Ⅳ)引发甲基丙烯酸甲酯、丙烯酸乙酯(EA)分别与苧麻及亚麻纤维的接枝共聚。亚麻纤维与丙烯酸酯类单体接枝改性后,仲长率有所提高,加强了结合力,改善了成纱品质,因此引起人们的重视。本文以过硫酸钾-硫脲(KPS-TU)为引发体系,研究丙烯酸甲酯(MA)、EA及丙烯酸丁酯(BA)与亚麻纤维的接枝共聚反应规律,用IR、SEM、X射  相似文献   
89.
第三届北京国际化纤会议于5月16~18日在北京科学会堂举行,姚依林副总理和吴文英部长出席了开幕式。来自十几个国家的代表围绕差别化(Specialty)和高性能(Hjgh performannce)纤维,发表了28篇论文。国内外的专家、学者和教授概括了当今世界合成纤维的状况,预测了2000年的发展趋势,介绍了具体品种的研究和开发结  相似文献   
90.
用热聚法固定指示剂的光纤氧气传感器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姜德生  陈兴  黄俊 《化学学报》2003,61(8):1281-1286
采用热聚法将甲叉双丙烯酰胺(MBBA)聚合并共价交联在硅烷化的玻璃微珠上 ,同时将指示剂Ru(Ⅱ)-邻啡咯啉配合物物理包埋于聚合物中,研制了一种基于 荧光猝灭原理的光纤氧气传感器,采用NaHSO_3-O_2-MnSO_4体系引发MBBA水溶液热 聚合后应,通过确定NaHSO_3,MnSO_4,MBBA和Ru(phen)_3Cl_2的最佳反应浓度以及 玻璃微珠的尺寸,优化了聚合反应条件,改善了指示剂的固定效果,制备了性能较 好的传感器探头,该传感器的检测下限为5×10~(-6)(V/V),响应时间为10s该传感 器连续工作50min,重复性标准偏差为±1%。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