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80篇
  免费   217篇
  国内免费   136篇
化学   177篇
晶体学   47篇
力学   81篇
综合类   25篇
数学   282篇
物理学   421篇
  2024年   6篇
  2023年   20篇
  2022年   28篇
  2021年   28篇
  2020年   11篇
  2019年   12篇
  2018年   15篇
  2017年   17篇
  2016年   23篇
  2015年   41篇
  2014年   56篇
  2013年   45篇
  2012年   55篇
  2011年   50篇
  2010年   51篇
  2009年   36篇
  2008年   64篇
  2007年   56篇
  2006年   41篇
  2005年   56篇
  2004年   52篇
  2003年   39篇
  2002年   27篇
  2001年   33篇
  2000年   25篇
  1999年   15篇
  1998年   11篇
  1997年   17篇
  1996年   11篇
  1995年   17篇
  1994年   10篇
  1993年   12篇
  1992年   8篇
  1991年   10篇
  1990年   7篇
  1989年   12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6篇
  1985年   1篇
  1983年   4篇
  1982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3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在低压条件下以酞菁铁为原料, 采用独立双温控加热系统在石英玻璃基底上气相沉积制备了大面积准直性好和管径均匀的碳纳米管. 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FESEM)和透射电子显微镜(TEM)研究了定向碳纳米管的生长形态和结构. 详细讨论了系统真空度、反应温度、气体流速及氢气和氩气的体积比例等参数对碳纳米管生长的影响, 并测试了该碳纳米管的场发射性能及超电容性能.  相似文献   
22.
PMMA/定向碳纳米管复合材料导电与导热性能的研究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徐化明  李聃  梁吉 《无机化学学报》2005,21(9):1353-1356
Methyl Methacrylate(MMA) has been filled in the apertures of aligned carbon nanotubes(ACNTs). Then PMMA/ACNTs composites have been synthesized by in-situ polymerization. The SEM results show that carbon nanotubes are well dispersed and directionally arranged in the composites. The electrical conductivities of the parallel direction (parallel with ACNTs) and perpendicular direction (perpendicular with ACNTs) of composites were respectively tested to be 15 S·cm-1 and 4 S·cm-1, so the composites were conductivity anisotropic. Compared with PMMA, the thermal stable temperature of composites in air was improved by 100 ℃,and the thermal conductivity of composites was 13.64 times of PMMA.  相似文献   
23.
针对用TOPSIS法进行多属性决策时备择方案可能既与"理想方案"距离最近,又与"负理想方案"距离最近的不足,用正交投影代替TOPSIS法中的相对贴近度,建立了区间数型多属性决策正交投影模型.模型首先将"理想方案"平移至坐标原点后,转换为0向量,只用平移后的"负理想方案"计算正交距离,然后将区间数转换为a+bi型联系数,根据联系数复运算排序得到最终决策结果.通过一个工程设计方案评价例子进行了计算分析,说明了模型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24.
图形的相似与一元二次方程根的判别式有何联系?分式x+1/x的计算与图形的面积有何关系?数学中有许多知识点让我们一时无法将它们联系,但只要我们富于联想,学会发  相似文献   
25.
冯克永 《中学生数学》2015,(1):50+37-F0004
由于线性规划沟通了数与形之间的有机联系,这就为把线性规划知识演化成线性规划方法提供了肥沃的土壤,也为线性规划方法展示了广阔的应用前景。因此,对于线性规划来说,不能只局限在线性规划问题的应用之中,还必须努力跨越数学分支间的“鸿沟”,变通“线性规划”的使用范围,扩大用“线性规划”来解题的效益,使“线性规划”在横向联系中求发...  相似文献   
26.
根据微孔磷酸铝合成数据的特点,针对合成数据库中合成参数过多和交叉描述等问题,利用改进的遗传编程算法对具有(6,8)元环的微孔磷酸铝合成参数进行特征提取,优化出新的复合特征来更好地描述磷酸铝合成中溶剂和模板剂的特征,并通过参数进化过程的研究,考察了模板剂和溶剂对产物生成的具体影响,从而指导具有特定结构磷酸铝的定向合成.  相似文献   
27.
黄葵  黄容姣  刘素琴  何震 《电化学》2022,28(7):2213006
电沉积作为一种在温和条件下从溶液中合成材料的技术已被广泛应用于在导体和半导体基底表面合成各种功能材料。电沉积一般由人为施加于基底的电刺激(如:施加电位/电流)来触发。这种电刺激通过氧化或还原靠近基底表面的溶液层内部的离子、 分子或配合物从而使该溶液层偏离其热力学平衡状态,随后引起目标产物在基底表面的沉积。在电沉积过程中, 许多实验参数都可能从不同的方面对沉积物的物化性质造成影响。迄今为止,已通过电沉积制备出多种单质(包括金属和非金属单质)、 化合物(例如:金属氧化物、金属氢氧化物、 金属硫化物等)以及复合材料。电沉积制备的这些材料大多为多晶、 织构或外延薄膜的形式。其中, 外延薄膜是一种具有特定的面外和面内晶体生长取向且其晶体取向受基底控制的类单晶薄膜。由于外延薄膜中高度有序的原子排列,它们常呈现出独特的电磁性质。本文总结了常见的电沉积合成路线及影响沉积物外延生长的关键实验因素。此外, 本文简要介绍了用于表征外延薄膜的技术。最后, 本文还讨论了一些采用电沉积制备的具有特殊电子、 电磁及光电特性的功能外延薄膜。  相似文献   
28.
光催化解离H2O合成H2是绿色可再生的太阳能光子能量转换策略之一.目前,增强光催化材料对太阳能光子的捕获并将之有效利用仍然是一个具有挑战性的课题.光催化解离H2O反应包括三个过程:太阳能光子能量促使光生电子在半导体材料带隙中的跃迁;光生电子定向传输;光生电子与吸附在半导体材料表面的H2O分子发生反应.第一过程需要强的太阳光子捕获能力以产生足够的光生载流子;第二、三过程在动力学上反映了光生载流子在各个竞争过程中能否有效利用的问题,如光生电子迁移与H2O作用的速度很慢(~μs),而电子与空穴的复合速度快(~ps).目前研究者很难协调半导体材料的电学和光学特性以满足光生载流子在热力学和动力学两方面的要求.g-C3N4是由C、N原子通过sp2杂化组成的二维π共轭体系.当g-C3N4结构偏离二维平面时,共轭体系的π电子由凹面迁移到凸面,促使凹、凸面形成表观电势差,有利于电子的定向传输.本文通过卷曲sp2杂化离域均三嗪体系偏离二维平面,得到空心凹面g-C3N4结构,便捷地优化了半导体的电子结构.将CuInS2嵌入生长于空心g-C3N4的凹面,所构成的半导体光催化材料CuInS2@C3N4展现了增强的光捕获能力,以及电子定向传输转移能力.结合XPS、光电流测试、电化学阻抗谱、稳态及瞬态荧光等表征手段揭示空心g-C3N4凹、凸面表观电势差驱动光生电子以S-型光催化作用机制从CuInS2的Cu 2p向g-C3N4的N 1s的路径转移.因而,所构建的CuInS2@C3N4在可见光激发下产氢效率提高到373μmol·h^?1·g^?1,其产氢效率分别是二维平面g-C3N4负载1 wt%Pt和3 wt%Pd效率的1.57倍和1.35倍,表明空心g-C3N4凹、凸面电势差可以显著地促进光生电子分离和利用率,从而提高光催化解离水制氢效率.本文可增强g-C3N4的可持续太阳能转换性能,也适用于其他半导体材料以替代贵金属光催化体系,降低光催化产氢技术成本,促进光催化技术的应用.  相似文献   
29.
实验教学技能是化学师范生必备的教学技能。笔者依据"结构-定向"教学理论,尝试构建化学师范生理想的实验教学心理结构,并以此为导向优化微格训练过程,同时提出相关教学建议。  相似文献   
30.
彭耿铃 《数学通讯》2013,(11):47-49
概率密切联系生活与现实世界,使数学问题情景新颖别致,丰富多彩.纵观近几年各省、市高考和模拟题,概率好题不胜枚举,俯拾皆是,它们像一颗颗璀璨的珍珠在数学题海中闪闪发光.本文特精选举例予以分类解析,旨在探究题型规律,揭示解题方法、提供解题规律,供读者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